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课型模式初探
2018-12-21陈玉红
陈玉红
摘要:计算教学的“引探导练”教学模式以生活经验为背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或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中产生计算的需要;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为重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运用知识,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课型模式。
关键词:计算教学、课型、模式、原则、数学核心素养、构建、流程
一、课型模式简介:
计算教学的“引探导练”教学模式以生活经验为背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或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中产生计算的需要;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为重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运用知识,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课型模式。
二、模式构建原则:
1.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
2.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
3.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
4.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
5.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的有效结合。
在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之后,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短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再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应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
计算教学会涉及到运算能力、数感、推理能力等几个数学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计算教学中,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就是运用合情推理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结果。
2.课程标准的要求。
《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对于运算能力,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运算的算理是核心。虽然教学时不用严格的推理的方式叙述,但是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思考过程,是对学生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课型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 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进行简单的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运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实际问题背景下,获得计算的方法,懂得运算的道理,培养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五、课型模式构建:
(一)“计算教学”的课型教学的基本模式:引——探——导——练
“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使计算教学落到实处,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感和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引:是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算法,使人人都能参与,为创新提供机会。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算法,说明算理,拓宽思路。并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归纳算理并整理不同的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并沟通算法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算法。
3.导: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汇报纠正或质疑,归纳算理形成共识。
4.练:分两个环节,一是灵活运用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分层巩固)。二是让基础知识和生活相联系,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变形应用,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延伸)
(二)解读“计算教学”课型模式的操作流程
基本操作流程: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
六、课型的基本特点: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探究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优化算理。并能运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
七、课堂评价标准:
1、计算教学引入,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
2、自学指导自学问题设置和小组讨论问题是否简明扼要,要能引导学生挖掘计算问题本质或正确计算的方法。
3、教师点拨要善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感受和发表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并能适时点拨、引导并整合全班的共同认识归纳算理。
4、练习的设计,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2011版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