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2018-12-21吕新颖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科目图形数学知识

摘要:数学是我们小学开始便接触的科目,并且是与我们生活关联度最强的科目之一。本文先通过分析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必要性,随后指出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知识与生活脱轨的问题。最后,在文中提出了三点对策,帮助培养小学生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力求使数学融入他们的生活。

关键字:小学生;数学素养;生活

数学一直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需要用到这个科目的知识,小到个人去超市购物,大到国家借此总结经济规律。加之,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日后对物理、化学等很多科目的学习都要依赖数学中的知识。

正是由于数学的重要性,使得我们从小学开始便要接触数学这一科目的相关知识。无论是想为今后其他科目的学习提供便利,还是想为现实生活提供一些便利,都应从小开始加强对数学学习的重视。

一、小学培养数学思维的必要性

小学是所有知识的起步阶段,尽管学习的知识都很基础,但在此时养成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小学教师在教授孩子们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加以正确的引导。

数学是小学一年级便开设的科目。首先,学好数学会为我们生活提供诸多便利,其次,学好数学能为我们今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数學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育问题

自恢复高考后,我国各学校便恢复了对数学课程的教授,从小学开始便要求学生们学习数学。尽管数学科目的教授已历经了多年的发展,但由于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学习意识,再加上数学知识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的特点,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很是吃力。他们大多只刻板地接受老师们课上讲授的知识,练习时多以书中例题的解题步骤为模式,很少动脑思考。再加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部分教师也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略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联系[1]。使得学生很难形成数学思维。

三、使数学融入小学生生活方法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对很多事情认识不足,再加上数学知识大多十分抽象,很难依靠自身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能够逐步的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2]。应从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出发,使他们乐于接受数学;然后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他们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调整老师自己的评分方式,尽量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核纳入到评分体系中,多维度地考核学生数学能力。

(一)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兴趣

小学时期的学生说到底还是孩子,他们爱玩、爱动;相对于文字他们更喜欢图形;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可以针对小学时期孩子们的如上特征来寻求方法,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

电教媒体,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活动,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将很多抽象的问题,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一位教师就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介绍后,在多媒体上放映跟多两种图形的图片,先播放两类图形各自的图片,学生们十分喜欢图片,使他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了解了两类图形的特征。在同学们对两类图形有所了解后,又播放了两种图形混合在一起的幻灯片,让学生们在众多的图形中,将两种图形区分开来。一节课结束后,老师发现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掌握的十分到位。

(二)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

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适当改进教学方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来加强教学效果,更好的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现实生活[4]。尽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时也有8周岁。尽管他们年龄不大,但在入学前已经有了8年的生活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他们生活中积累的知识与课本上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一方面,由于生活中对相关知识已有所积累,会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相对省力;另一方面,将生活内容同数学知识建立联系,有利于加强孩子对数学知识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小学二年级教授“时、分、秒的认识”时,一位教师就将学生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她知道很多小学生在入学伊始,便已经对时间有一定的概念。面对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她决定在课前先对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做一下简单的调查,之后在课上对于学生们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是一带而过,而对于那些学生们还不了解的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在实际课程中,将前两部分讲解完毕,最后还剩下了一点时间,就对该部分知识做了一些拓展,供学生们进一步掌握该部分知识。

(三)调整教学评价方式

俗话说“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思维中还不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支持他们学习。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引导。为了使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之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老师们应尽量采用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方式,全方位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测评,尽量使学生们能力素养的提升也能被看见,并且得到鼓励。可以对多种解题方法进行累计计分,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可以对学生们将数学知识活学活用到生活中的行为加以鼓励。

四、结语

小学是知识积累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学习数学开始,就加强对学生们数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小对数学产生兴趣,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数学思维,锻炼逻辑思考能力。将数学融入小学生生活,培养他们数学素养,也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全方位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翟国凤.将数学融入生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J].才智,2009(27):13.

[2]王雅琴.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79.

[3]刘建英.运用多媒体把数学融入生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181.

[4]曹英平. 融入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吕新颖,1985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市新疆第二小学校教师,班主任。

猜你喜欢

科目图形数学知识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图形配对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