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工程咨询行业特色,以智力扶贫创新精准帮扶
——浅析工程咨询从业人员参与脱贫攻坚工程的实践创新
2018-12-21王超
文/王超
当前,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和“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的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在人才扶贫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从2017年初至今,笔者作为陕西省响应国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号召的第一批工程咨询从业人员,随团队帮扶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杨家河镇贺家山村,坚持行业特色,以智力帮扶为抓手,制订精准扶贫规划,努力探索在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实施产业扶贫,如何实现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在实践创新中尝试“贺家山村模式”。
以下是参与扶贫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借此抛砖引玉,期待与业内其它同仁交流学习、互勉共进。
一、以工程咨询为代表的智力帮扶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距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不到3年的时间,全国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摆脱贫困,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这场攻坚战要想取得胜利必须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科学论证。而工程咨询恰恰能够助扶贫一臂之力!两者为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系。一方面,工程咨询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通过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政府部门、项目业主及其他各类客户的工程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智力服务,另一方面,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为工程咨询行业参与国家战略提供了一次新机遇,工程咨询单位应当认真谋划、开拓创新,在承担公共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帮扶项目、协助科学决策等方面主动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提供高质量的全过程或阶段性咨询服务,努力探索工程咨询行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的新型帮扶模式。
二、探索具有工程咨询特色的智力精准帮扶创新模式
(一)坚持规划引领,做好智力帮扶
1.编制扶贫规划,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
受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镇巴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单位委托,先后义务承担编制《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口帮扶镇巴县发展林麝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镇巴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规划》等任务。经过现场实地踏勘、外地调研考察、专家座谈讨论、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等一系列程序,最终完成并提交工程咨询成果。目前,上述规划咨询成果正在逐渐显现效果。其中编制完成的《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和扶贫规划》已正式交付给镇巴县人民政府,正在根据该规划目标对包括杨家河镇在内的镇巴县六个区域因地制宜地谋划六大中药材产业基地。这些项目落地生根后,将建立切实有效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预计每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加工等途径将为6000名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带来就业机会,带来资产增值性收益和务工性工资收入约1800万元。
2.组织技术培训,扶贫先要扶智
2017年2月,项目小组会同镇巴县发展和改革局协助省发展和改革委在镇巴县县委举办了镇巴县PPP项目与产业扶贫策划实践培训会,当地群众130余人参加了培训;同年7月又邀请中药材专家到镇巴开展中药材种植实地调研,举办了镇巴县中药材助力脱贫攻坚技术培训班,全县镇村干部及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农户等170余人参加了培训;同年9月会同杨家河镇人民政府聘请专家为广大贫困户群众举办良种母牛养殖技术集中培训,吸引了190余人参加。
(二)助力产业扶贫,做好精心谋划
1.争取资金支持,助力产业扶贫
在引进北京同仁堂陕西麝业有限公司汉中分公司的“镇巴县杨家河镇林麝养殖基地项目”落户贺家山村(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同时,充分发挥智力精准扶贫的优势,义务为杨家河镇人民政府编制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金申请报告,成功获得了2017年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支持。
该项目规划用地800亩,其中一期规划利用83.8亩流转土地(其中流转43.35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40.47亩集体林权)。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据预测,项目建成后仅土地流转费一项就可以为当地群众增收近10万元。该项目建设期间的土地整理、圈舍、业务用房等建设工程,以及运行期间的林麝养殖、饲草种植、麝肥清理等活动将直接增加当地社会的用工需求,预计将为150户当地群众(贫困户优先)提供就业机会,经济增收约50万元。
2.大项目带动,多渠道增收
近年来,为贺家山村的镇巴县飞将山茶产业有限公司义务提供智力服务和支持,争取到政府扶持资金共计100万元,帮助企业积极吸纳本地贫困户入企务工。每年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务工(加工茶叶、在茶园锄草施肥)等途径,为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带来资产增值性收益和务工性工资收入。目前该企业年支出当地村民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近100万元,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增收。其中有的贫困户仅在茶厂务工一项年收入达两万元,增收效果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飞将山”茶厂广纳贫困群众务工,为解决附近的拴马岭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后续生计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17年7月中旬,刚刚搬迁入住拴马岭安置点的许多贫困户被请到茶园帮忙锄草施肥,工资日结,每人每天可收入100元,有利于这些贫困户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创新金融服务,用活互助资金
会同村委会成立村互助资金协会,利用财政资金注入30万元的历史机遇,通过政策宣讲积极鼓励贫困户入会贷款,共计吸纳会员117人,贷款达29.4万元。这些贷款户全部以带资入企的方式加入飞将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当年通过分红大会为入会贫困户分红共计17640元,建立起长效增收机制,实现“三大变化”,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4.实施小种小养项目,落实产业扶贫措施
帮助结对贫困户参加镇巴县组织的短期产业扶持——“小种小养”项目。该项目主要是鼓励贫困户新增或扩大牛猪羊养殖、大黄等中药材和核桃、蘑菇、吊瓜等适生优势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对新购置上述生产资料进行经济补助。实施这一项目不仅大大改善了广大贫困户农业增收的生产条件,而且通过补助资金形式大大减轻了生产成本和降低了种养风险。据统计,小种小养产业项目惠及贺家山村137户贫困户,每户获得奖补资金在1000元~1500元不等,发放资金总额共计19.79万元。
三、总结经验坚持特色,再接再厉续写新篇
回顾以智力扶贫创新精准帮扶的实践,对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仅要因地制宜地引进茶产业、林麝养殖、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借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要素,如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的土地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也要与外埠的大企业、大资金、大项目实现紧密的利益联结。除此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站位,突出扶智与扶贫相结合。坚持具有工程咨询特色的精准帮扶,着眼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为当地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论证,为上述项目的落地实施开展可行性研究,积极争取有关产业项目资金支持,最终让当地广大贫困群众在产业扶贫中直接受益——激活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未来,笔者将继续结合扶贫工作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深学细悟笃行,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以“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为己任,进一步发挥好工程咨询行业的特色优势,深化智力扶贫,加大“扶贫、扶智、扶志、扶技、扶业”力度,推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实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