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护理要点分析
2018-12-21尚兰兰马小青
尚兰兰 马小青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护理要点,为后续的临床护理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对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10例患儿围手术期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患儿的斜视矫正率为90.0%,家属了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0.0%。结论:全身麻醉下斜视矫正术的患儿在围手术期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斜视;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081-01
斜视为眼科中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均带来不良的影响[1]。对于小儿斜视目前认为最佳的治疗手段为矫正手术治疗,而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以上情况本次分析小儿斜视行矫正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10例患儿,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10岁,平均(5.0±0.4)岁,斜视情况:共同性内斜3例,共同性外斜视5例,麻痹性斜视2例。
1.2 护理方法
患儿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用药过敏史、呼吸道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①心理疏导。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其可以感知手术因此会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拒绝的情绪,护士向患儿家属以及患儿说明手术的基本情况,细声安慰患儿,说明手术后患儿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儿的治疗信心。②术前基础护理。协助患儿完成基础检查,术前6h禁水,排空胃内容物,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再次做好查对制度,带好腕带,术前3d常规滴抗生素。③术中护理。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工作,术中注意患儿眼心反射情况,牵拉眼肌时会发生心律减慢甚至停搏的情况,因此密切观察,如果出现及时抢救。④术后护理。患儿回到病后要立即检测体温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检查患儿的静脉通道等是否通畅。患儿麻醉清醒前采取平卧方式并且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造成窒息。术后患儿的双眼需要包扎,单眼手术的患儿术后第二天可以改为单眼包扎,对于换药等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患儿哭闹,观察敷料有无渗血等情况。术后眼球正位复视是好现象,说明视网膜恢复正位,此时要告知患儿出现该种现象不需要惊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鼓励其主动看清晰的物体,不理睬模糊的物体,复视在一周后会消失。
1.3 观察项目
术后观察患儿的视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采用自制表格,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80分为一般满意,<80分为不满意。
2 结果
10例患儿中9例视力明显改善,视力改善率为90.0%;10例患儿中患儿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满意6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1例,總满意率为90.0%,说明患儿及其家属对于该种护理模式高度认可。
3 讨论
斜视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段为手术矫正,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由于进行斜视矫正的患儿年龄均较小,术前或者术后会发生许多不配合的行为,需要护士积极护理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2]。
本次患儿中首先给予心理疏导,我们认为该项护理最为重要,因患儿或者家属对于手术不了解引发的恐惧,加上手术需要全麻状态下进行,因此对于手术的方式更加的排斥。此时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说明手术的一般情况获得家属的理解,通过轻声的交流获得患儿的信任对于提高护理依从性十分必要。协助患儿进行术前的检查等准备工作,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而术中协助麻醉医生对患儿实施麻醉,降低麻醉带来的风险;此外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好相关器械以及药物,使得手术更加顺利。术后第一天患儿的双眼均需要包扎,年龄较小的患儿一般不配合,容易出现哭闹等情况,患儿哭闹会引起眼压升高等不良情况不利于术后的康复,术后需要耐心安慰和照顾。术后患儿未清醒时需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检测脉搏以及心率等,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最大程度保证患儿的安全。术后换药等操作均需要轻柔,避免粗鲁造成患儿的不适引起哭闹等,影响康复的效果。经过以上的综合护理干预后90%的患儿均获得满意的效果,且患儿及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0.0%,说明家属及患儿对于该种护理模式十分认可。综合本次的研究结果结合前人的报道我们一致认为:全身麻醉下斜视矫正术的患儿在围手术期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患儿健康带来更多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郭玉清. 护理干预对小儿斜视矫正术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13-314.
[2] 于丽,谢万红. 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2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