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来源及提升路径
2018-12-21邓浩迪宋林慧
邓浩迪 宋林慧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民族、国家对自己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自于其内容的丰厚性、发展的连续性、现实的价值性。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石。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增强文化自信要通过充分挖掘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文化创新、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等几个方面予以实现,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源;功能;提升路径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民族、国家对自己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1]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积极意义,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居于新的历史方位,应当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既博大精深,又一脉相承,既历史悠久,又历久弥新,其内容的丰厚性,发展的连续性,现实的价值性成为了文化自信的来源。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内容的丰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历史所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沃土,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4]在这片沃土上,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勇于奉献,涌现出了诸多伟大人物,积淀凝聚了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创作了勇担时代重任文艺作品,产生了历久弥新光辉思想,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已被写入中国人民的基因,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丰厚的滋养,是我国文化发展的突出优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了起来,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产生了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这是筑牢文化自信的支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懈奋斗,经过长期努力,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现在的中国前所未有的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脚踏实地,也勇于创新,创造了精神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英雄模范人物,铸就了以“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精神,为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发展的连续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在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千年,而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这种悠久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已经融入中国人民的灵魂,使中华民族能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无论遭受怎样的苦难,经历怎样的曲折,中华民族都能浴血拼搏,转危为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同时也使中华传统文化枯木逢春,中国人民灵魂中的优秀文化基因被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得以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强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诸多相同的理念,两者的深度融合,在伟大的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形成了伟岸的革命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而且吸收了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赋予了其时代的特色,铸就了我国文化的新辉煌。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上形成的三种文化源远流长,并一脉相承,这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现实的价值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久弥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所包含的“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的个人修养;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理念;精忠报国、勤政爱民、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礼貌谦让、尊师重教、勤劳敬业的处世之道;包容、进取、博爱、奉献等伟大精神,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地为我国发展提供滋养,“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息息相关。第三,可以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包含的整体性思维更加契合当今时代的世界发展状况,可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矛盾提供解决方案。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能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而这一方案正是从天下一家、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万国威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中华优化文化基因中和根据当今世界形势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洲投资银行等也都无不绽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自信。因而,西方不断把目光转向中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寻找解决世界问题的方法。这何尝不是增强我们自信的动力。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功能
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坚定文化自信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障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内在衔接、相互贯通、有机结合、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中国道路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源自于中国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的根脉,是我们的底蕴。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这是反对错误思潮,巩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石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要想在文化激荡的洪流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当下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文化自信不仅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心理依托,更能提供丰富的文化题材,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只有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才能汇聚万众力量、鼓舞精神斗志、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创造辉煌。
三、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的必要路径
(一)充分挖掘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提升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为中华民族提供不断壮大的精神力量,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力量来源。因此,必须深入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阐释其内涵,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7],“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8]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生动鲜明的语言,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为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价值,使其被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融入普通群众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之中,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以此来树立文化自信。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文化创新,在发展中提升文化自信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与动力,文化要走向未来,就必须要创新。首先,要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9]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源,以革命文化支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动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其次,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最后,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峥嵘岁月,留下高尚精神;变革时代,催生理论创新。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勇于拼搏的过程,为我国的文化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远远不断的资源,需要集聚全社会各行业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三)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在交流中提升文化自信
在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成為必然趋势的今天,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在自我封闭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实现文化繁荣和提升文化自信,就需要坚持文化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时代价值,要不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民新面貌。与此同时,也要坚持求同存异思想,注重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10]我们要吸取外来、兼容并蓄,也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的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好的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李文阁.提升新时代文化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哲学动态,2017(11):11-19.
[2]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002).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 (002) .
[4]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002).
[5] 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3-18(001).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 (002) .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8]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 2014-02-18 (001) .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 (002) .
[10]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