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2018-12-21赵冬奎
赵冬奎
摘要: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培养算法思想对高中学生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算法;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循环结构》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一小节《算法与程序框图》,课时安排6课时,本课为第4课时。《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它与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是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可以表示任何一个算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2. 教学背景说明:教材内容的安排是讲完三种逻辑结构的程序框图后,再学习对应的算法语句.课本在介绍循环结构时,直接介绍直到型循环,当型循环的结构框图形式,若按教材上的来讲,学生不容易接受,且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因此教学中我采取创设不同情景、引入不同实例来揭示这种结构形式。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中两种不同的结构框图的特点与联系、区别,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当型、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设计当型、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初步运用算法编写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想与方法
1.教学设计思想: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刚学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准备
(1)教学方法:基于以上理论,本节课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流程如下:创设情景(课前准备、引入实例→授新设疑(自主探索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能识别框图)→质疑问难、论争辩难(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沟通发展(反馈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2)教学手段: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课件等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完整经历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充分体会算法的实际应用.学生还将使用教师准备的空白框图学案,并在学案上直接设计算法框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本节课的教学预期效果分析
1.预期效果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归纳得出循环结构的框图原理,并能较深刻地认识循环结构;在课堂上,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2.教学问题诊断:本节课所学的循环结构,是在学生学习了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后学习的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由于直到型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的特点与当型循环结构“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再决定是否运行循环体”的特点恰好相反,故学生初学时不易体会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易混淆两种循环结构的框图;由于有了学习当型循环的经验,学生在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凭经验,忽略对算理的仔细分析和检验,导致算法错误。
五、教学过程
教學流程图: 开始→背景材料,累加器展示计算机的计算功→写1+2+…+100的算法→ 发现问题 探究新知 →变式探究 → 探究拓展知识→互助沟通发展→结束。
1.情境创设----形成概念
背景材料:古时候比武时常常采用的“打擂台”是怎样进行的?,提示学生可参考电视上经常播放的“挑战主持人”节目。根据讨论的步骤,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打擂台的算法和流程图。开始→ 确定擂主 → 挑战者上台 →擂主与挑战者比赛→夺擂 →最后一个挑战者→结束。
2.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问题:怎样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循环语句的格式及功能;指出两种循环语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揭示程序中的循环语句与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结果:(1)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
(2)特点:直到型循环结构“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当型循环结构“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再决定是否运行循环体”规律:恰好相反
(3)应用示例:背景材料三: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六、结语
通过本节课内容,理解了循环结构的逻辑;明确了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联系;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的区别;数学思想方法:算法思想,类比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本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作业来评价反馈。
参考文献:
[1] 关于课程中“循环语句”教学设计的研究[J]. 李建锋,车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1)
[2] 程序设计语言中循环结构算法与教学案例设计[J]. 王德超. 软件导刊.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