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及评价体系研究
2018-12-21谢国仁
谢国仁
摘要:本文以中等职业院校为例,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分析了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及评价体系健全的举措,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近期,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领域对职业技术应用型优秀人才的需要逐步增多。所以,中国职业学校对于职业技能型优秀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实习是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且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树立准确的职业择业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点环节。实习过程中,职业学校学生不仅是在读学生,同样还是企业的实习职员。
一、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了解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与职业。而对某一个行业以及职业了解的方式较多,例如阅读有关文章,请教行业中的专业人士等,可是比较直接的方式还是自己尝试该工作。进行实习的时候,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在现实中以一名实习工作者的身份参加有关企业,亲身体验该职业的工作模式与了解工作需要,为自身未来就业提供明确的方向,从而综合了解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其次,熟悉职业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实习的时候,职业学校学生可以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把教材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变成自身的实践体会,以此巩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除此以外,经过实习向专业职业技术工作人员学习,有益于将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增加其视野,得到教材中无法学习到的经验。最后,可以加强学生找工作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在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毕业以后,就业较为困难,而有较多实习经验的学生很受雇佣公司欢迎,所以竞争优势显著。
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在很早以前,中国逐步开始把职业教育教学看作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所以推行的力度在一步步加强,使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虽近期中等职业院校发展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与进步,可是在中职学校学生实习无缝连接上依旧出现了各方面不好的问题,大致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学校学生对于实习环节准备不充分。中职职业院校学生在进入到学校后,在短期内并未脱离初中时期的学习模式,并且因为学生对于职业知识的认识与了解不足,所以较为关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部分并未注意到。如此一来,就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以及身体上均很抵触实践环节,直接给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第二,职业学校对于实习环节的重视度匮乏。在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设置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制度与策略,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学习以及对于实习的了解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是由于在学校中教师教学效果佳。可是在第三年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必须要在校外进行实习,可是学校对实习环节关注力度不足,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第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全。考核评价是中职院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根据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考核状况看来,大部分的中等职业院校是根据学生实习总结与实习报告、由企业盖章认可的实习鉴定代替了学生实习的效果评价,不具备健全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造成考核评价方法主观意识严重,只关注考核的结果,而不具备合理的过程考核,无法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综合素养与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
三、健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和评价体系
(一)增强学校领导对实习环节的重视度与实习基地建设
中等职业院校领导需要增加对学生实习工作的关注力度,把学生实习环节当作现如今的核心工作,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构建对应的实习指导组织机构,经过该种方式方法,持续增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以前的指导工作,妥善处理职业学校学生在实习的时候遇到的各种问题。再者,增强对职业院校实际基地的建设,将实习基地建设内涵丰富化。因为职业院校学生在课外实习的效果不佳,所以,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与指导。除此以外,挑选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经过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基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未来发展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教学改革深化,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进行实习教学获得理想中的效果的前提就是树立准确的办学观念。合理进行实习教学需要处理思想认识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观念问题。中等职业院校要精益认识与了解实习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到实习是经济发展与技能更新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还是职业教育本身生存发展的內在需要。根据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需要以综合教学设计为基本,根据实际着手,准确掌握工作过程对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各个领域发展动态和方向、科学技术革新情况等制定出教育教学计划与内容、把职业学校教学和企业实习教学当作一个健全的体系,对教学过程展开科学且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需具备针对性与实用性等特点,该课程结构体系应当依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根据很多符合职业岗位的课程所组成,强化且健全和企业的合作,将职业学校专业设定与教学组织和企业的岗位技能需要相融合,积极寻求企业参加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把实践和理论教学相融,提升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经过和企业合作,大力推动在企业中的实习教学开展,逐步构成以职业学校为主导,校企教育和管理的教学方法。经过改革让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变成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实现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就业,且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改善学生实习评价方法,构建健全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关键部分,只有构建合理且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才可以真实且综合评价学生实习的最终效果。职业学校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岗位需要,把素质与能力、技能等作为重心,建立一专业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为一级标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团队合作能力、工作应变与反应能力、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意识、工作出勤率与准时、实习总结展开综合的考核,构建量化指标体系。学生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是由自我评估、学校评估、公司评估、实习总结所构成的,这几个项目的比重为20%、30%、30%、20%,各个项目都是依据百分计算的,几个项目综合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总成绩。在这之中学生自我评价体系为专业技能与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效率、工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工作责任意识、出勤率及准时性。职业学校评价是由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学生实习自我评价体系的指标每一个月对学生实习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的,同时抽取其月评价的平均分当作考核评价总分。公司评价是由实习公司兼职指导教师所做的评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专业技能及工作态度,其中,专业技能就是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就是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与效率、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意识、出勤率和准时性、遵循安全操作要求,没有出现安全问题、工位整齐干净。
(四)增强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引入企业文化,促使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构建需要关注到职业教育特点与专业特征,和企业文化相连接。雇佣企业专业参加设计,将企业精神与价值观念、经营对策与管理观念引进学校,发挥出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功能,促使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与责任意识、认同感的培养。根据职业学校效果文化构建平台,促使校企协作教育教学持续深化。通过借用先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方式,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及方式引进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把企业生产情况与管理制度等编制成册,使职业学校学生在进行实习以前对企业管理制度、生产步骤、劳动安全等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用来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如此就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由于对学校环境及工作环节的差异而出现很多不适应。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与思想教学,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进行实习指导,引导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平时管理及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于律己与吃苦耐劳的品质,从而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
其次,构建规范化的学生实习管理部分,按照实习学生人数设置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班级班主任与企业人事部门管理者构成学生工作组,承担起学生实习阶段的每一项管理工作。设置学生实习管理细则与教师指导工作制度、学生实习状况汇报制度、学生实习考核评方式等有指导意义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以遵循,持续提升职业学校实习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现如今中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所以,探究怎样健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与评价体系显得很有必要。此次研究通过对几方面问题的分析,制定了应对策略,以此避免类似的情况再一次出现。与此同时,使职业学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从而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姮艳.论实习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5-6.
[2]冼碧霞.实习管理机制创新助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实习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为例[J].中国商论,2018(04):181-184.
[3]陈向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31省(市、自治区)學生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1):52-60.
[4]王钰淇.基于CIPP评价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5):38-40.
课题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科研项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及评价体系研究 ”(课题编号: GZZJ-Q2017015 )研究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