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经济”兴起的原因与改进方法
2018-12-22郭梦瑶
文/郭梦瑶
“假货经济”兴起的原因与改进方法
文/郭梦瑶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近几年中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发展过快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假货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假货经济”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虽然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但是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分析假货产生的原因,借鉴他人经验,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假货经济;柠檬市场;“铁血”规则
任何事物的成长和强大的都必须越过令人绝望的深谷,一个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自然也不例外。自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线下实体经济繁荣的同时,新浪网、腾讯网先后注册,再加上淘宝网的成立,我国的实体经济和电子商务齐头并进,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的态势。可紧接着,“假货”这个名词开始被人提起,到现在,“假货市场”已然渐渐庞大起来,且十分顽固。从刚开始的轻工业产品,到后来的生活用品、高科技文化产品,甚至到后来出现的骇人听闻的“毒饼干”、“毒大米”、“毒奶粉”事件,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社会的危害不言而喻。
1 “假货经济”产生的原因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在其经济史上假货也曾猖獗一时。美国的1840—1910年,假货现象极其严重,随后,“德国制造”和“日本货”也曾一度成为假货的代言词,我国则是从上世纪末至今。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1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
1.1.1消费者的矛盾心理
目前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可并非人人都拥有极高的消费水平,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虚荣心又是人们普遍具有的。消费水平不足而又追求奢侈品牌,这样的矛盾心理就给假货制造者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他们通过不断地模仿生产出了一批批与真品差异很小,价格又在人们可接受范围内的廉价“国际大牌”,迎合了众多消费者的矛盾心理。
1.1.2生产者的逐利心理
从各个行业的市场状况来看,微观经济主体都是“理性人”,生产者自然也不例外。生产者在进行生产过程时,往往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而“假货经济”恰好迎合了生产者的需求。假货从生产到流通无需研发成本、宣传成本等,却可以享受真品所有者的品牌推广结果和声誉,假货制造商们需要的仅仅是模仿和简单的制造,这对生产者而言绝对是一个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市场。
1.2从宏观经济主体角度
1.2.1“柠檬”市场的存在
“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有次品,劣等的意思,“劣币驱逐良币”就是柠檬市场的一个典型表现。柠檬市场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剩余都是劣等品。“柠檬”市场的存在导致消费者群体只愿意掏出平均价格来购买一件产品,那么提供好商品的商家受损,提供次品的商家反而得益,久而久之,提供好产品的商家会因为成本—收益问题退出市场或者和其他商家一样选择提供次品,渐渐地,市场便会被次品所充斥。
1.2.2政府监管不利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可以看到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本地GDP的增长,对本地企业往往秉持“保护主义”的态度,这就使造假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再加上政府部门对假货市场的治理往往呈现出“立法不严,执法不力”的现象,使得假货更加盛行。
2 如何抵制“假货经济”的盛行
2.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假货经济主体意识
近几年来,从消费者对“3.15晚会”关注热度的大幅度提升可以看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政府可以借此机会,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同时,可以采用约谈等方式,提高生产者的诚信经营意识。
2.2各行业领先者应起带头作用,采用“铁血”手段辅以缓冲措施进行自我改造
以“淘宝网”为例,在其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淘宝的准入门槛很低,许多商家为追求利益,纷纷卖起了假冒伪劣产品,以至于在近几年政府对电商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时,淘宝毫无疑问地占据了榜首。为了摘掉“假货”的帽子,马云采取了“铁血手段”,提高门槛,加强自我审查,面对众多小商家的联合恶意攻击仍然坚守底线,但是同时也会对一些商户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
2.3采用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数字化打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时代的优势,将科技融入到防伪中去,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假货集中的市场,再采用数字化手段诸如动态二维码等实现特定市场集中打假。
2.4加强立法,加大惩罚力度,提升执法强度
生产者是一个逐利的群体,因此,当制假的成本远高于所得利益时,生产者自然会纷纷主动撤离“假货市场”。因此,政府应加强打假力度,明确提升惩罚力度,以此让各个生产者主动撤出。
[1]雷泓霈.“中国最大的假货市场”需要马云的“铁血规则”[N].桂林日报,2011-10-16(002).
[2]易俊.中国的“假货经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7):40-41.
[3]浅析中国假货现象存在的原因[J].宋梁禾.技术与市场. 2011(02)
[4]“淘宝是假货最大受害者”[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0(04)
[5]假冒伪劣产品:成因与对策浅析[J].张素芳.消费导刊. 2009(08)
[6]网购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探讨及完善网购的建议[J].王琮瑶,王宏强.新西部(下半月). 2009(09)
[7]用假消费阵营:三成人支撑万亿假货市场[J].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8(04)
【8】网络假货的历史演化及治理对策[J].阳超,吕庆华.学术交流. 2013(03)
[9]互联网假货交易的现状、根源及其应对策略[J].许光.学术交流.2011(01)
郭梦瑶(199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