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思维码图和阅读立体化

2018-12-22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二维码设备课程

王 晨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教学需要跟随时代脚步不断适应发展,给予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将理论与手段结合起来灵活使用。二维码技术就给教育教学者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去尝试。

1 二维码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可行性分析

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迅速兴起的全新识别手段,涉及许多领域。一次研究方法的实践活动中,研究者选择的主题是“目前二维码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研究应用的情况”。整个过程中,通过阅读一些相关文献,研究者发现,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这预示着移动学习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微信、QQ等智能通信APP的广泛使用,教师发布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或复习的资料十分方便,但在学生端往往接收到的是一些冗长的网站地址。学生并不愿意点击跳转页面或者再利用浏览器进行访问学习,这对于教师正常的授课安排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此外,很多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由于教学平台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实时浏览,如果网络教学与课堂授课不能很好融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将缺乏体验学习的兴趣,难以融入教学中,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进行随时随地学习,这不仅是学习手段的变化,还是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

1.1 无线网络和智能设备普及面广易操作

如今,智能移动设备在中国家庭中几乎随处可见。其中,使用iPhone和iPod的学生可以在设备自带的钱包APP中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基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环境要求,特别是自带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条件下,可以不必要求学生安装额外的APP。其他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附带的扫描功能对二维码进行扫描。部分普及性很高的社交、支付软件也具有二维码扫描功能,但缺点是可能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很高。

再加上支持移动网络的三大电信商发展迅速,覆盖面积很广。在校园内,学生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校园网上网,这使得二维码的扫描更加方便—只需采用手机摄像头对准二维码图片进行扫描,再利用移动设备中的解码软件即可获得该图案的加载信息,不易出错又快捷方便。

1.2 二维码的特点可以满足教师实际教学需求

(1)二维码信息存储容量很大,形式丰富。二维码的信息容纳量可以达到1 000多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详细知识点解析融入二维码,并将印有二维码的图标附在对应的知识点旁边,学生可以通过扫描后对该二维码对应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2)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普通的教师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冲击。电子版教材渐渐取代纸质版,教师对电子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实际教学时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策略等,因此教师课下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教学准备。而二维码只需要有网络和电脑,利用如草料二维码等软件和网站即可随时随地进行制作,成本很低,制作起来十分简单。

(3)在课堂中使用二维码,将键入搜索信息变成简单的扫描二维码变得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当教师想使用视频进行知识点教学时,可以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制作二维码让学生进行扫描观看;教师也可以发布即时二维码到师生互动平台实施签到查勤。

1.3 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并能弥补教学缺陷

二维码作为新兴技术出现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网络教学平台的不足,方便教师将课外的优质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学生则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体验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同时,随时补充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此外,当二维码教材普及后,便可实现各个程度的学习者都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依时间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利用云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同时支持许多学生远程参与课堂教学,共享名师资源。

2 思维码图

直面新常态,如今课程建设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另一方面需要迎合新型学习方式。随着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网络课程学习中,课程内容的获取往往有偶然性、不系统性、零碎性等弊端。用思维码图构建课程是现有资源的二次利用和优秀资源的结构化重组,是一种可视化的课程建设方式。思维码图是在思维导图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包含内容链接信息的二维码等建立链接。基于资源统一整合的视角,巧妙地运用思维码图进行课程建设,探索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开启一种全新的课程重构模式。而在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的开发是最费时费力的环节,而二维码很完美地利用自动识别技术与网络进行链接,使学生可以迅速进入线上学习平台,方便老师引入教学。

3 二维码使阅读步入立体化新时代

随着二维码的普及,扫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个二维码就像一扇门,把信息的发布方和获取方通过简单的扫码联系在了一起。某种意义上,纸媒只有与其网络化的媒介保持一定的空间同一性,才能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稳稳立足。这就意味着,当人们想去阅读一份报纸或者杂志期刊时,可以自由选择使用传统的纸质形式还是移动端立体化的方式。HTML5、流媒体等技术的突破,丰富了二维码纸媒的呈现形式,它可以用图像、视频等将内容升华,贴合人们的生活,吸引受众者的眼球,将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又使人印象深刻。

从二维码与纸媒业的完美融合以及其自身优势带来的无限发展前景来看,如果教育教学领域也同样正式引入二维码技术,那么它和传统的纸质教材会不会摩擦出奇妙的“火花”呢?首先,纵观现有的教学形式,基于移动终端的二维码教材是一种有效的资源补充形式。它可以将老师想要特意扩展的补充知识以版面最小占用比例的形式呈现,例如,学校的实验室可以采用互联网+实验仪器设备的方式,采用B/S架构。将同一设备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唯一入口,此入口对外表现为一个设备资源,在接入方式上统一采用二维码接入方式。二维码为存储二维信息的图像,将它粘贴在仪器设备上,可以使用摄像头解码查看设备信息,与仪器设备紧密结合,一一对应。信息展现则可以采用HTML5技术,将文档、视频等资料在浏览器中直接呈现,去除下载环节,提高访问效率。移动设备作为阅读设备,代替纸质资料,再加上HTML5支持富媒体,资源在展现形式上变得更加丰富和灵活。

由此,应该正确运用二维码技术优势进行内容开发,通过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改变,在保留纸媒独有价值的基础上推动立体化阅读的发展进程。

4 结语

在对二维码技术的过程中,跨学科的融合型学习能很好地打破各课程间的封闭独立性,在脑海中建立思维导图时,就可以将很多知识碎片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进而应用在实践中。

据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贫困生呈现出上升趋势。对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拥有智能手机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所以,如果将二维码作为教学活动的常态引入高校可能会给贫困生的学习带来障碍。但随着移动学习时代的不断发展,资源共享更加便捷,远程学习和数字学习将结合得更加紧密。

在智能化时代,相信二维码技术会使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二维码设备课程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二维码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