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学生,弥补农村小学生德育缺失

2018-12-21苏谷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关爱学生德育小学生

苏谷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东西方经济水平不平衡,造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现状,而农村教学资源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关爱留守儿童,弥补农村小学生的德育缺失成为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又一份教育重任。对此,本文论述了农村小学品德发展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弥补措施——以关爱为前提,渗透德育。

关键词:关爱学生;德育;农村;小学生

一、农村小学生品德发展现状

1、敏感自卑

农村小学生由于对世界的认知是狭窄的,而部分父亲或者母亲不在身边的学生更是因为缺乏关爱、归属感和情感的呵护,更是变得十分敏感自卑。而在这种性情中,部分学生由于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也不会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导致了该部分学生的思想变得十分极端。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这部分极端的学生往往不敢、不善言谈,不敢融入交往圈,即便是與其他学生交往时,也是十分小心翼翼、唯恐触碰到他人的交往准则。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敢袒露自己的心声,更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所交的朋友不多、并且难以真正在朋友之间倾情倾述。在这种心理和交往现状下,也就形成了心理和交往能力发展的恶性循环。

2、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律性较差,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对孩子的监督和辅导也就相应较少,甚至部分家长并没有科学管理和合理规范孩子的认识,任由孩子的自由发展。所以,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而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一旦在小学阶段养成,随着其成长过程再进行更正也就变得十分困难。对此,改变农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教师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方式方法,还是要以关爱和呵护为前提,避免批评和惩罚等方式。

3.道德意志薄弱,缺乏自制性和自律性

寒门难再出贵子,折射出了当前农村教育的又一种现状。在我国经济发展分化尚不是十分严重的时期,农村学子由于粗粝的农村生活的磨炼,造就了更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果敢坚毅的个性。但是,时至今日,客观环境上,造成了农村和城市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而家庭环境中,父母由于往往感到物质上的匮乏而产生歉疚等心理,也就在物质水平上尽可能“富养”孩子、溺爱孩子,造成了农村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其自治性和自律性较差。即便是学生出自寒门,也难以体验到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也就造成了农村小学生意志力塑造和锤炼难度较大这一现状。

二、关爱学生,弥补农村小学生德育缺失

1.情感教育,渗透关爱与呵护

语文教学有这样一个特点:以工具性的文字传递信息时,往往伴随更多的情感触动,这种触动犹如酒后的醇香,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情感教育,渗透关爱和呵护,对学生的道德塑造是深远持久的,对其言行举止的塑造更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强化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应当发挥情感这一重要因素、发挥情感触动的最大效果,让情感成为改观学生品行的最佳源动力。例如,在《一封信》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多数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情况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当你们的父母不在家时,你们是不是十分想念他们?你们尝试着给爸爸妈妈写过信吗?信中都是怎样向他们描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念的呢?随即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唤起学生情感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本情境中学会代入自己的情感,从而深化学生的体验。在此情感基调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在文中向爸爸写的两封信,分析两封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会转变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给爸爸写的信呢?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分析这两封信。最后,通过学生的情感代入和分析,学生能够得出,两封信都是在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思念,而其中最大的不同则是第二封信则是露西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状态,在信中分享了自己快乐的事情,并把这件事情与爸爸分享,减弱了爸爸对“我”的担忧。在本文学习完毕后,教师也可以渗透情感教育和关系:其实,即便是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和关爱着我们。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始终被关爱和呵护包围,而短暂的离别也是为了更好的抚育我们成长。在这种情感教育下,学生必然逐渐变得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2.激励呵护,塑造良好习惯

农村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要比城市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由于过度敏感脆弱,教师更要慎用批评和惩罚,而更多的应当采用激励与呵护。例如,在《亡羊补牢》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一则语言故事渗透激励性教育,改观学生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文章思想分析完毕后,教师可以设置“畅谈收获”这一教学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告知学生:同学们,当老师在阅读完这一篇文章之后,收获和启发十分丰富,老师先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吧!也许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有过不良的学习认知和习惯,但是在任何时候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者想要改变不良习惯,都不算晚,都来得及!关于这篇文章,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呢?随后,引导学生畅谈、

三、总结

农村小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状态,要求教师要以更加艺术性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品德发展现状、分析学生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要通过情感教育和激励呵护等措施,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强化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永贤,李虎,曹杏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探索――基于对T市的调研分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02):9-12+33.

[2] 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黑河学刊,2010,154(6):116-118

[3] 杨维靖.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2.

猜你喜欢

关爱学生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博爱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
浅析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情感管理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