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意识
2018-12-21罗冬凤
罗冬凤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所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冷漠态度一直困扰着我:为应付高考,我们一直走不出“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怪圈,重视了文言文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和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导致本来很美的文言作品让老师分析得支离破碎,失去了美感,再加上文言文语句本来就生涩难懂,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状祝,我认为应当加强文言文的语感教学,因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突破口。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语感,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呢?
关键词:文言文 语感意识 能力
一、努力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感受能力
学生经过十几年的生活和学习积累,已经熟练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语言字词,对汉字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学生仍旧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入手。中学生所具有的语言感受能力,最主要的是从阅读中得到,但是古人却挖空心思的遣词,以期用精炼传神的语句,把自己想要表现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明显的带有个人倾向。西蒙说,直觉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这句话很有道理。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我在教读《春望》一文,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这种力透纸背的情感,不是词典能解释透彻的,必须加上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
二、整体感知,触发语感
1.反复诵读。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诵读并非是一次活动,而是要多次反复,通读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通读无处不在,情寓心中得以流露的载体。
2.把屋思路。思路是作者写作的意图和脉络,是有迹可寻的,无外乎从“人、事、物”“情与理”的角度去把握。把握了作者的思路,就能较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能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理性的省查。这种方式是粗线条的而不必细致入微。否则,就失去了把握思路的意义。
三、品味语言,诱发语感
品味主要是指用比较、替换、揣摩的方法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和妙处(作用)进行语感分析。品味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由之路。文言文的词、句、段都可以进入品味的范畴。
1.品味“词”。学习《项脊轩志》中“(大母)顷之,持一象笏至…”,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教师会重点讲“顷之、象笏”的词义,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则应重点品评“顷之”的韵味。试想,大母如此高年,可能还是小脚,这么快就拿来了“象笏”,可见“笏”是大母时时念及的,它在大母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寄托着大母对家道中兴的希望和对“我”成就功名的期盼。所以大母才能“顷之,持一象笏至”。这样品味,就能入情入理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学生的所得才是深层次的。
2.品味“句”。學习《荆柯刺秦王》中的荆柯对樊於期说“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只要让学生掌握“揕”的词义是刺”则足矣,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则应欣赏荆柯的语言之妙。如果将“臣左手把其抽,而右手揕其胸”改为“臣刺秦王”,形式上是简洁”多了,可是其神韵却相差太远,原文所描述的动作具体可感,如在眼前,最可取信樊於期,如果深一层揣摩,会发现这个“揕”字别有味道,荆轲心中的“揕”并非“刺死”而是“生劫”(后文有照应),但是,樊於期耳中的“揕”则是“刺死”,正因为如此,樊於期才会那么爽快地自刎。如此品味,才可能体会到语言的运用之妙。
3.品味“段”。《陈情表》中作者的构思非常巧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重点在“孝”上,更是表达在情上,以情打动晋武帝,用三段把三种感情交融在一起,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的不满情绪;最后对祖母的孝情。作者含蓄地对前两种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感之中而对后一种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从这种情境出发,写自己人的孤苦,这样,作者的孝情就不同一般的母孙之情了,上升到了文学层面——传统文化情感主流“忠孝”。难怪《古文观止》这样评价:“至性之言,悲恻动人。”学生品味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构思匠心之笔,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今后遇上类似的文章,感悟会更深入。
四、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的最佳时期.我认为文言文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背通来实现的。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加大对精粹文言文的背通量。重点是短小精悍的骈、赋片段,优秀的骈赋文往往内容丰厚,词章华丽,行文流畅,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学生背诵。流传下来的名言佳句,多为骈偶就是明证。背诵也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复。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阅读面的扩大,知识面的丰富,学生对这些已经“吞下去”的“精粹语言”,通过不断的”反刍”和揣摩,将会有新的领悟和体会。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文化认同感也将因此而大大增强。背诵积累定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五、实践语言,提高语感
文言文语感教学还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为学生提供文言文学习的氛围,从而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如:适当开展文言文朗通比赛、文言学习讲座、写文言语感随笔等。语感随笔是从口头品味语言到书面品味语宣的延伸,是从课内学习语言向课外学习语言的延伸,语言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及其书面表能力。条件许可的话,甚至可以鼓文言文功底好的学生尝试着写文言小片段,虽然文言文写作并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然而这种尝试对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不无益处。总之,要求学生多做培养语感的有心人。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之所以“最要紧”,是因为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驾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这个基本功,也就有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