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8-12-21蔡国灿
蔡国灿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抽象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拥有较为优秀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生物实验过程,观察生物实验现象,并且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方法
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教师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以考试大纲作为唯一的教学设计标准,导致生物课堂教学氛围较差,学生缺乏学习生物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老式的教学模式与理念,把生物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拥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在解答生物问题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生物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与认知,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1.把批判性思维引入到生物教学价值中
批判性思维属于一种逻辑方法,基于常规思维下的一种认知理解。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的是固定的思维方式,都是被动的去学习、思考,教师要改变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让高中生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有个性、有思想的学习者,能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拥有正确的判断与独特的见解。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提出具备热点性、前沿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细胞增殖”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细胞的体积越小,那么其表面积就会相应的越大、物质运输中的效率也会越高,相应的细胞体积是否越小越好?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并且结合实际生活把一些较为前沿的社会问题和生物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无时无刻都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2.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中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教师要善于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生物课堂。例如,在学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作为实验材料,可以用洋葱的根部来代替吗?如果不使用蔗糖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样学生在质疑与思考中不断的完善实验过程,从而得出最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够为了实验而去开展实验,而是由原来的被动探索转为主动探索,拥有较强的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优秀的科学精神,潜移默化的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利用“错误的生物知识资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质疑、反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强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往往也会给错信息,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认为教师是权威的、不容反驳的,所以很少提出自己的疑惑,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去质疑教师、反驳教师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错误的生物生活常识来引导学生:在发高烧的时候,可以加盖特别厚的棉被,当身体排汗了之后,就能够痊愈了,然后学生就会利用生物知识来解释这种生活常识是错误的,师生之间共同得出正确的生物结论。
4.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生物观点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较强的提问意识,能够提出不同的生物观点,例如,在学习“基因、蛋白质和形状的关系”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针对评价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的观点有何想法?这时候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基因决定生物性状”,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也会认为是环境对性状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激烈的分析与探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生物答案:基因性状的形成是由外因、内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针对学生的提问与质疑教师要加强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拥有敢于追求真理的意识,对待问题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5.总结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够深入钻研生物知识,从而实现全方面、透彻的掌握生物知识,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包春莹. 高中生物教科书中关于批判性思维训练内容的設计[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4):44-46.
[2]应蒙蒙,曹志江,杨晓静. 南京三所高中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研究[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03):10-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