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个性作业,提高数学能力

2018-12-21吕威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计

吕威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作业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手段,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创新思想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设置趣味性、具有针对性的新型作业,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以创新化小学数学作业为支点,将生活化元素融入作业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转化能力;将“图像思维”融入作业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将动手实践融入作业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将小组合作融入作业中,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生活化”作业,提高数学转化能力

在设置“生活化”作业时,教师要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设置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转化能力。例如,在布置《时、分、秒》一课的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写一份详细的时间“流水账”,学生将每天的作息以及用时事无巨细都要进行记录,比如早上几点几分起床、用早餐,并简单的总结评价自己的生活作息,巩固课堂知识点,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学生的时间流水表,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再比如布置《认知图形》作业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日记的形式写一篇“图形日记”,要求在报告中写出所见所闻(事物)以及对应的图形形状,并且加以润色,变成一篇日记,如: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我看到架子上有好多又大又圆的西瓜,那边的货架上还有好多糖果,各种各样的真好看,有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看起来真好吃,我今天真开心啊!此行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学神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图形辨认能力,提升数学转化力。

二、“迁移型”作业,提高数形结合能力

数形结合是将抽象的问题系统化、具体化,将繁琐枯燥的数学趣味化,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体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例如,在布置《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的作业时,教师在课上不断重申这些知识点,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在家中和家长玩“七巧板”游戏,要求:每个人用手中的七巧板摆模拟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且将这些图像画在作业本上,第二天交由教师过目。或者让家长带领学生去公园、小区或者大街上观察,发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将发现的规律写下,如:马路上天空中的云彩、LED滚动的字、港口行驶的船都属于“平移”物体;公园的风车、旋转木马、摩天轮都属于“旋转”物体;棒棒糖、手机、电脑都属于轴对称图形。除此之外,要求学生画出一两个图形,并将其平移、旋转的轨迹画出,将轴对称的图形标上对称轴。

三、“动手型”作业,提高数学探究能力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提高其数学探究能力。例如,在布置《比一比》课后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回到家中,结合今日所学知识,将身边事物“比一比”,比如和爸爸比一比个、和妈妈比一比谁的头发长;或者比一比超市中的酸奶和楼下小卖部的酸奶哪个更便宜。再比如《角的初步认识》,教师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家长随便在纸上画出角度,学生借助“量角器”将角度测量出来,并标出角度。或者布置《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业时,让学生在家中观察鞋盒、包装箱等,或者试着将其拆开,画出展开图,然后再将其复原,从六个面仔细观察,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四、“合作型”作业,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探究合作教学日渐凸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将“合作”融入教学中,课后作业亦是如此,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在布置《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业时,教师让学生们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作业,大家都随机画出不同的多边形图案,然后拿量角器测量每个角度,并将角度一一标注,最后在该图片下将内角和写下,所有图片的内角和测量完毕后,由组中的某个成员将所有图片以及测量成果总结到一张白纸上,第二天交由教师过目。再比如《垂线与平行线》一课的作业,教师让学生们共同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物体属于垂线与平行,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小组讨论认为正确后将這些答案总结起来,比如:铁轨的两条铁道属于平行线、“二”字属于平行线,“丁”字属于垂线……

五、“游戏型”作业,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设计游戏型的作业,不仅增加了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布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的作业时,教师让学生与家长玩游戏,如跳绳、颠乒乓球、猜拳游戏等,将每个人的次数做记录,制作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以“跳绳”为例,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玩跳绳,在玩的时候一个人跳绳,一个人数数,另一个做纪录,将每个人每一局的跳绳次数记下(有时间限制1分钟),最后,第一局:小明124下,小明爸爸:176下,小明妈妈:157下,小明妹妹123下……小明回家后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统计表,再根据课上所学,绘制“条形统计图”。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续,是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依据,也是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以开拓思维、发展认知、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依据教材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明炼.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9):78.

[2]丁海浩.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作业更加精彩[J].好家长,2018(71):5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