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研究进展
2018-12-21崔国宁刘喜平曾庆涛
崔国宁,刘喜平,曾庆涛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1],现代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外周血中的MSCs数量,可影响体内微环境的改变而对损伤的炎症组织有修复和重建作用[2-4]。但是,外周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数量极少,很难检测到[5]。现代研究发现,应用某些技术可通过检测相应的标记物来确认为MSCs,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MSCs标记及相应指标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具有诸多生物学效能,是形成心血管的特异性促进因子,可以调控MSCs增殖与定向的分化[6]。目前研究与MSCs相关的指标有bFGF、SRY基因、生物素-链霉亲和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CM-DiL、Hoechst33342、SRY基因、Y染色体及CK20双阳性细胞的分布等。可以标记MSCs的技术有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FP转染技术、DAPI标记法等。
王彦生等[7]用RT-PCR和ELASE法检测MSCs的bFGF基因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采用病毒介导基因转染技术能将外源性bFGF转染至MSCs,并实现bFGF基因的表达。bFGF对创伤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将bFGF基因成功转染兔MSCs获得稳定表达,通过流式检测 CD90、CD44 阳性表达,CD45 阴性表达[8],说明bFGF基因表达情况可作为MSCs功能的反映。有研究示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进行MSCs标记,MSCs表达 CD29、CD90,不表达 CD34、CD45,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标记,操作简单,修改率高,有望提高 MSCs的归巢率,具有重要的价值[9]。朱峰等[10]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在体外标记MSCs,其标记最佳浓度及时间分别为 40 μmol/L,72 h;用CM-DiL标记MSCs,其不仅能成功标记而且具有标记稳定、可靠、表达率高、简便等优点[11]。Hoechst33342也可用于大鼠MSCs标记,其最佳浓度为5 mg/L,细胞表型鉴定CD45阴性表达,CD44、CD90阳性表达[12]。对于MSCs在体内示踪研究,有研究采用慢病毒载体介导GFP转染技术和应用PCR检测SRY 基因可追踪移植的 MSCs[13]。
通过观察其他细胞因子的变化,也可反映MSCs的情况,如张夏梦等[14]研究示通过观察结肠组织Y染色体、CK20双阳性细胞的分布,可以反映MSCs的分布情况。通过DAPI标记也可反映MSCs在体内的分布,朱勇等[15]通过研究SD大鼠MSCs在体外培养的表型鉴定及标记发现,贴壁培养法可作为SD大鼠MSCs常规培养法,用DAPI进行标记后,荧光下所有的MSCs均见蓝色荧光,其敏感性好,标记率高。赵科研等[16]研究示DAPI可良好标记MSCs细胞核,呈现蓝色荧光,提示DAPI可作为MSCs示踪剂。由此可看出,应用于MSCs标记的物质很多(但没有唯一的表面标记物),通过监测与其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及其标记物特征可反映MSCs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2 与MSCs相关的CD分子表达
CD分子作为MSCs表面标记物已经被基础研究广泛应用,目前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的阳性表面标记物为 CD44、CD90、CD29、CD105 等。有研究取3代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表面标记物,CD34、CD44、CD45、CD90 阳性率分别为0.78%、99.38%、0.43%、98.78%[17]。李荣富等[1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率,发现CD44和CD90表达率>98%,而CD45、CD34表达率<1%,符合MSCs表面抗原表达特征。王刚等[19]用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P2代细胞表面分子CD44、FN表达为阳性(CD44、FN阳性率分别为92.09%、90.55%),而CD14、CD34为阴性。对于 CD34的检测,张夏梦等[20]研究示MSCs组在连续切片后,在结肠组织可见到Y染色体、CD34双阳性细胞,说明CD34作为MSCs表面标记物是阳性表达。程斌等[21]通过改良法提取MSCs,流式检测其表面标记CD29、CD44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即可鉴定为MSCs。李晓峰等[22]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进行MSCs培养及鉴定,取第3代MSCs进行鉴定,发现CD90、CD105呈阳性表达,CD34、CD45呈阴性表达。采用同样的方法,曹华等[23]研究示其可获得稳定生长、增殖能力强的MSCs,MSCs表面的CD34呈阴性,CD44呈阳性表达。康湘萍等[24]研究发现全骨髓贴壁法可培养获得高纯度的MSCs,培养第3代MSCs表面表达 CD90、CD29,不表达 CD34、CD45。易敏等[25]通过对兔MSCs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发现骨髓贴壁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培养方式,通过鉴定发现CD44高表达,CD14、CD45低表达。宋珂等[26]对大鼠MSCs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后检测其内源性因子的表达,发现从P1代至P5代均有内源性 bFGF、Shh、Cbfa1、ALP、OC 表达,MSCs细胞表面表达CD29及CD90,不表达CD45。青莹等[27]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进行培养及鉴定发现,第 3代 hUCMSCs表面 CD29、CD44、CD105、CD45、CD34表达率分别为 99.04%、98.8%、85.09%、0.19%、0.58%,通过检测内源性Hh信号通路中主要因子表达,Shh水平相对较高。徐艳华等[28]发现MSCs生长迅速,呈均一的成纤维样细胞,表达 CD29、CD90、不表达 CD45。
另外,在肿瘤环境的影响下,MSCs表面标记物并不是那么绝对,如CD166在正常胃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中存在表达,CD271在正常胃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不能作为胃癌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标记[29]。而在结肠癌微环境与MSCs共培养的研究中发现其可诱导MSCs向结肠癌细胞恶性转化,MSCs表面标记物CD13、CD133表达率分别为 89.7%,90.5%[30]。
由此可发现应用CD分子的阳性表达来对MSCs标记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是MSCs具有非单一性特点,具有多种表面标志物,当前尚没有筛选出其独特的MSCs表面标志分子,以此来作为MSCs的专属鉴定,这为MSCs之鉴定带来一定阻力。另外,在肿瘤微环境干预下,研究发现CD166、CD271不能作为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再者,当前研究的MSCs表面CD分子中,CD34到底是阳性表达还是阴性表达,尚存在争议,有待基础验证。反映MSCs的表面标记物、基因、CD分子等如表1所示。
3 结 语
MSCs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在体内向骨髓细胞、脂肪细胞及软骨细胞等多方向分化,这为我们治疗各种难治性疾病带来了希望。正因为其具有多向分化性,所以到目前为止仍旧未筛选出其独特的表面标记物。当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是MSCs内基因表达的检测以及MSCs表面分子的检测,通过已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把握MSCs相关功能及其移植治疗作用的发挥。
表1 MSCs表面标记物及反映MSCs的基因、CD分子
近年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逐渐被应用于各种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实验中关于MSCs鉴定所采用最低标准是:标准的培养条件下,MSCs能够贴壁成梭形生长;MSCs能表达CD90、CD44、CD29,不表达 CD45、CD34、CD14 或者 CD79alpha、CD11b、HLA-DR 等[31]。本文总结了与MSCs有关的表面标记物、反映MSCs的基因及目前广泛应用的CD分子标记等,可帮助我们把握MSCs的相关功能。另外,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FP转染技术、DAPI标记等技术可以对MSCs进行辅助标记,以示踪MSCs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当有荧光到达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们示踪的MSCs。当前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讨MSCs奠定了坚实基础,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为组织工程学中组织器官的修复、替代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治疗思路,进一步探求与MSCs密切相关的标记物成为我们研究MSCs要解决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