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培养的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探究
2018-12-21廖敏
廖敏
摘要:兴趣是促使人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源泉,并且通过兴趣所探究到的知識,记忆也是比较牢固、深刻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由于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拉低课堂学习效率,拖慢教学速度。教师应基于兴趣培养开展语文趣味课堂,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那么教师如何制定基于兴趣培养的趣味课堂呢?下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展开一番探究。
关键字:兴趣培养;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低下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及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兴趣培养制定趣味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在语文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并在小学语文学习生涯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如何制定基于兴趣培养的趣味课堂呢?下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展开一番探究。
一、生活化教学课堂,从生活层面激发兴趣
生活是兴趣的源头,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学习兴趣不大,很大程度上原因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无紧密联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无用武之地,感觉不到语文存在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课堂,让语文知识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作用及用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一次作文主题的教学课堂中,便让学生对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展开描写。并提出要求要描绘出这种事物的特征,并尽可能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美”的感觉来。然后笔者便让学生进行写作,自己在旁对学生写作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辅助学生完成对作文的写作。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既在教师的帮助下,很轻松的完成了写作,又在对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感兴趣的的事物的描写中找到了写作的乐趣。
生活化教学课堂可以将学生对生活的兴趣转变成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从生活的角度启发语文学习,从语文学习中得到对生活的深刻认知,将生活和语文紧密联系起来。并且生活化教学课堂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在生活中经常思考探究事物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各种事物的特征和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极有利于小学生的生活成长。
二、多媒体教学课堂,以语文的魅力激发兴趣
和传统的板书教学课堂相对比,多媒体教学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显然更加广泛、具体。教师在开展趣味教学课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以图像视频的形式映入学生的眼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文章的文字之美,体会语文的魅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例如,在讲《观潮》这一课时,传统的板书教学只能够是教师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课文进行更细致的讲解,而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就能够更直接地看到潮水涌来的壮观景象,从而促进对观潮一文中形容潮水的词汇的理解。并且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直观的印象和理解中,更进一步的领悟文章的文字运用技巧和写作手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通过将课文的文字知识转换为图像知识,显然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并且多媒体教学课堂所能够带来的丰富色彩、动态图像、悦耳声音等元素,能够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进而能够产生对语文深入了解的兴趣,努力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游戏教学课堂,通过学习的乐趣激发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游戏的兴趣往往大于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开展游戏教学课堂,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和巩固,并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知识运用的乐趣,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完成对自身语文能力的提升。
例如,笔者经常在课堂中开展《成语大比拼》游戏来提升学生成语的积累量,或者《猜猜他是谁》来进行外貌描写练习,开展《心有灵犀一点通》来通过动作表演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等等。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往往都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游戏中,并对游戏中体现的语文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了记忆,提升了语文知识量的积累。
相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游戏教学课堂的展开无疑更切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并且游戏教学课堂以玩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游戏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课堂来展开趣味课堂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促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刻记忆及理解,达成课堂学习目标,并在小学语文学习生涯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熊娟. 新课程下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研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2]崔淑玉. 打造充满趣味与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高教学实效[J]. 教育现代化,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