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联合针灸治疗LDH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8-12-21闫倩周珂薛群
闫倩 周珂 薛群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对LDH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180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45例。A组行常规治疗,B、C、D组分别在其基础上行推拿、针灸及推拿联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治疗1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情况及检测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含量情况。结果: 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B、C、D组经治疗后炎性因子含量降低情况及IL-4、IL-10升高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而D组又好于B组和C组(P<0.05),B组较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针灸治疗LDH,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及抑制促炎性因子生成,促进抗炎因子生成,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LDH;针灸;推拿;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R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049-01
LDH发病率逐年增高,年轻化趋势也越发明显。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表明,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炎性因子等炎症介质是导致椎间盘病变的主要因素,它们在疼痛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LDH的临床疗效及对促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16.1~2018.4收治的LDH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A、B、C、D组,男102例,女78例;年龄28~80(47.53±14.26)岁,均有腰椎MRI或腰椎CT等影像资料表明患者腰椎间盘临床症状表现突出,发病在1周~1年。
1.2 方法
A组行常规治疗。腰背部肌肉予以功能锻炼,对患病下肢行直腿抬高和踢腿锻炼,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和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3~5次/d,30min/次; 牵引治疗方法参考朱德军等[1]研究所使用方法,外敷中药参照赵长伟等[2]研究中使用的中藥;B组在A组基础上行推拿治疗,推拿方法参照《推拿学》[3]中手法操作规程;C组在A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参考朱德军等[1]的研究;D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的疗效评估标准[4]。
1.3.2 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清,以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以及IL-4、IL-10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O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B、C、D较A组有差异(P<0.05),B组较C组无明显差异(P>0.05),D组较B组、C组有差异(P<0.05)。表1。
2.2 各组血清抗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均明显增高,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 治疗后B、C和D较A组有差异(P<0.05),B组较C组无明显差异(P>0.05),D组较B组、C组有差异(P<0.05)。表2。
3 讨论
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方法,A组采用药物外敷治疗及牵引和功能锻炼治疗;C组在此基础上行循经取穴结合局部取穴的针刺治疗,直接刺激神经,缓解血管痉挛,以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B组在A组基础上行按摩,一定程度上能恢复脊柱的稳定和重建脊柱代偿平衡,从根本上解除神经根压迫和消除神经根水肿。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抗炎性因子含量则继续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各组间相比,除B组与C组无差异外 (P>0.05),其余各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综上,中医推拿联合针灸治疗LDH比单一的保守治疗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抑制患者局部炎性因子的生成,促进炎性介质的吸收,改善局部炎性状态,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朱德军,彭兴甫,袁婉丽等. 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LDH的临床效果. 2013.13 (23):4506-4509.
[2] 赵长伟,李新建,冷向阳等. 中药外敷治疗LDH的疗效分析[J].2010.22 (12):21-22.
[3] 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42-14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