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2018-12-21单瑶齐聪
单瑶 齐聪
摘要:情感态度目标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情感过滤假说及需要层次理论是其作为英语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等促进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新课改;情感;情感态度目标
2000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到新的时代。《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之后,在 2001 年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我国首次明确地将情感态度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一起列为了英语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情感态度目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1 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版)》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进行细化,分别在“听、说、读、写”四项英语基本技能的教学中都增添了情感态度目标的范畴。以上这些,都表明了新课标对于“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视。
一、情感及情感态度
根据普通心理学以及教育大词典中的解释,情感是指“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的客观事物”。一般认为情感分为低级和高级两大类。低级情感单纯指的是人的情绪,与机体的生物性相联系,具有一定情境性、即时性、冲动性和外显性。而高级情感是与社会相联系的,又称为社会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不论是高级情感还是低级情感都具有感染性,即个人的情感形成以后,可以感染、带动周围的人,使之形成相同或相近的情感,同样他本身也会时时刻刻受到他人的感染。《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
Rogers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完人”。所以,现实的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指導如何学习的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创造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可以任意发挥好奇心, 不怕错误和失败,既可以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习,也可以从环境、同学和个人经验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的学习是自由的, 而自由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完整的人”,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突出了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正是英语教学应当借鉴之处。
(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过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Krashen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Krashen 将情感因素看做是可以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最终发展为习得能力。可理解输入只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包括自信心、动机、焦虑程度等。如果学习者的精神状态不佳,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自信心不足,那么便不利于语言的吸收,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外语学习效果。反之如果情感过滤低,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小,那么学习者获得的输入就多。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满足学生基本的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并了解与之相关的情感心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有消极的学习行为时,教师应该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分析原因,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形,如果学生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家庭关系不和睦、缺少父母的关爱,那么是无法要求学生能全身屯、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具备良好的学习状态的。由此可看出,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三、课堂教学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虽已提出并实施了多年,但回顾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仍然存在着“重知轻情”的现象,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实施、达成,忽视情感领域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情感因素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而发挥情感态度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生间进行沟通、交流,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也是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基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况。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及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教师不能只关注“教什么”,还应关注“为什么教”,根据课程、学科、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科学的设计教学程序,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Rogers,C.Freedom to learn for the 80s(2nd)[M].Columbus:Merrill,1983.
[3]毛晋平,邹军.论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N].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