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研究
2018-12-21王丽博
王丽博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重大变革,为职业教育的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开辟了发展空间。文章以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字:信息技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凸显出其优势,信息化技术使得课堂组织实施更科学、更高效、更合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探讨信息化技术辅助支持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研究价值。
一、信息技术概念及信息技术教学特征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信息技术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称为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列要素融入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教學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匀变化,归纳起来信息化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教学内容多媒体化
职业院校课程大多贴近行业实际,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如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了动画、视频、仿真软件、学习平台等多媒体内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信息搜集、会话交流等。
(二)教学个性化
基于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学习空间,为学员提供了开放学习环境,学员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自主巩固,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内化,信息技术为学员搭建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在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进行测试,学习平台自动批改作业,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学平台的自动测评结果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对未掌握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弥补学习。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也实现了个性化辅导,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反复学习,例如在信息技术指导下产生的短小精悍的微课,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查缺补漏。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学习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的拓展内容,做到延伸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及时查阅学习平台反馈的学生学习效果数据,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分析,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策略[1]。这样一来,借助信息化技术,较好地实现了个性化教学。
(三)学习自主化
信息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建构主义、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异步教学,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信息化技术提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及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学习模式不再受传统课堂的约束。信息化技术下涌现了微课、慕课等新兴学习素材,极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活动合作化
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学生可以面对面或远距离实时沟通交流。网络的存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联系快捷便利。信息技术除了实现校园之间的师生交流外,也实现了校园外师生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习活动维度增加。
(五)教学管理自动化
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和网络实时评分检测,信息技术协作教师进行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教学管理等的自动化,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效果。从学生上课前的预习效果监控、课堂上点名、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到课后学生素质能力拓展,教师均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管理。
(六)环境虚拟化
信息化技术让教学可脱离物理空间、时间限制,实现了虚拟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例如借助虚拟技术、3DSMAX技术、Flash[2]等实现了学生虚拟实操、步骤演示,克服了实践教学设备不足的局限。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和协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秉承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进行自我学习。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施方法
1.彻底转变师生角色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变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2.加强技术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教员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主要责任者,因此其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操技术,才能带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高校在进行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时必须注重对教员队伍的优化建设。当前部分高校的教员受传统教学理念和习惯的影响,对信息技术关注不多,缺乏有效的实操技术,因此培养指导必不可少[3]。
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1)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不再是传统的PPT讲解、视频播放。多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教师应能够开发制作微课,创建教学网络平台,能够使用常用视频剪辑软件、录屏软件等。
(2)使用最新信息技术
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数字资源的出现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技术运用紧跟前沿,实时掌握最新信息技术丰富、优化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信息化处理软件也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能够更新操作使用技能,使用最新软件丰富强化教学效果。
(3)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发展,教学目标和学情也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有无止境,教学改革永不停息,教师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发展趋势
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师应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服务教学,创设“真实教学环境、真实教学内容”。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及教学管理能力是今后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回归课堂,服务教学
回归课堂、服务教学是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终极目标。因此,信息教学将进一步聚焦“真实教学环境、真实教学内容、真实教学过程、真实教学要求”,评价一堂信息化教学课的关键在其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做到“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学改革、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学习、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学发展”,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服务教学。
(二)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信息化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深化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融合,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服务于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从信息化教学意识、整合技术、基本工具、常规课堂、信息素养、技能形成等维度,培养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方能充分的展現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同时,职业院校应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机构,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化能力提升需求。
教学目标要紧紧地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更好地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并重”的职业教育特色;教学内容在注重区域、学校特色的同时,要贯彻专业目录、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教学技术要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教学模式要以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推广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新模式。
(三)全面提升教学管理能力
信息化时代为大数据统计工作提供了便利,依据教学平台反馈的大数据指导教学改进工作。教师应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科学管理,个性化辅导。利用信息化技术从学生课前预习、课中任务完成、小组汇报、学生测评到课后学生学习拓展均借助教学平台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无形中也促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能够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情况管理。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优化研究也具有现实必要性。只有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入,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学”为重点,教师成为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尽享学习的乐趣,实现其创新思维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这样课程教学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宋育武,李娟,刘玉浩.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16):32-34.
[2]严昊.”微时代”高校教育的转变与应对[J].时代教育,2018(01):105.
[3]邢馨月,李宏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7(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