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8-12-21包涵

世纪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党员发展高校学生对策研究

包涵

【摘 要】各高校是社会精英的摇篮,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在众多高校学生中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发展成为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发展优秀党员及提升学生党员的个人思想和觉悟,既是高校的基本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党组织交给各高校的一项长期任务。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的泛滥,广大学生党员的认知发生变化,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工作的难度增加,工作中问题进一步暴露,所以高校党组织应积极面对当前形势,分析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不足之处和暴露的薄弱环节。本文就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9-0037-02

高校党建工作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学生党员的发展情况,因为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未来党组织的后继力量是否有较高的觉悟,是否有过硬的素质。当前思想和信息呈多元化发展,良莠不齐的各类风气弥漫校园,影响各高校学生身心的同时,也对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产生极大的挑战。如何对学生进行启蒙和培养,从中挑选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发展成为党员,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当前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是各高校在新时代普遍需认真对待和处理的工作重点。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

(一)学生党员年级比例不均

通过对多个高校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党员数量的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党员人数都按年级呈现递增趋势,也就是说低年级的党员数目普遍低于高年级。当然,造成这种学生党员年级比例不均的现象与入党程序有关,入党积极分子要经过一年考察合格后才能入党,所以低年级学生从学生到入党积极分子,最后发展成为党员最快也要两年,很多学生到了大四才真正成为党员,但这个时候他们的重心往往是在寻找工作,虽然这些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会继续发光发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无法以“学生党员”的身份为众多高校同窗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因此,经过高校党组织层层选拔出的学生党员往往对学校党建工作的作用影响甚微。

(二)学生党员质量不佳

虽然高校学生党员的选拔机制较为严密,但一定会有一些瑕疵,让一些德才不佳的人混入其中,给党员在人们心中崇高的地位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例如洁洁良事件,厦门大学某女研究生在厦门大学担任2015级硕士生第三党支部书记,这样一个模范党员却在微博发布辱华言论,使用“支那”、“低智”等侮辱性词语,引起公愤的同时也给我们高校党员的发展工作敲响了警钟,但我们坚信大部分学生党员还是配得上这个身份的,只是其中的一些党员他们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或在得到党员的称号后脱离了群众,无法有效利用学生党员的身份优化学风、班风,进而影响到校风,才让众多学生感受不到学生党员入党前后发生的变化,种种原因使得学生党员群体差评较多。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不单纯

进入高校生活相当于半只脚迈进了社会,所以社会上各种思潮也涌入校园,不良的认知和心态也开始在高校学生中泛滥[1](P.11-13),一些高校学生对待入党一事表现出多种心态,好的诸如理想型、荣誉型,更有甚者是功利型,呈现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倾向,很对大学生为了面子入党,也有的大学生是为了进入世界单位和国企或者留校入党,还有的大学生是为了说出去好听入党,等等的入党动机淡化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

(二)对入党标准把握不严

在选拔学生党员时,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人才,以什么样的尺度来拿捏限度一直都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难点,一些成绩好、人缘好、表现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学生会干部以及党员发展的主要对象,这样的标准看似无可厚非,但却忽略了对他们思想上的衡量标准。曾經在抗战年代很多学问不高的小战士却成了党员,就是因为他们思想积极,政治觉悟高,对党和人民有着无人可比的忠诚度,但是现在大学生入党评审机制一直是以成绩优异与否,是否是学生干部、参加活动、学生选票等来评定。虽然已经意识到机制的评审存在问题,但是还是一直按照此评审机制在进行选拔党员。所以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不仅要将成绩作为硬性标准,还要将对思想觉悟的考核纳入评定标准中。

(三)学生党员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前文在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的调查中曾提及,当前各高校学生党员比例不均,常常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很多学生党员虽然成功入党,但他们的思想和觉悟却满足不了一个党员该达到的高度,不能对我党的宗旨和路线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不能以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作为奋斗目标,不能将党员该具有的政治敏锐性发挥出来,更不能以一个共产党人的鉴别力分辨正误、约束自己,最终导致入党前后与普通人无异,甚至因沾沾自喜或碌碌无为导致综合表现下降,不能对身边有困难的群众进行及时的救助,不能在面临有挑战的事情和工作时敢于正视和解决,与共产党人应该发挥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对大学生加强党理论教育,更正入党动机

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党的历史融入到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课堂中,让学员们彻底弄清楚党的路线以及方针的发展历程,通过列举各个时期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代表人物,让学生党员在感动之余,能够从主观上坚定信仰,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发现问题,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够抵制西方腐朽的个人、利己、享乐主义的侵袭,严防一切敌对势力的颠覆和干扰活动。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还要定期有意识地加强对普通学生群体和入党积极分子这一类学生的教育,按照由浅入深的教育方式提高入党人员的政治素养,培养深厚的大学生群体基础,使党的路线和党员意识广泛扎根于高校各学生群体之中。

纵观党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不难看出,把为人民多办事、办实事作为入党动机的党員忠诚度最高,而为了功名利禄入党的人往往最终背叛党和人民。所以高校党组织要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工作细则》的精神和要求,将其作为学生入党的“入关口”。将学生档案分为普通学生档案、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和学生党员档案三类,前两类档案中的人员只要所作、所为、所感都符合入党要求,党组织人员让他们提升至下一级别并对进步人员重新整理档案。最后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时,要秉承“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俗语说“强扭的瓜不甜”,不愿将身心全部投入到伟大的党的事业中的人就是在党的路线和立场中自私的人,这样思想尚欠成熟的学生是不应该纳入党员发展范畴的,只有对自愿申请入党且在党组织建立的档案中没有杂质,被考察期间品行端正、表现积极的学生方可待时机成熟,经党、群公认后,按规章制度将其发展成为学生党员。

(二)完善党员考核制度建设

由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发展变化较快,生活方式也和以前大为不同,高校党建工作要以新形势下完善党员监管、考核制度为前提[2] (P.24-27),抓住教育改革中的契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将学生党员发展与考核制度逐渐变得公开、公正、规范、完善。对按照成绩优秀或学生会中筛选出的预备党员,高校党组织不应在公示期间放任时间白白流逝,应发动大众监管机制,一旦这些预备党员中有人出现思想或行为上的不足,组织上要及时派出考察人员予以谈话并及时纠正,还要给各预备党员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让其贴近群众生活,并对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的表现建立相关考核制度,通过社区、居民、学生群体及党组织四方评分判定各预备党员的工作能力,对表现优异的预备党员要将其列入优秀党员发展的目标,对缺乏能力的要继续观察,对怠工的不合格人员坚决不允许过关,对思想严重消极的不合格者要予以清除,做到宁缺勿滥,通过严格而健全的考核制度筛选党员后备力量。

(三)坚持学生党员入党后期续教育,起到模范作用

高校党组织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前、入党中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党员入党后思想和行为上的教育[3](P.42-43)。因为目前很多学生虽然经过诸多程序成为党员,但对他们思想上的考核却很难尽如人意,无法跟上党的发展和要求。同时,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时应注意使用有效的工作方法,例如将教育方式变为正规与自由相结合的模式,党组织除了定期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参加党校学习外,还要在平时不定期的通过在校内网内建立红色网站表彰先进个人或传递最新党建方、向党政思想,建立学生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不定期的活动拉近党群距离,从而补充正式党员教育无法达到的地方;高校还可以采用将教育政治化和非政治化相结合模式,毕竟大学生党员还应以学业为主,他们往往年纪小不够成熟,党龄以及政治觉悟有待提高,通过政治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党员在理论和觉悟上快速跟进,而非政治化的教育却能让他们将党的思想路线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时理论教育更完善;高校还可以采用教育的单向性与互动性结合模式,学生党员要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理论上的知晓是不够的,高校党建组织要将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一步步引导学生党员完成从思想到行为上质的蜕变,成为能够起到党员带头作用的党的合格守备力量。

四、结语

高等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科技创新的高地与社会服务的领地,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优秀青年、推进党的建设的重大责任。目前,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总体态势良好,基层组织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高校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虽给党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网络快速发展和思想多元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遇到了很大挑战。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对我们既提出了考验,又提供机遇。当前,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发挥求真务实、开拓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圣良,索朗旺杰.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视角下西 藏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J].教 育教学论坛,2017,(10).

[2]周霆,王永辉.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与应对策 略—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 2015,(6).

[3]黄武南,蒋韬.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改 善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党员发展高校学生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用“积分制”党员发展模式严把党员“入口关”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创新路径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