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2018-12-21王淑馨
王淑馨
词语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软肋”,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仅有4处提到“词语”,且没有词语教学的建议。学生查字典记下词语解释、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词语意思,在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直接忽视词语教学的现象也在部分课堂教学中存在。将词语教学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拓展延伸,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他们的心理词典,汉字必须关联了心理词典中的词,才是‘已识字。”笔者以为,这里的“汉字”包括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要把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变得触手可及、具体生动起来,进入学生的心理词典,帮助学生习得语言,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需要执教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中“憧憬”一词就是一个需要进入学生心理词典的词语。在执教《风筝》一课时,笔者先将“憧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拍照,做成PPT。课堂上,笔者先出示相关内容给学生看,使学生明白“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再告诉学生:如果家里有词典的话,在学习中碰到不能理解的词语,可以利用词典这个学习助手。词语教学如果就此打住,学生只知道词典上的意思,词语与生活之间的通道没有打通,没有真正理解“憧憬”的含义。接着,笔者进行小结:“对孩子们来说,放风筝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是快乐的活动,他们向往着放风筝时的幸福和快乐。这种‘向往,就叫‘憧憬。”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想像:“此时此刻,做蝴蝶风筝的小朋友们可能在憧憬什么?”笔者先请优生示范说,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使学生明白憧憬里除了希望风筝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外,还有风筝飞得高、飞得远的希望,更有自由、快乐地放飞风筝时的理想。接着四人小组内轮流说,最后进行汇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憧憬”一句。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深入理解“憧憬”一词,将“憧憬”一词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建立连接,在词语教学中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让词语和生活建立连接,巧妙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要求识记的词语变成富有浓郁的生活色彩的对象,词语就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学生就能深入理解词语意思,思维能力也得以发展与提升。
以“海”字教学为例。“海”在金文每,母),表示海是万川之母。古人称大池为“湖”,称大湖为“海”;称大海为“洋”。教学第二个环节是给“海”组词,学生一般会组“大海、海洋、海面、海边、海岸”等词,这是基于“海”的本义组的词,是对“海”字浅层次的理解。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云海、林海、人海、书海”等词,达到对“海”深入的理解。
三、以诗解诗,在詞语教学中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
古诗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冲淡诗句的灵性,失去诗句的神韵。以诗解诗,将优秀诗句引入课堂,使学生认识中华诗歌文化的丰厚博大,丰富学生的诗句积累,引领学生步入诗歌殿堂、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使诗歌里的词语教学更有深度、厚度,从而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
《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生”字的理解是个难点,在指导同事执教校公开课时,我引导她联系其它诗歌里的“生”进行教学。后来,她将这节课的课例作为自己的得意之作上传到“一师一优课平台”,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第一步,了解“生”与“升”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李白在这里为什么这里不用‘上升的‘升,而是‘生长的‘生?”通过组词使学生初步了解“生”与“升”的区别:“生”是“生长”,“升”是“ 上升”。教师进行小结:“这是李白用词的绝妙之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可能上升的烟雾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生长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不断生成紫色的烟雾中。单单一个‘生字,就把紫色烟云笼罩的景象写活了。”
第二步,拓展,引入《山行》和《望月怀古》的“生”。教师引导:“古人对这个‘生字还真是情有独钟,杜牧《山行》白云缠绕的地方有人家,我们读——”学生看着PPT,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教师引导:“张九龄《望月怀古》说海上孕育了明月——”学生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第三步,回归文本,积累语言。教师通过导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句:“李白对‘生字也情有独钟,读!”“在阳光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地从山谷中产生,景象美不胜收——”“香炉峰像仙境一样朦胧,既神秘又浪漫——”“这云雾缠绕的香炉峰多美啊——”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将这句诗积累下来。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