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8-12-21段柯伊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小学教育

段柯伊

摘要: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重要地位,一方面能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孩子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张扬其个性发展。然而如何做到有效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不同教师有不同方案。在此,笔者就自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实施的策略浅谈几点创新意识培养看法,与各位同仁分享。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个性发展

新课标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动手实践。这同时也是对教师们下达指令,必须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尤其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创新精神的萌芽阶段,从小抓起,方能为以后道路铲平荆棘,拓宽视野。笔者认为,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营造氛围,创设环境

环境塑人,小学生极容易受课堂学习氛围影响,所以在进行小学教育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创新意识,让其学习动机逐渐从好奇转变为兴趣,甚至是志趣。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创设创新情境的方法有:

(1)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要完全放下教师架子,将自己的角色转换为学生的“朋友”,以真挚、童真的心去指导、帮助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平等相处。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教材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探索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可以摒弃以往课堂上的循规蹈矩,增添新观点,让小学生能自主去思考,即使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要给予适当的分析和指导,力求调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心设计支架,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加详细的设计学习点与提问点,结合学习目标任务来指导教学,让学生对需要知道的知识点产生困惑并进行思考,最好可以让其产生认知冲突,以便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二、注重过程,捕捉火花

所谓“教学”,是指“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教授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将知识汲取,这两种行为产生交互并产生结果。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往往“教”的效能比“学”的效能大,教师全力教授,学生却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全部学习,为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单纯的模仿记忆,也并非被动吸收,应该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利用外部环境将新知识作用给学生,让新知识和旧知识相互交融、主动建构。基于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直接传授,而在于指导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融汇贯通,在于探究过程和结论,在于发现规律习得方法。因此小学教师在实施创新教学时,应当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学习、实验和推理,做一个助推手,推动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和实践等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自己对知识有所掌握,同时也自己习得了学习方法。

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产生兴趣并提出相关疑问时,教师要适时插入,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氛围中交换观点、产生矛盾,再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教学活动中既获取知识,又学得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讲究方法,创新教学

创新意识培养方法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创新意识培养教学中,个体的差异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必将导致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差异。因此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具体实施创新教学时应当讲究方法,客观应对。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两点入手:

(1)深入了解學生个体特征,客观把握。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以掌握其个性、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等,然后根据不同的特征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方法。

(2)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让教师在教案上多下功夫,在设计问题时将问题进行上、中、下的分层,上层问题代表难度较大的问题,面向优等生提问,中层问题代表中档性问题,面向中等生提问,下层问题代表基础性、常识性问题,面向暂困生提问。以这样的方式让不同特征的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四、重视课外,创新实践

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还是一种技能实践活动。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光借助课堂思考不行,还需要脱离教材走出户外,感受生活和大自然,在课外活动中发散思维。是以,小学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完成一定学习目标任务后,组织孩子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外活动中独立地、自主地进行创新和创造。

课外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课外阅读是通过博览课堂外的文学书籍了解更多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观点、技能,看名人作家如何创作,并将其复制到自己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可多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课外阅读,同时对其进行思维训练,教会其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外实践是通过观察外界环境、接触自然来获取知识,使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力都能得以提升,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渗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获取的东西。例如,新的科技领域的探索,千姿百态的科学幻想,以及小发明、小制作和小试验等等,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综上,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点在于教师素质,教师对其加以重视,自身早早的具备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教师,教学时做到课堂内积极创设情境、过程中擅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火花,同时讲究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分层教学,并注重课外活动,将创新精神落到实践中,必能真正做到有效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琳琳. 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刘立春. 培养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15

[3]王佳珂.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 新课程(小学) 2018.(07)

[4]张本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管见[J]. 安徽教育 2013.(15)

猜你喜欢

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小学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