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思想入党长效机制 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2018-12-21
摘 要: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思想入党是对党员永恒的要求,思想入党是检验合格党员的标准。从“知、情、信、意、行”五个维度分析大学生入党动机,从培养目标、实施途径、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系统性、完整性的工作方案,对促进大学生思想入党,切实提高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关键词:学生党员;思想入党;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是党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每年全国高校系统发展新党员的数量超过全国新发展党员总数的1/3;北京高校的比例更高,每年新发展党员3万余人,占北京市每年新发展党员数量的55%。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大学生思想入党方面的主要问题
根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正确处理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突出强调以质量为重心”的发展要求[1],学校不断改进和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稳步提高。同时,也应看到,大学生党员在思想入党上仍有一定差距。一是“知上不深”: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历史、宗旨、性质、奋斗目标等认识不够深入;二是“情上不浓”:部分学生党员缺乏对党的真挚感情;三是“信上不坚”:部分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入党动机上存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四是“意上不强”:部分学生党员党性意识不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执行党组织决定不够自觉;五是“行上不优”:部分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牢固,未能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2-3]。
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成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具体来说影响党员发展质量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用思想入党内涵标准分析和指导实践的认识不到位
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总体设计还不够系统,对大学生思想入党内涵及培养标准的把握还不够清晰。有的认为党章中已经有规定,按照党章执行就行;有的认为以往的经验已经很成熟,按照经验开展工作就行;还有的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好,学习成绩优异,在学生中有威信就是发展党員的标准。究其原因是对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内涵标准分析研究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教育和指导成长不够。同时,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将具有特殊质量要求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专题研究不到位。
2.对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工作规范不到位
党员思想入党教育培养体系不健全、不规范,缺乏科学的标准测评体系,对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达成度分析不够等,也是影响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原因。多数高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学生评价体系扁平化,没有建立起由思想政治水平、工作能力、学业成绩、群众基础等多维综合测评体系。党员发展标准缺乏细化量化的指标,可操作性低,发展党员仍以“成绩”为重[4]。部分高校党员教育培训未形成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未针对其特征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教育,导致有些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松弛、懈怠,教育效果不明显。
3.党员发展工作中深入指导、监督管理不到位
发展程序是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重要部分,需要进一步规范,要坚决杜绝发展程序流于形式。有些基层组织没有严格遵守推优程序,个别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没有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在政治学习上存在“走过场”现象,党支部对提交的思想汇报置若罔闻,培养联系人往往只是名义上的介绍人,没有起到培养作用。党员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党务工作队伍的党性修养、思想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等软硬实力,更需要高校党组织内部各个体系、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共同推动党员发展质量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5]。
加强大学生思想入党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从问题出发,将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加强大学生思想入党看作是具有特殊质量要求的人才培养工作,按照人才成长和教育规律,从特殊人才培养的视角,聚焦培养目标、实施途径、效果评价三方面,对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工作开展研究与实践。
1.坚持问题导向,对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内涵和标准进行理论探索
从“知、情、信、意、行”五个维度对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内涵标准进行探析,建立了“大学生思想入党”培养标准(一级指标5个)、主要指标点(二级指标16个)和教学要点(三级指标64个)组成的三级指标体系,为大学生思想入党培养教育提供了质量标准和指导性参考意见。
“知”:就是对党的基本知识、相关理论与政策的理解认识和接纳,是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前提。“情”:就是情感认同,是对党的情感和情怀,是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基础。“信”:就是信仰认同,是指发自内心的对党的真诚信仰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是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核心。“意”:就是党员意识,要实现意识认同,是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保障。“行”:就是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行动,是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关键。“知、情、信、意、行”五个维度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有机联系整体。
2.强化顶层设计,从人才特殊质量要求的视角对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实施途径进行实践探索
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基于培养目标,反向设计大学生思想入党培养体系,制定培养计划,建立全过程培养工作规范,持续改进。
第一,构建培养体系。以学生思想入党过程为脉络,建立了由五个阶段组成的具有不同目标任务,又相互衔接的培养体系(见图1)。根据学生思想成长规律、党员发展程序及培养目标,将思想入党培养教育工作分为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五个环节,分别实施五个子计划,即启蒙教育阶段“种子计划”、入党积极分子教育阶段“选苗计划”、发展对象教育阶段“育苗计划”、预备党员教育阶段“壮苗计划”、正式党员教育阶段“先锋计划”,计划之间有机结合,连环相扣。
第二,完善培养计划。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组织教育三方面开展教育活动,制定了贯穿五个阶段的理论教育专题24个、实践教育专题33个、组织教育专题15个,总计理论教学101学时、实践教学85学时的培养计划。学生需完成上一阶段所有任务且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下一个培养阶段。培养计划还对每个专题的目的、内容、考核方式以及质量保障机制进行了规范。
3.注重落实与评估,不断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在确定培养目标、实施途径之后,就要解决由谁实施、如何实施和如何评价的问题。学校着眼于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为依据,先后制定了9项制度、17个附件和28个模板,使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基本实现了规范操作与有效管理,同时加强对整个培养过程的跟踪与评估,动态调整课程权重系数矩阵,持续改进。
大学生思想入党机制建设的基本成效
1.大学生思想入党强化机制更加完善
学校建立了一套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较强的可考量、可操作的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对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引导青年大学生思想成长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有效降低了不同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平衡性,确保工作统一标准、严谨规范。
2.学生党员典型示范效应更加突显
通过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全校形成了创先争优高潮,一大批优秀学生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脱颖而出。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履职尽责,响应学校开展的“党员宿舍、党员床铺、佩戴党徽”等“亮身份”活动,参与率达100%。近三年,学校评选出的30位学生最高荣誉奖—“十佳学生”中党员达28人。近五年,85名学生党员获评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431名学生党员获评优秀毕业生,400余名学生党员荣获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通过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学生党员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数千名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和西部地区建设的生力军。有毕业生党员携妻带子,主动对口支援新疆和田,被评为北京市最美家庭;有的党员义无反顾扎根西藏高原、支援南疆……优秀学生党员,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总之,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注重统筹学校资源,着眼于学生组织入党前后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将入党前后的培养教育贯穿始终,将长效机制建设贯穿始终、狠抓落实、跟踪问效、持续改进,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本文系北京高校党建难点项目“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課题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林小芸.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9-32.
[2] 林慧平.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基于苏州大学的大学生党员问卷调查[J].党史博采,2015(8):29-30.
[3]齐艳萍.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研究[J].社科纵横,2014,29(12):51-54.
[4] 黄友生.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62-65.
[5] 马乙玉.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14-15.
[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