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理性思辨,提升思维品质

2018-12-21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示例姥姥题目

唐惠忠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本题旨在引导“00后”的孩子从关注自我需求切入到关注外部世界,再回归自我内心。从自我到社会,从社会到自我,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认识自我,从而得到心灵的历练。学生写作的过程即为精神成长的过程。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一、正向立论示例

人与人之间是在需要与被需要的过程中维系着亲情、友情和爱情,体现着人作为社会人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社会,也被社会所需要。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在享受社会带给我们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向立意时的合理选择是“化大为小”,例如不妨专谈:

(1)老人最缺的是“被需要感”——老年人不再被需要时,就会感到价值缺失,陷入深深的自责。我们常常认为,老人们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事实上,人活于世还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有劳有逸才不会感到空虚和无趣。让老人有机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帮他们找回价值感的途径。

(2)被孩子需要的幸福——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全部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依赖、依恋会越来越弱,等孩子步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后,他们的精力更多地则放在自己的交际圈上,父爱母爱或许已经被他们珍藏,只是偶尔拿出来回味。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是世上最纯洁、最无邪的亲情需要,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

(3)孩子不被需要,怎么成长——被需要是孩子成长的动力,缺少了它,孩子便无法真正成长;被需要也是生活的教育,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被别人需要的人。

二、反向立论示例

1.有些“被需要”是冲着钱(或权)来的。一些有钱人会感到孤单、失落,因为他发现人们之所以需要他,不是需要他本人,而是需要他的钱,他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2.“被需要”害人害己。人们通常会对需要关照的人付出很多且不求回报。孰不知,很多时候,这种关照行为对双方百害而无一利:一个慈爱的母亲会为自己逃学的孩子找各种借口,一个心软的父亲会找关系让多次闯祸的儿子躲过惩罚……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被需要方“忍辱负重”,完全丧失自己;而需要的一方则愈加依赖对方。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在被需要的时候勇敢地说“不”!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道很温暖的题目,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从“需要”到“被需要”的“普遍存在”,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体现了命题者对“00后”的殷殷期待。

1.落實立德树人,坚持育人导向。高考不仅是选拨人才的一道关,更是育人的一堂课。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与他人、为己与为人、自我价值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辩证关系,以提高自我境界,体现人生价值,促进生命成长,很好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材料是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学生的理性思考搭建起探究生命意义和理解人生价值的桥梁,引导学生对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进行深层思考。不同的思考层面凸显出思维品质的高低,在“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中追寻自我价值,增进幸福体验。

2.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海派风格。题目体现了贴近现实生活、注重理性思辨的命题特点,显示出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度。在彰显海派风格的同时,体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文化自信,也体现了回应现实社会思潮时所必需的全球视野,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素养。

被需要是最好的礼物

◎于丽丽

姥姥已经80岁了,可还是颤巍巍地忙个不停,用她那裹着的小脚,在家中来来回回走着,好像永远不嫌累似的。每当我们出于关心劝她休息时,她便恼火地说:“嫌我老了,是吧?!”弄得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宽慰和体恤一个老人,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你帮我干点什么吧!”他(她)肯定非常高兴,也非常乐意。什么也不让做,在老人看来,似乎被当作无用之人了,而这种供养方式对老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伤害。虽然我们是出于善意劝他们安享晚年,但那些善意的话却无情地阻碍了老人获取最大的心理满足——被人所需要。其实,不只是老年人,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被他人需要,有人需要你是活着最快乐的事。

有了这样的提醒,我们就会在施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清醒。被爱固然能使自己备受呵护、似小鸟依人,却在某种意义上被“剥夺”了生命的主动权。爱就是奉献,它准确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本质。爱谁,就会不可遏制地想为他做些什么,想尽最大的可能使他快乐,而且是不求任何回报的。爱还是一份寻觅与解读,它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还有一份格外的细致和耐心。爱一个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解读他的心路历程。

有了这样的提醒,我们就会在施恩与图报的纠葛中变得豁达。施恩并不是为了图报,仅仅是因为我心甘情愿为你付出。我享受到了给予的快乐,我感到愉快。但如果你认为有权利要求别人像你一样善良,或要求别人一定认可你的善良,这一份愉快感就会丧失。

明白了这些,我们时常会“缠着”姥姥,让她闲不下来。弟弟妹妹们今天你要一个沙包,明天我要一个小手绢,让姥姥高兴地忙着。看得出,老人心中的快乐把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人最大的满足和愉快就是一直被周围的亲人和社会需要。

(选自《心理与健康》)

猜你喜欢

示例姥姥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雪姥姥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八旬姥姥活得美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