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只是一个节日

2018-12-2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党和国家农耕三农

从2018年开始,我们又多了一个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从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韩长赋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能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金秋时节共庆丰收,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崇高礼赞。“丰昌酬汗水,岁晏酒飘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汇聚振兴乡村的力量,愿神州大地上所有的奋斗与汗水,化为丰收的杯盏与锣鼓。

多维解读

1.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三句话精准地诠释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雷打不动地为“三农”而出,这足以显现出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而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2.饱含了全国上下对农民群体的深情祝福。

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针对一个群体而设立的节日,代表的往往是对一个群体的祝福。今天的农业、农村、农民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农民=种地”的单一模式早就一去不返。种养殖、做电商、搞加工,今天的农民条条大道通丰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提醒全国人民不要忘记农民的伟大创造和艰辛付出,我们应该深情地祝福广大農民大丰收、大增收,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美好生活。

3.树立起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

“民以食为天”,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地位不仅不会降低,而且只会上升——因为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里,永远有放心粮食、新鲜蔬菜以及其他由“农民制造”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树立起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提升亿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4.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在农耕文明时代,无论是汉民族还是其他各民族,民间都有各种节日和祭祀活动,但它们更多的只是表现农民在“靠天吃饭”的环境制约下,对保证农作物收获的一种祈愿。进入现代社会后,节日不知不觉已成为城市人的“专属”,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渐行渐远。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猜你喜欢

党和国家农耕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耕旧事十二韵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守牢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