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特色产业”牵脱贫攻坚“牛鼻子”

2018-12-21鲁爱民吴治强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牛鼻子脱贫攻坚特色产业

鲁爱民 吴治强

摘要:实现脱贫,增收问题是关键,而解决增收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特色产业。要用“土里刨金”唤醒傳统产业活力;“精做嫁衣”促特色产业大放异彩;“龙头引领”激发特色产业内在张力,夯实特色产业,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关键词:特色产业 脱贫攻坚 牛鼻子

要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所有贫困户过上好日子、富日子,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

一、旬阳县产业发展状况

要实现脱贫,增收问题是关键,而解决增收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产业。如何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集成”产业优势、增加贫困户收入、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协调持续发展。旬阳县立足实际,确定了“强烟畜、扩芋菜、兴林果、稳粮油”的农业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在探索实践中,旬阳县大手笔规划农业产业,激发产业规模效应,围绕“贫困户增收”大做文章,把特色产业作为斩断穷根的利器,大力培育油用牡丹、拐枣等后续特色产业,成功打破自然条件束缚,助推贫困户增收步入快车道。201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4.13亿元,增长3.9%;实现增加值13.22亿元;全县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608元,增长10%。收入结构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906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7%,家庭经营性收入2668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1.2%,劳务经济和农业产业创造出的价值在农民收入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

二、贫困户增收的难点

(一)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投入与产出利润空间小。通过不断探索,旬阳县确立了符合县域实际相对稳定的以种养业为主导的农民增收渠道,但是投入欠缺、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缺乏品牌支撑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扬,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收入结构“一业”独大,稳定“三角”尚未形成。从全县农民收入的数据看,工资性收入占去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其主要来源于劳务产业,其中一部分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农民就近务工或就地创业的收入;另一部分则是大规模自发性劳务输出赚取的薪酬。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县每年有近10万人的劳务大军活跃在国内大中城市,劳务收入超过20亿元。但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高,就业形式单一,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无法有效调控。

(三)山区基础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之县级财力有限,对产业发展基础配套支持力度有限。因此,以烤烟、畜牧、劳务三大产业为支柱,以特色林果、设施蔬菜、魔芋种植、水产养殖、油牡丹、拐枣为后续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才是实现我县贫困户增收的治本之策。

三、特色产业规模化是贫困户增收的重要出路

(一)“土里刨金”唤醒传统产业活力

1、推进烟草产业稳健发展。烟草在旬阳县已经有30年的种植历史,从1974年从四川引进晒红烟,到到1981年从河南引进烤烟试种成功,再到1992年旬阳烤烟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0万亩、烟农收入过千万元,旬阳县烟草产业的发展几经波折。经过30年自强不息的发展,旬阳已经成为“西北烟叶第一县、国家优质烟叶示范基地县、陕西北烟南移重点基地、陕西烟叶标准化示范县”。但在近几年国家控烟政策及烟叶市场紧缩的大背景下,旬阳县烟草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处在“生命攸关”的危险期,如何挺过危险期、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做精产业、提高质量是关键。

2、力促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畜牧养殖由来已久,最初的畜牧养殖仅是家家户户养一两头猪、几只鸡、几头牛的自给形式。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和农民产业意识的提高,才真正把畜牧养殖作为一项产业,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2017年,旬阳县猪牛羊出栏76万头,畜牧产值实现12.6亿元,畜牧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就要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走大村大户带动战略,扶持引导有实力的能人,兴办大规模养殖企业,实现科学化、规模化养殖。

(二)“精做嫁衣”促特色产业大放异彩。

1、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培育发展劳务产业。旬阳县每年有近10万人在外务工,劳务输出在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旬阳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点,但随着科技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人需求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要保持劳务大县的优势就必须在技能培训、市场培育上做文章。

2、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潜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为农民持续增收培育新的增长点。旬阳特色农产品狮头柑、樱桃、核桃、油牡丹、拐枣、花椒、油桐等品质颇佳,但长期以来,由于经营分散、缺乏包装宣传,使这些特色产品藏在“深闺”,未能发挥产业效益。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依托互联网,引导地方名优农产品走向县外市场,是壮大地方特色产业的“破冰”之举。把扶持项目向特色产业聚集区集中,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温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个园区,做优一批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同时,推行互联网+贫困户。抢抓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机遇,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台,探索“电子商务+农业产业化”模式,整合县内特色农产品资源,推进“种、养、加”一条龙和“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以“新特优”和产品深加工为支撑,主打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以商标注册、无公害认证等法律手段为保护,规范品牌发展;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档次,全力打造一批能代表旬阳农业最新成就、最高标准的名优特产。

(三)“龙头引领”激发特色产业内在张力

龙头企业是扩大产业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的引导者。一个产业的背后,没有企业的支撑,发展必然走进“死胡同”。企业只有打破诸多瓶颈,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在招商引资,拓展企业经营空间,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上寻求突破。

1、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好地方优质资源、优质项目包装推介,让更多的客商了解旬阳特色产业和产品,把商机主动展现给商家,增强项目吸引力,使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落户旬阳。优化投资环境,从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政策,跟进服务,解决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落地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投产运行。

2、做好深加工,增加附加效益。打破传统农业思维模式,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发展,选择优势产品为突破,做好生产、加工、储运、包装各个环节一条龙服务,打造市场上的珍品和稀有品,通过对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使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3、建立产业组织,搭建农户与企业桥梁。大力推行农户+协会(合作社)+企业的产业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组织在聚集产业优势、引进培育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灵通市场信息、开拓销售市场方面的作用。农户与协会签订销售订单,协会紧密联系企业,企业以投入形式扶持农户,构建起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体系,使企业在循环链中壮大,协会在循环链中受益,贫困户在循环链中增收。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只有抓住“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实实在在且长期稳定地增加贫困户收入,脱贫攻坚战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 当代陕西2017第5、6期;

[2] 十九大报告;

[3] 旬阳县第十五届四次全委会文件。

作者简介:

鲁爱民,男,陕西省旬阳县人,中共旬阳县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高级讲师。吴治强,陕西省旬阳县干部。

猜你喜欢

牛鼻子脱贫攻坚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奇怪的牛鼻子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