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2018-12-21江小雅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龙应台法律意识生气

江小雅

让座,本是相互帮助、发扬美德的事。但是,一些人凭着“应该让座”和“维护美德”的正义感,在公共场合骂人、打人。社会美德能以一种更冷静、更有效率的方式维护吗?难道“生气”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常态选择吗?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在一个法治轨道上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她的犀利发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曾经震动一代中国人。今天,我们再次向社会发出提问:“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社会为公民提供了在权益受到损害时进行申诉的渠道。社会得以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于保障个体的安全,帮助公民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人们建立一个社会,也需要付出代价,花费成本。遇到问题时,却不依赖辛苦建设的法治系统,而运用原始的以暴制暴方式,是不是太不划算?究其原因,恐怕是制度的保障和执行还不严密,人们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并且,人们求助于正规途径没有直接“生气”这么省事儿。

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在物质层面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精神层面如何进步却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遇到问题,先看看法律怎么说,有时也会发现,法律条文含糊不清;遇到麻烦,先找找相关机构,有时会发现,各种机构可能相互推诿。但这些,也还不是随时生气、发怒、打人的理由。恐怕也会有人把“生气”归结于一大堆社会问题:没办法呀,值得生气的事情太多了。你看看,出门吧,马路上到处堵车,逛风景又开始堵人。看病吧,挂个号排老长队,医生又可能给冷脸看。和人打打交道吧,这些人,这么没素质……

但是,社会只要在发展,就要面临问题。一味“生气”并以暴力方式进行表达,并不是一个理性和成熟社会中应有的状态,只能加剧社会矛盾。地铁里面的暴力事件、景区的拥堵冲突、飞机上的大打出手、老人挨教授巴掌,提醒着我们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降低浮躁、减轻压力、解除焦虑、尊崇法律。

清华大学教师刘瑜说:“由于制度涉及一个实施成本的问题,我越来越接受的看法是,制度固然重要,而文化是降低制度实施成本最有效的因素。”

媒体人许文广曾写过这样一条微博:“从新加坡到民丹岛要坐55分钟快轮。乘客八成以上是国内来的同胞。闸门一开,大家争抢着涌向甲板。我听到裹挟在人群中两位老外的声音:‘这船难道不会等我们吗?‘不是人人都有座位吗?被后面的乘客推着向前冲的我,苦涩地回味着这两个问题:手里握着船票的争先恐后的我们,到底怕错过什么呢?”

是啊?我们到底害怕错过什么?我们为什么喜欢生气?

也许,当我们平和下来,不再担心错过,不再生气的时候,我们的时代又在不知不觉中前进了一小步。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11日)

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那么,怎样进行辩证说理,使文章观点全面,远离片面性呢?从这篇文章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在承认对立面观点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观点

本文的中心可以用“中國人,你不应该生气”来概括。作者在确立这一观点时,没有忘记台湾学者龙应台的那句名言: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不应该生气”和“应该生气”是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作者并没有因为龙应台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相反而不敢提龙应台的观点。相反,作者引用龙应台的观点,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胸怀和勇气,同时也是辩证思维的需要。承认对立面观点的正确性,或某些正确性,再用自己的观点加以补充或更正,正是思维缜密的表现,更何况龙应台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生气”,和作者的观点并无实质冲突。

二、在肯定和强调某一种原因时不忽略其他原因

中国人为什么爱生气?按照作者的意见,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心态浮躁、压力增加、心情焦虑、法律意识淡薄。但作者在强调这些原因时,并没有否定其他原因,文章写道:“究其原因,恐怕是制度的保障和执行还不严密,人们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并且,人们求助于正规途径没有直接‘生气这么省事儿。”可以说,这是为“爱生气”的人所作的辩护。在对“生气”的客观原因作了充分的阐述之后,作者写道:“但这些,也还不是随时生气、发怒、打人的理由”,“但是,社会只要在发展,就要面临问题。一味‘生气并以暴力方式进行表达,并不是一个理性和成熟社会中应有的状态,只能加剧社会矛盾。”先辩护再批评,先肯定再否定,在辩护中批评,在肯定中否定,充分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观点更加全面,也更有说服力。

三、通过限制和修饰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通过增加限制词和修饰语,做到“说话讲分寸,不说过头话”,这也是辩证思维的具体体现。比如“难道‘生气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常态选择吗”一句中的“常态”一词,就表明任何“生气”的选择都是不应该的,有了“常态”一词则表明作者反对的只是将“生气”常态化。再如“社会得以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于保障个体的安全,帮助公民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一句中的“之一”,“制度固然重要,但文化是降低制度实施成本最有效的因素”一句中的“固然”“最有效”等词语,都具有促使语言更辩证、表意更全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龙应台法律意识生气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有价值的善良
生气汤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银色仙人掌》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