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研究
2018-12-22黄蕾
文/黄蕾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研究
文/黄蕾
盛山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对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总结,并从促使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将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激发出来、对市场进行改革建设、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促作用发挥出来四方面,论述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
金融体系;实体经济;改革建设
站在经济学角度来说,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可以为实体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如果人们可以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对以后国家整体经济走向具有重要的维护意义。因此,我国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反思的重要性,将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充分解决,从而确保国家经济的稳步提升。
1 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的发展问题
1.1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给予了实体经济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促使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这也有效缓解了我国存在的就业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同时促使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在2008年之后,我国也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实体经济投入力度上出现了明显下滑,加速了资金向虚拟领域的流动。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为我国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产生了阻碍。另外,我国长期以实体经济作为发展主体,依靠原材料、劳动力等诸多要素,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现如今,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挤压之下,实体经济出现了大量流失,导致第二产业整体贡献值下降。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的增值幅度的具体数额为5456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7.8%,占GDP总数的45.9%;而第三产业的增值数额为5685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8.3%,占GDP总数的47.8%。由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增值,导致企业以往的投资意愿减弱,这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1.2金融业的资金配置职能发挥不当
金融行业的重要职能便是对整体资金配置情况进行合理优化,将各个领域中的富余资金转移到其他需要的领域中,从而将资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值。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行业的资金配置并没有做到合理优化,自身职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实体经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税款缴纳方面来说,中小型企业税款占税款总额的60%以上,这促使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得到了进一步缓解。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为了降低经营风险,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贷款政策进行了严格限制,导致中小型企业贷款审批额度较小,贷款条件却非常苛刻,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对资金进行有效配置,如果企业想要获取大量资金,只能从其他领域中进行获取。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实体经济中的资产运作并没有获得强有力支持[1]。
1.3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和谐
现阶段,我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主要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主,实现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也正是由于此项发展策略的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提升,为市场经济的完善创造了有利条件。相比之下,我国金融经济体系的发展则相对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市场经济制定了很多不和谐因素,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促使经济实现了全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如果还不能对市场经济整体进行协调,将会被其他国家赶超。因此,在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融合和分离进行良好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金融体系和实际经济的和谐发展。
2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
2.1促使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
在金融体系自由化发展过程中,站在某种角度来说,可以降低各项政策实施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为实体经济发展体系的自由转变提供基础。与此同时,想要加快金融体系自由化发展的步伐,各地区政府应该对市场资本运营体制进行有效建设,对原有机制中的漏洞进行补充,从而为实际市场经济的整体完善提供基础条件。另外,由于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很多项目的实施也有了具体的操作规律可循。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改革的自由化程度,实现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相关部门需要对改革措施进行完善。与此同时,对银行存储利率也要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提升实际储蓄的覆盖面积。其次,相关金融单位还要对融资措施进行完善,换句话说,该项措施的实施,也是将实际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的过程,为投资途径提供保障。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如果金融体系得到了更多完善机会,金融市场的改革和构建也会变得更加顺畅,降低市场结构失调出现的几率,为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提供有利条件[2]。
2.2将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激发出来
想要实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有效协调,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将实体经济的发展含义进行深入明确,并利用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将实体经济的作用发挥出来,为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另外,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多特点和优势,各个部门应该学会如何利用实体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对各项交易需求进行提升,这对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最终降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分割的可能性。另外,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由于原始经济的迅速积累,实体经济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适应,从而引发实体经济结构出现变化,而且变化幅度还会不断提升。在资本数额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与金融体系进行融合,这对于整体金融规模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其次,了为了将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突显出来,人们可以将市场对金融的需求作为基础条件,此时如果想要实现金融体系的不断优化,必须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解决。这样一来,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重视程度,促使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2.3对市场进行改革建设
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因素总结可以看出,想要实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最重要的便是利用有效手段,将资本市场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换句话说,可利用合理手段对市场的发展形势进行更改,为融资关系的改善提供前提条件。根据以往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常见的融资方式包括两种,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直接融资主要指资本市场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所以说,对市场进行改革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的个体会对经济来源进行深入探索,并在适当的经济形势下开展有效的监管手段,这样一来,便可以提升融资数据的准确程度,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化发展。另外,在资金来源的确定上,相关金融机构可以对部分信息进行公开,这对于融资对象的明晰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更有利于相关决策的制定变得更加完善,有利于各项改革工作的开展[3]。
2.4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促作用发挥出来
整体来看,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根据我国现如今实体经济的发展状态,相关部门应该将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为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提供基础条件,便对二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将更多的闲置金融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此一来,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动,金融经济的风险发生率也会得到大幅度降低。如果能够真正做到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二者之前的相互促进作用也会被全面激发,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全面维护。另外,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可以将资金的流动性有效发挥出来,并完成向实体经济的逐渐渗透,实现各项政策内容的合理性制定。
3 总结
综上所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才能促使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维持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平衡。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整体的金融体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体经济发展保持平衡。
[1]兰虹,江艳平,许婷.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为例[J/OL].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8(02):11-16
[2]刘伟明.公司融资资金来源和用途与金融监管穿透问题研究[J/OL].西南金融,2018(04):1-6
[3]向光俊,景慧.金融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OL].征信,2018(0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