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塔塔尔族民俗节日“撒班节”仪式舞蹈∗
2018-12-21路明
路 明
塔塔尔族是中国跨境民族之一,中国的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人口少而散居。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数据显示,中国塔塔尔族人口为3556人,居住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市和阿尔泰市的城市居民与散居于奇台县、伊宁县等农牧区为主。国外塔塔尔族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巴尔干、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据书籍记载,“塔塔尔”(Tatar)是本民族的自称,后来史称“达坦”“鞑靼”“达达”等不同译名。塔塔尔族主要是由古代保加尔人、钦察人和蒙古化突厥人长期相互融合发展而形成。中国塔塔尔族大多是1830年前后大批塔塔尔人从俄罗斯境内的喀山、突曼等地因战乱等原因移居中国新疆地区,其中有商人、知识分子、农牧民及宗教人士等,塔塔尔族除过肉孜节、古尔邦节外,每年还保留本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撒班节”。
一、塔塔尔族传统民俗节日“撒班节”
2008年“撒班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是塔塔尔族集体参与的民族传统民俗节日,也被称为“犁铧节”。这是一个不带有宗教色彩纪念劳动的节日,节日以呈现塔塔尔族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传统服饰、传统美食、体育竞技、风俗习惯等为载体,继承与保护我国塔塔尔族传统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塔塔尔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扬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文献资料与口述记录记载“撒班节”由来有两种:一种是塔塔尔族最早从事农业生产,在长期农业劳动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创造出新式农具“撒班”,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与生活水平,为纪念“撒班”的发明,每年六七月份期间,即春播结束的间歇时间,都将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宽阔草坪上举族欢庆。第二种是在李强编著的《塔塔尔族风情录》书中记载:“撒班”是生长在中亚一带的野生植物名称,塔塔尔族的先民在历史上从事放牧和农耕,同时也进行狩猎活动。每当春夏之际,人们从草原和农田归来时,都要在撒班草盛开的草滩上相聚,并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撒班节便由此而来。
节日符号集合,能使散布在各处的人群在根源上得到认同。通过节日,能增强家庭内部、民族内部的聚合功能,各种符号及其意义功能中含有的群体凝聚力,在节日中往往表现得最为充分。节日符号及其意义,便是一个无形的号召,它为同一文化群体内成员的感情交流、观念聚合、习俗再现等提供了外在的和内在的条件。[1]笔者在塔城地区塔城市进行民族田野调研时,对塔城市塔塔尔族协会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撒班节”传承人再屯娜·卡里穆瓦进行专访,她讲到:塔城市撒班节主要为纪念改善农耕工具“撒班”新式农具诞生而保留的纪念“撒班”的传统节日,“撒班节”中还包含“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广交朋友、传递信息”“展示民俗文化、传承传统技艺”三大主题含义。[2]
笔者全程记录2017年7月22日塔城地区塔城市切克提风景区与2017年7月28日昌吉回族自治区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塔塔尔部落景区两地撒班节举办前期、活动组织、活动当天跟踪实录,并询问两地撒班节传承人相关仪式内容,整理总结出现代撒班节举办一般具有六个环节:1.商讨活动及任务分配。节日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专门商讨“撒班节”的具体组织事宜,确定具体举办时间、地点及相关人员分配;2.迎宾客礼仪。塔塔尔族人特别注重礼仪,节日举办门口,手持手风琴演员和歌手站一排演唱节日歌曲,有舞蹈演员即兴拉来宾一起舞动迎接每位客人,最为关键的是两个塔塔尔族小姑娘用刺绣毛巾和托盘为每位来宾进门前呈上的传统美食萨其马;3.德高望重的老人宣读撒班节由来及开幕式;4.各地代表嘉宾致辞;5.文艺汇演及体育项目。文艺展演第一个节目必须是全体塔塔尔族同胞登台演唱塔塔尔族母语歌《母亲》,依次穿插表演传统舞蹈《撒班托依》《艾皮帕》《吉尔拉》《阿特那比由 (周末舞)》与自娱性载歌载舞,之后是歌曲演唱与各民族歌舞表演;除了唱歌跳舞以外,塔塔尔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摔跤、拔河、套麻袋赛跑、木勺叼鸡蛋赛跑等游戏项目,并排名次领取奖品;6.就餐拜节及饭后自娱。节日中人们选择宽阔的草坪上铺上地毯、毡子,表演结束后,铺上餐巾摆放上节前准备的食品,奏起传统乐器,对唱并邀请相邻朋友相互拜节助兴。
二、塔塔尔族民俗节日“撒班节”仪式舞蹈现状
塔塔尔族传统民俗节日“撒班节”蕴含着塔塔尔族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体现着塔塔尔族世代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塔塔尔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人类文明的文化瑰宝。中国艺术研究院马盛德研究员曾在中国文化报《民间舞蹈笔谈》中提到:民俗是民间舞蹈依存的土壤,民间舞蹈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传承和发展。仪式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与仪式相关的舞蹈,我们统称为仪式舞蹈。[3]塔塔尔族“撒班节”属于传统民俗节日,节日中包含众多仪式流程,不同仪式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蕴。文艺节目仪式中保留的仪式舞蹈“撒班托依”“艾皮帕”“吉尔拉”“阿特那比由 (周末舞)”都与民俗节日“撒班节”之间蕴含着不同含义的文化内涵,为塔塔尔族民间舞蹈提供了广阔的传承与保护空间,为民间舞蹈的表演内容提供了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笔者在走访塔城、奇台大泉塔塔尔乡两地节日活动现场调研采访时发现,随着生活条件和环境变迁、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特色消失、传承后无继人、教育传承空缺等现状危机,塔塔尔族民俗节日“撒班节”仪式舞蹈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注意。
(一)生存空间
1.散居的地域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生产和发展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逐渐构成不同地区的民族种族、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资华筠先生在《舞蹈生态学》中所言:“人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的,舞蹈作为人类的行为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传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4]资先生这一观点重点提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地区舞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者在2017年7月22日记录了塔城市撒班节共有来自于乌鲁木齐、伊犁、阿勒泰、昌吉等地区的共计300多人的参与者。2017年7月28日,在昌吉大泉塔塔尔乡塔塔尔部落景区举办的“撒班节”上,来自于乌鲁木齐、塔城、阿勒泰等地州塔塔尔族代表和县委政府机关代表、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王泳舸教授等30余名嘉宾参加了文艺展演与民族传统娱乐活动等诸多民俗活动。从以上调查对象的资料口述与实地跟踪采访可以总结出:“撒班节”的举办曾一度中断,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与地域环境的影响下,许多熟知传统仪式内容的民间艺人年纪渐长或离世,对重新搬上舞台的传统民俗节日的仪式内容与表演形式也会不同程度受现代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地域环境、散居环境等发生变迁与影响。与此同时,节日中不同地区的塔塔尔族人千里迢迢赶到相距一二百公里(远至七八百公里)举办地参加塔塔尔族共同传统民俗节日——“撒班节”,诸多的不便亦是显而易见。因此,散居的地理环境像是一道天然屏障,让族群之间相互联系、频繁接触、交流传承、保护原生性上难上加难,直接阻隔了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纯文化土壤。
2.多元的民族文化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早在19世纪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就对文化有着明确的定义,这也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文化定义,即“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5]文化在世代传递的连续性基础上不断容纳和增添新的文化特质或要素,一种文化通过发明、发现或采借,使该文化的要素特质日益增长和丰富,这也是一种文化的累积过程,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这种现象类似于一种“滚雪球”的现象。中国塔塔尔族多数居住新疆境内的不同多民族聚集地区,地域不同民族文化观念对塔塔尔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必然趋势。笔者发现地区其他人口庞大民族的文化空间会导致塔塔尔族人口少且散居的民族群体不得不在大民族文化空间下自我调适生存与发展。新疆很多地区的塔塔尔族人通过与其它民族的频繁接触、生活生产、语言交流、婚礼习俗 (通婚),现已被哈萨克、俄罗斯、维吾尔等文化环境所融合,日常生活习惯、婚丧习俗等方面与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基本相似,笔者曾对塔城市塔塔尔族家庭人员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民族聚居区一个塔塔尔族家庭会出现2个以上不同民族成员构成共同生活极少数塔塔尔族家庭成员结构为单一民族成分。塔塔尔族“撒班节”仪式舞蹈来自于民间,属于大众“自娱性”的艺术,受约于特定 (多民族地域)的自然环境下,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仪式舞蹈受高山大海相隔相阻又借助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涵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创造出不同于国外鞑靼人,兼具新疆各民族舞蹈精华的中国塔塔尔民间舞蹈,其原生态的民间舞蹈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网络时代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网络化、城市多元化也在慢慢侵蚀塔塔尔族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网络信息化、城市现代多元化,蕴含仪式文化内容的仪式舞蹈要在小规模内固守己越来越困难。当代塔塔尔族青年们接触到的新型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电子网络、多媒体艺术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更是应接不暇。因此,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的传统民间艺术显然己不再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需求,仪式舞蹈的娱乐需求功能变少了,发展空间也在迅速萎缩,以致很多塔塔尔族青年人对仪式舞蹈背后的文化仪式内涵了解削弱,甚至并不了解。笔者对乌鲁木齐塔塔尔族帕提玛一家进行成人礼舞蹈排练时,对正在上小学的两个孩子聊天时发现:现在他们参加“撒班节”的次数逐渐减少,对于节日中仪式舞蹈则表示不会跳,相反当我提到多媒体客户端网络、抖音中流行的热舞时,孩子们却都会跳,并且跳得非常好。
(二)民族自身空间
1.仪式舞蹈的传承断代。笔者调研前期拜访过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老艺人哈里娅老师,在与哈里娅老师的采访中得知:塔塔尔族舞蹈的传承断代非常严重,在新一代青年人中,除去专门从事舞蹈行业的舞蹈演员外,大多数青年人不是很喜欢塔塔尔族舞蹈,更不会因为传承专门去学习传播塔塔尔族舞蹈。在谈及哈里娅老师的下一代是否会表演塔塔尔族节日仪式舞蹈,得到的答案是由于工作家庭原因只会跳简单的动作,并不会完整表演整个仪式舞蹈片段。在采访塔塔尔协会顾问哈米提·达吾列提巴耶夫及其夫人肉孜时也同样问及此问题,得到的答案是下一代不会跳塔塔尔族舞蹈也不喜欢跳。为此还专门采访了塔塔尔族协会会长再屯娜女士,她表示在塔塔尔族歌舞艺术中,塔塔尔民歌艺术比塔塔尔舞蹈艺术更为成熟,在下一代青年人中,由于时代发展迅速,外来娱乐方式的渐入、工作压力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塔塔尔族青年很少选择去专门学习塔塔尔歌舞艺术,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年龄过大或者逝世无法继续传承,也就导致传承断代的情况。在节日舞蹈《阿特那比由 (周末舞)》也能明显看出,舞蹈演员中领舞为塔城地区歌舞团塔塔尔族演员马茹法与一名塔塔尔族男青年,青少年人数为8人、中老年人数为12人。从人数统计上分析出会跳想跳的塔塔尔族节日舞蹈《周末舞》的青年人少之又少。(如图1所示)
图1 ①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集体群舞《周末舞》
2.仪式舞蹈的过于表演化,仪式感缺失。纵观塔城地区撒班节仪式舞蹈,其舞蹈演员构成、舞蹈形态、动作、造型变化、服饰音乐等都陷入了过于表演化与遗失传统仪式舞蹈背后内涵的困境,按传统仪式舞蹈表演,演员结构全部由塔塔尔族协会青年组成,在临近节日期间进行仪式舞蹈编排。现场有采访表演仪式舞蹈的演员,除民俗节日保留舞蹈《周末舞》的演员为塔塔尔族中青年组成外,其余仪式舞蹈者为塔城地区歌舞团演职人员,包括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大多数来自奎屯艺术学校中专或者大专部,少部分来自内地艺术学校。从中专或大专学习一直到塔城地区歌舞团训练,全部模式都是属于科班教材,也就是所谓的固定式动作教学,并未对仪式中舞蹈表演的动作、道具、场图等应该注意的流程仪式感有所认识。传统仪式舞蹈《美丽的姑娘》(艾皮帕)是塔城地区歌舞团编导古丽娜孜编排的塔塔尔族剧目,属于塔城地区歌舞团保留剧目之一,在编排手法上保留了传统女子群舞结构形式,却在表演内容上缺乏塔塔尔族传统舞蹈《艾皮帕》背后文化内涵的渗入,过于舞台表演形式化。同样,笔者在对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撒班节”进行调研时也发现同样问题,部分演员结构为奇台县文工团不同民族构成,在编排手法上大同小异,并未看到仪式舞蹈中仪式内涵。
3.民族舞蹈团体、舞蹈丛书缺失。相对于其他民族协会来说,塔塔尔族各地区协会均未设立传承、保护与传播本民族舞蹈的团体机构。在舞蹈理论研究方面,塔塔尔族节庆舞蹈也处于滞后状态,至今没有塔塔尔族节庆舞蹈专著文献或是关于塔塔尔族舞蹈丛书,更缺乏对其传统舞蹈动作进行专业系统化提炼整合。笔者对塔城市塔塔尔协会再屯娜会长进行访谈时了解到:塔塔尔族舞蹈不是太成熟,遗存资料、保存的传统仪式舞蹈也不是很完整,在组建民族舞蹈团过程中收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难以设立。
(三)教学普及空间
塔塔尔族聚集区中小学音乐课与艺术高校未设立相应塔塔尔族舞蹈课程与教材体系。1.大泉塔塔尔族乡是全国唯一塔塔尔民族乡。乡里的塔塔尔族学校是汇聚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的一所学校,从幼儿园至小学,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逢年过节都会编排塔塔尔族舞蹈;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北疆唯一一所公办式艺术中专学校,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多数学习舞蹈的孩子都会学选择这所学校进行中专六年制的舞蹈学习,该校曾在2012年还专门设立塔城班,专门为塔城地区歌舞部门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型舞蹈人才,学校在培养教材体系建设中除丰富学生的舞蹈专业、文化知识外,在二年级也会相应开设塔塔尔族表演训练组合,但在之后却未再针对塔城地区招开塔城班。以上两所中小学均为塔塔尔族青少年聚集地,但在教学过程中均为单独并长期设立塔塔尔族舞舞蹈系统化舞蹈课程、舞蹈专业文化课程。学校一般都会在举办传统民俗节日、大型演出活动中才会对学生进行塔塔尔族舞蹈训练。2.艺术类高校没有创编相应塔塔尔族舞蹈系统教材。新疆艺术学院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艺术高校,在舞蹈教学领域也并没有系统的塔塔尔族舞蹈教材,这无疑是一种民间舞蹈传播途径中的缺失。
三、塔塔尔族民俗节日“撒班节”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民俗仪式舞蹈必须依靠民俗节日活动才得以传承。作为传统民俗节日“撒班节”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的文艺展演仪式中的仪式舞蹈既是节庆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急迫性,自觉担当起继承、保护与传承塔塔尔族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坚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积极维护祖国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笔者在2017—2018年多次深入新疆塔城市、乌鲁木齐、大泉塔塔尔乡地区进行调研,对塔塔尔族民俗节日“撒班节”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对于较少民族节日民俗舞蹈文化在今后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若干建议与举措。
(一)政府推动传承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手册中有讲到: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也日渐加快。因此,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笔者建议,政府相关机构部门应认真开展“撒班节”中所要保护、传承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科研专著、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定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现存传统文化 (仪式音乐、仪式舞蹈)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及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仪式中存在的传统文化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设置专业工作人员对仪式舞蹈内容进行民间艺人走访调查,尽最大可能将存留于塔塔尔族民间的民俗节日舞蹈文化、舞蹈本体现状完整记录下来,以文本、录制的形式记录,再进行资料的详细整理、作品的原样创编收录。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对撒班节仪式中的仪式舞蹈申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仅为今后塔塔尔族乐舞艺术各项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让塔塔尔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发展具有了重要意义,并为塔塔尔族下一代青年人保存下珍贵的文化财富,为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世代流传提供了保障。采访塔城地区塔塔尔族协会再屯娜会长时谈及撒班节中仪式舞蹈保护问题时,她答到:感谢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塔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的支持,自从“撒班节”2007年申报自治区非遗项目成功至2008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在“非遗”项目的保护下,塔塔尔族传统节日“撒班节”中各项传统民俗文化均得到了保护与传承,现在对与塔塔尔族各项传统文化都在开发初级阶段,非遗办每年都会拨放一些资金用于保护传承塔塔尔族各项传统文化,现在正在申报塔塔尔族刺绣艺术、音乐艺术、美食等,我们后期也会继续整理挖掘塔塔尔族舞蹈,争取也可以申报成功。可见相关政府部门在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领导作用,并为其提供政策上的保护和资金上的支持。
(二)民间自主传承
一年一度的塔塔尔族传统节日“撒班节”中保留了传统的进场仪式、传统文化展示、文艺汇演、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而塔塔尔族舞蹈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自娱娱人的方式。因此,传统节日“撒班节”也是塔塔尔族传统民间舞蹈传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撒班节”的传承机制进行建立,鼓励代表传承人 (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建立协会培训教育,使撒班节及节日中各项保留传统仪式内容的传承后继有人。面向塔塔尔族青年人群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撒班节”仪式流程、仪式传统文化保护、仪式含义等宣传专题讲座、课堂与培训。让青年一代的塔塔尔族青少年们对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背后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起到一定继承作用。对塔城地区非遗办党耘主任访谈有说:塔塔尔族属于我国较少民族之一,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仅仅只有传统民俗节日“撒班节”一项,因此在政府机构、民间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会定期开办传承培训,已经对仪式中音乐、美食、刺绣进行了相应培训,接下来也将对仪式舞蹈开展培训。
地区塔塔尔族协会应专门设立塔塔尔族舞蹈团体,农闲时,召集中挑选本民族中年龄适中的青少年进行本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传承学习,由经过专业舞蹈训练的塔塔尔族舞蹈编导、民间舞蹈艺人共同组成舞蹈排练小组,为节日中传统仪式舞蹈《撒班托依》《艾皮帕》等一系列在传统节日中表演的舞蹈节目做准备,最后聘请民间艺人、专家学者进行观看指导。饭后茶余也可组织民间老艺术家们在文化馆、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以自娱为主,表演为辅的传统民俗节日仪式舞蹈活动,或自编自演的文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塔塔尔族舞蹈,让更多人喜欢会跳塔塔尔族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塔城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延伸出塔塔尔族“撒班节”仪式舞蹈传承新途径。
(三)学校教育与专业院团传承
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方针指引下,我国教育学者结合“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提出了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传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传递本国主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而且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民族成员,而且也包括主流民族成员。多元民族文化整合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主流民族文化外,还要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6]中小学阶段,要认真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在塔塔尔族学生聚集地区的多所校园中积极推进塔塔尔族民俗节日仪式舞蹈作为在校学生本土文化艺术教育内容。笔者建议,教育部门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部分地区院校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撒班节”仪式内容编写有关教材,积极开展传承、传播与教学活动。在塔塔尔族聚集学校音乐课堂、课间操、文体活动及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中引入塔塔尔族仪式舞蹈的相关内容,让塔塔尔族和其他各民族中小学生有机会接触并深刻认识到本地区独特的塔塔尔舞蹈,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传承塔塔尔族民间舞蹈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小培养热爱家乡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并以此促进青年一代学习、传承与保护家乡民族文化,为区域民族文化繁荣打下基础。形成以学校教育为契机带动社会成员,关注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增强全民传承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新疆艺术学院作为西北地区专业艺术院校,在舞蹈基础教学课程中也会涉及塔塔尔族舞蹈文化知识的普及及舞蹈表演组合训练,学院在本科阶段开设新疆世居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在学生学习各民族舞蹈组合的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讲解,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贴近各民族的生活实际,其目的是为了使民族民问舞蹈得到合理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唯一遗憾的是,在舞蹈教材上还未对塔塔尔族进行舞蹈教材编创与体系建设。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任何人,不分性别、年龄、民族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教育便成为传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7]笔者了解到在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疆13世居少数民族学院派教材在逐一进行创建,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塔塔尔族舞蹈教学教程将会搬上教学课堂,让更多学生接触并深知塔塔尔族历史久远的传统民间舞蹈文化。除此之外,在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作品创作方面也同样缺少出彩的作品,曾经塔城地区歌舞团编创作品《美丽的姑娘》、塔城市歌舞团创编作品《和谐家园》,虽是塔塔尔族舞蹈作品中骄傲之举,但都未获奖。笔者认为:各地区院团应组织编导对保留剧目进行借鉴,继续挖掘现存舞蹈本体,编创一些塔塔尔族舞蹈作品和舞剧。这也是推广、发展、传播塔塔尔族传统文化、舞蹈文化的重要出路。
(四)科学研究与媒体影响传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中指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现存塔塔尔族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专著文献、学术科研、研究方面屈指可数且出版年份已久,现代塔塔尔族受历史地域文化延伸出新的研究视角。笔者认为要加大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塔塔尔族民俗节日“撒班节”仪式舞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重视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完成关于塔塔尔族文化、舞蹈理论文化、民俗文化等专著、科研成果与论文期刊。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歌舞团专业舞台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撒班节”仪式舞蹈的传播与展示。增加对塔塔尔族仪式舞蹈外出宣传、展演机会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撒班节仪式内容中仪式舞蹈的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出保护撒班节仪式舞蹈的良好氛围。
结 语
通过以上对塔塔尔族“撒班节”仪式舞蹈的介绍、现存状况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了初步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尽管我们看到了仪式舞蹈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但经过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学者以及民间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作为局内人的塔塔尔族人对自我民族地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作为青年一代的舞蹈研究者,希望继续前辈的足迹,继续深入研究新疆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努力完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衍、继承、丰富、发展,为塔塔尔族民间舞蹈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上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