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圣母院》建筑艺术与人物形象解读

2018-12-21张嘉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克洛德圣母院拉达

张嘉程

摘 要:《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建筑艺术为《巴黎圣母院》展示了故事场景、刻画了人物形象,使建筑艺术与人物形象得到了有机结合。通过对主要人物卡西魔多和克洛德的分析,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反差和对比中使读者具有一种审美的感受,一种倾向感,使《巴黎圣母院》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学内涵。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建筑艺术人物形象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正是在启蒙思想引导下,雨果创作了《巴黎圣母院》,以圣母院为中心,描写了一个个“奇异”的故事,书中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巴黎圣母院建筑艺术与人物形象的有机结合,书中更多的表现在两个人物上,分别是卡西魔多和克洛德。[1]

一、卡西魔多与巴黎圣母院

卡西魔多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是正义的化身,善良的化身,“美”的化身。

他有着类似于巴黎圣母院既非罗曼式又非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在这个生灵和这个建筑物之间,的确存在一种先天而神秘的和谐。这从他“几何图形的面孔”、“骆驼似的脊背”、“四面体的鼻子”,“他的身体是东方式的古怪建筑,脊背像圆拱顶,双腿像弯弯的柱子”,等等,这些语言就可以表现出来。他的模样与教堂外部那些半人半兽雕塑出奇的相像,体格符合了巴黎圣母院的高耸与宏大,因此卡西魔多具有巴黎圣母院建筑的外貌特征。[2]

巴黎圣母院见证了卡西魔多命运的变化。不仅他的身体,就连他的灵魂,也是按照大教堂的模子塑造成型的。在遇见爱丝美拉达之前,他与外界的联系仅为克洛德与圣母院,而在遇到这个迷人的埃及姑娘并爱慕上她之后,他对敲钟的热爱顿时消失,变成了例行公事。在看到爱丝美拉达送上刑场时,卡西魔多飞身救出了这位埃及姑娘,一桩“英雄救美”的壮举彰显了他真正的美,他的善良,他的感恩,他的威严和强大。一个畸形的人来保护一个不幸的人,更是感人肺腑,受自然虐待和受社会虐待的两个极端不幸的人,从此相濡以沫,在卡西魔多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巴黎圣母院成了保护卡西魔多与爱丝美拉达的庇护所。当卡西魔多认清了克洛德真正丑恶的嘴脸时,又亲手将克洛德从巴黎圣母院顶楼推下,巴黎圣母院成了他惩恶扬善的场所。故事结尾,卡西魔多抱着爱丝美拉达的尸骨,殉情于鹰山万人窟,读后让人难以释怀,久久不能释卷。

卡西魔多虽然外表丑陋,但是内心崇高善良、富有正义,雨果通过这一人物经过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树立起人类灵魂美的典型光辉人物形象,体现了善战胜恶、真诚战胜虚伪这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3]

二、克洛德与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的主教代理,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是“邪恶”的化身。作者在原序中提及,在巴黎圣母院发现一个手刻的词:';ANAΓKH(希腊文,命运)。这几个大写的希腊文字母深深嵌入石壁中,作者思索再三,力图窥见何等痛苦的灵魂。

那个痛苦着挣扎着的灵魂,就是圣母院主教代理克洛德。

克洛德用人生的历程诠释了巴黎圣母院石刻字“命运”的书写。

克洛德的前半生是一个博学善良的智者。他在童稚之年,就被父亲送进大学城托尔希学院,求知欲十分旺盛,学习十分勤奋,又领悟得很快。年仅二十岁就当上了神父,成了圣母院最年少的教士。克洛德对建筑艺术有独特的见解,他博学多才,又常年生活在巴黎圣母院,对圣母院有深刻的了解且颇有研究。这样苦学苦修,在他这种年龄是难能可贵的,因此,他很快就博得修院上下的敬重和钦佩。克洛德又是一个有良知的“善人”。十九岁时父母双亡,抛下一个嗷嗷待脯的小弟弟,他作為长兄,对弟弟投注了全部的爱心,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当遇到年幼的卡西魔多时,面对奇丑的形体,克洛德反而收养了他,把他抚养成人。

他的后半生在宗教与人性之间的痛苦煎熬中使他精神畸形,人性异化,成为阴险扭曲的人。克洛德不再是托尔希学校那个单纯的学生,小弟弟的深情保护者,也不再是精通许多事情又不懂许多事情的爱幻想的年轻哲人,而是一个严肃冷峭、面孔铁板的教士,世人灵魂的掌管者。这时克洛德已经成为一个宗教鹰犬,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代表了黑暗邪恶的宗教势力。克洛德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越是仇恨世人,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他不择手段,出于淫欲指使卡西魔多劫持爱丝美拉达,出于嫉妒刺伤浮比斯却嫁祸于爱丝美拉达,因得不到爱丝美拉达的爱情而将她置于死地。恶人终不会有一个好下场: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丝美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卡西魔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弗洛罗的狰狞面目,把他从钟楼顶上推下来,摔死在巴黎圣母院前。为此我们不得不认为“命运”,邪恶的“命运”,成了克洛德的人生写照。

读雨果笔下的卡西魔多和克洛德两人物,绝不是在吃西餐,而是在享受一次正宗的麻辣香锅,我们在巴黎圣母院这个大圆桌前,看着油火把“人生沉浮,生死劫难”都融在汤汤水水里,那种让人又爱又痛的感觉,又怎能不让人热血沸沸腾呢![4]

总之,在《巴黎圣母院》中,建筑艺术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圣母院与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成为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下对照的见证者。通过《巴黎圣母院》,雨果仿佛在启示我们,在人类追求思想进步的人生路上,要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要成为一个富有正义的人,这也是雨果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也是这部小说的经典和魅力所在。[5]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袁铭鲜.建筑艺术浅论[J].黑河科技,2003(3):69.

[3](法)雨果.巴黎圣母院[M].李玉民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3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何洋洋.卡西莫多的“缺陷美”[J].神州,2013(30):7-7.

猜你喜欢

克洛德圣母院拉达
拉达秀
身份失焦与生存实验
——《对面的撒旦》的文艺心理学分析
画中有话
法“黄背心”痛斥圣母院捐款作秀
小鼹鼠拉达
小鼹鼠的家
压抑下的人性畸变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形象
用心灵发现美的能力
赞美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