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12-21刘福彩
刘福彩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传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更是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文章分别从以物理知识丰富学生人文底蕴、以物理实验树立学生科学精神及以物理习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方面探讨在物理学科中应使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物理知识的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开始学会以理性的思维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现象,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事件的由来。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课程,能够找到自己之前对自然事物产生困惑的答案。从物理学科中,学生还可锻炼自己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丰富自己文化内涵。
一、以物理知识丰富学生人文底蕴
初中物理知识的设置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如机械运动、光现象、物态变化、浮力、电路、电压等,从这些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体系下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并根据相应的计算规律、步骤,能够解答生活中所遇到的其他物理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这些物理知识均由物理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所印证得来,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冰、水蒸气都有所了解,但是却不清楚其中具体的转化过程,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相对应,将其中蕴含的道理向学生讲述清楚,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生活常识中所蕴含的知识,这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由于水的三种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所以首先应让学生认识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物体的温度。”通过温度的变化,物质便会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进行相应的转化,其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为融化过程。反之,为凝固过程。所以冰是固体,那么冰加热变成水的过程就为融化,水的温度下降结成冰过程就为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反之,则为液化。也就是说,当水受热蒸发时,形成水蒸气的过程为汽化过程,当水蒸气遇冷形成水的过程为液化过程。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为升华,反之,则为凝华。即当冰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直接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为升华,而水蒸气在一定低温条件下,直接变成冰的过程就为凝华。
从物理知识中,帮助学生将生活现象与相关知识进行对应,能够让学生从中了解其中物理现象相对应的物理名词,从物理名词的解释中认识现象生成的原因,由此,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知识,积累人文底蕴,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应用。
二、以物理实验树立学生科学精神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大胆假设,并通过实验进行求证,这样得出的结论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勇于探索的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认证中终身受益。
如,在讲授《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理解的更加全面,笔者为学生准备了相应的实验器具,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提示的信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实验器具包括:一张大白纸、一张课桌、一面玻璃板、一支铅笔、两支相同的蜡烛、一盒火柴、刻度尺等。让学生将白纸铺在课桌上,将玻璃板放在白纸的中间位置并固定,在白纸上用笔标记好玻璃般的位置,用火柴点燃其中一支蜡烛,将其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这时,从玻璃板的前面观看在玻璃板后形成的蜡烛的像,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成像的位置,与所成之像重合,再在白纸上用笔标记好两支蜡烛的位置。之后用刻度尺测量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的距离与未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的距离,并做好记录。如此再将点燃的蜡烛反复移动几次位置,将相应的距离进行记录。学生通过这一实验便能从中发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中蜡烛的大小相当,两支蜡烛距玻璃般的距离相等,所以说“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通过进行物理实验,也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学生均表示这种实验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容易理解枯燥单调的物理知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物理的内容时也会一探究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勇于探索的思维。
三、以物理习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上所学的物理知识,仅仅是物理学中的微小内容,且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从物理课堂中获得,还应让学生从日常的物理练习中了解更多的物理信息,使学生通过做题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解答物理知识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开阔思维,这种思维的变化与转变不仅能够应用在物理学科之中,还可在其他学科中进行应用。
如,让学生在课下分析剪指甲刀中所蕴含的杠杆原理,分析其中有多少杠杆,哪些省力?哪些费力?学生经过思考便可发现其中共蕴含3个杠杆,只有上面一个杠杆是省力的,也就是人在拿剪指甲刀剪指甲时大拇指所握的杠杆。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还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比如有学生向笔者反馈,家里的楼梯处有三个台阶,要是家长将电动车直接推上去的话就很费力,但是在台阶处放一块木板,就省力多了,这也是运用了杠杆原理。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就容易多了,更容易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在生活与学习之中。
在学习家庭电路之后,笔者也曾让学生将自己家里电灯电路图画出来,通过画图学生能够发现家庭中的电路多为并联,了解并联的形式与优点,从而当家里的电灯出现故障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帮助家里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在用电安全上,学生也能够注意到家中的用电设备的安全性,使学生清楚了解家中用电的电流不宜过大,关注短路所带来的危害等。
综上所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丰富人文底蕴;对物理实验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精神;让学生练习物理习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可从以上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盼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4-25
[2]王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多元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J].学周刊,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