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寻找灵感:翻阅别人的小说
2018-12-21杨洋
杨洋
曹文轩在《旷野的呼喊》中看到,在风沙弥漫的朦胧天气里,主人公发现有几匹马向他跑过来,他估计有客人骑马来当地,没有把缰绳系牢。主人公赶快呼唤马,想在马跑过来时将它们抓住。等待马跑到面前,他伸手去抓缰绳时,看见马的身上烙有日本军营的圆形火印,手立即缩了回来。看到这几句话时,曹文轩仿佛发现了宝贵的东西,萧红的寥寥几句叙述,似乎是无意写出来的。曹文轩继续看小说,萧红再也没有提到这件事,他认为这个细节看上去与整篇作品关系并不十分紧密。看完这部短篇小说,他觉得不仅看到了一部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角度独特的长篇小说。
放下《旷野的呼喊》,曹文轩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是一个孩子和一匹马的场景,接着出现的就是日本人征用马匹的场景,他曾经从材料中看到过这个历史事实。曹文轩准备撰写长篇儿童小说《火印》,恰好天天出版社编辑王苗邀请他创作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与他的创作想法不谋而合。经过大量的资料积累和实地考察,曹文轩用32天时间写出战争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火印》,随即用16天时间进行修改。小说总共34章,以男孩坡娃和他从狼群里抢救回来的一匹小马驹雪儿为主人公,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小村庄野狐峪,小马驹在坡娃家过着宁静的、和谐的田园生活。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火印》由天天出版社隆重推出,很快在文坛产生广泛影响,让读者难以忘却当年日本帝国给我们神州大地上留下的屈辱史,永远记住那些不堪回首的懦弱。面對小说引起的轰动,曹文轩说:“追求不朽是无法消解的人性,我追求的只是文字的不朽。”
曹文轩从萧红的作品中得到灵感,加上自己脑海中浮现的几个画面,以及平时积累的素材,快速写出精彩的长篇小说《火印》。凭借创作小说的过程,他告诫读者:“成功不在远方,就在自己每天的阅读与经历之中。自主阅读能够拯救心灵,可以让人回归自我,认清自我,然后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