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著作引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基于CSSCI(1998—2016)引文数据分析

2018-12-21孟凯王东波白云

关键词:著作马克思论文

孟凯,王东波,白云

(1.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3.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江苏南京,210003)

在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中,马克思的影响力及其研究现状值得深入探讨。文章使用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等方法探究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中马克思著作(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被引情况,以此管窥马克思著作的学术影响力。以往有关马克思著作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仅解析马恩合集层面而没有深入到具体著作,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在具体著作层面上进行探究。据考证,马克思的文献宝库大致可以分为六类:生前出版的著作、论文和评论,手稿,摘录,书信,文件和藏书[1](16)。本文所指的马克思著作以此为参照,并根据中央编译局权威译本做出综合判断,尽量使其涵盖面更广,使研究不限于少数几部最重要的马克思著作。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受学科发展和技术限制,在评述研究方面,主要采取传统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如程恩富[2]、汪信砚[3]等学者的成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交流的加强,尤其是近年来“数字人文”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研究人员也在尝试使用文献计量学等新技术对相关学科研究进行综合评析,如陈亚 丽[4]、刘顺[5]、赵立[6]、孟凯[7]、韩子睿[8]等学者采用新技术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行计量分析。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论文的引文信息进行检索分辨,最终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 1998—2016近20年的数据中,筛选出2 773篇直接引用马克思著作的论文,具体分析马克思著作的被引情况,并对引用马克思著作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从被引用情况来探究马克思著作的影响力,从而探析近2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与热点。

一、研究数据的获取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数据的获取与筛选

本文研究数据直接来源于CSSCI数据库,按照数据统计与可视化的要求,对所有数据进行筛选。从引文数据中检索马克思著作并不容易,马克思著作通常都是和恩格斯著作按照写作时间顺序以合集的形式编译出版,国内学者更倾向于引用合集文献,这就为引文检索带来了难度。目前国内马恩合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含两个版本,以下简称《全集》);其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含三个版本,以下简称《选集》);其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以下简称《文集》);其四,主题汇编类合集,如《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等。为了实现马克思著作与恩格斯等人著作的分离,我们制作了以三大类合集六个版本为主,其他合集为辅的“马克思著作检索目录表”,把引文数据和目录表进行匹配检索,最终确定引用马克思著作的论文。详细检索步骤如下:第一,明确标注为马克思著作的论文,含单行本(如《资本论》第1卷)、合集的具体篇目(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则直接进行统计。第二,引文信息标注为马恩合集等且完整标注了合集卷数、出版年份和页码的论文,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0页。”可以通过检索“马克思著作目录表”获取具体篇目即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共检索到引用马克思著作近万次的有 2 773篇论文。而参考文献为马恩合集但标注信息(包括卷数、出版年份和页码)不完整的论文则无法实现精确定位,因此并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二) 研究方法

借助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软件对相关论文进行文献分析,主要应用到的软件有SQL Server,Python,CiteSpace,Excel等。同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评析近20年来马克思著作引用情况及其学术影响力,进而考察相关论文的基本信息。最后通过CiteSpace构建相关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和高频热点关键词分布表等,探析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热点以及时代变化,由此展望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级学科层面的概念,主要以CSSCI数据库的学科分类为标准。

二、马克思著作的被引频次分析

马克思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经典文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直接引用和借鉴也十分必要,因此选择马克思著作的引用作为考察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切入点,有其合理性。本文研究的马克思著作名称皆来自中央编译局权威译本,仅对一些因时代不同译名发生变化的著作节选著作和完整著作文献进行合理归并。另需指出两种合并情况:第一,著作名称由于时代不同译名前后有变动,则遵从新译原则进行合并,如“安年科夫”旧译为“安年柯夫”等。第二,节选著作与完整著作合并,如《选集》《文集》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等,则直接并入全本。本文的统计结果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著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学术影响力,以及考察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现状,评估研究成果和发现不足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以下选取被引频次30次以上的马克思著作进行分析,见表1。

表1展现的高被引的35种马克思著作,可以看作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著作,尤其是被引频次超过100次以上的18部著作。其中被引最多的是《资本论》,把其四卷的被引频次相加将达到2 621次,占马克思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总引用的25%以上,表明《资本论》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相对而言,《资本论》四卷中的第2卷明显有被忽视的情况存在,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只有不断加强对《资本论》第2卷的研究,才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性、系统性[9]。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著作进行分析,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特点:其一,从被引著作的作者方面来看,绝大多数著作是马克思独自完成,表1中35部著作马恩合写的只有少数几种,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神圣家族》等。其二,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涵盖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两大领域,其中哲学经典著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等,这些著作大多完成于马克思早年;政治经济学著作主要包括:《资本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等,这些著作大多完成于马克思中后期。其三,从著作的类型来看,除文件、藏书外,其他四类文献皆有一定比例。具体而言,第一类文献的数量最多,表明马克思生前出版发行经过本人勘定的著作最具权威性,也最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者的重视;马克思生前出版数量最多的莫过于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评论性文章,如《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等,但由于它们的针对性、时效性较强,所以尽管受到学者的引用但总体著作数量和总被引频次都不高。第二类手稿往往是马克思投入精力和时间较多的著作类型,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也有极高的被引频次,表1中除几种直接以“手稿”命名的著作外,《资本论》后三卷、《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也可以说是广义的手稿。第三类摘录虽非成系统的专著,但作为马克思构建思想体系的基础文献之一,体现了马克思对所摘录文本的理解和研究主题的时代变化,所以摘录类文献受到研究者重视理所当然,但限于此类著作的片断性,被引率不高也属于正常。第四类书信,尽管从单篇来看它们很难被称为著作,但是书信不仅是马克思著作中数量极为丰富的类型,而且很多单篇书信的被引频次远高于马克思主要著作,所以从这个层面看,也应当把书信独立对待。据聂锦芳考证马克思的书信约为3 099封[10],而中文第一版《全集》则收录马恩书信合计仅3 922封[11],而正在编译出版的中文第二版《全集》将会更加全面收录马恩书信。而从表1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引用较多的几封书信来看,仅仅只是马克思书信的只鳞片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于马克思书信的关注不够甚至比较滞后,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1 被引频次30次以上的马克思著作分布

三、引用马克思著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论文分析

上文较为细致地展现了马克思著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被引情况,以下将以引用马克思著作的2 773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文为中心,分析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在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期望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我国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 论文的年度数量与基金项目分布

与CSSCI(1998—2016)近20年收录的120余万篇论文总量相比,2 773篇论文看起来并不算多,而且据统计在所有引用马克思著作的29 617篇CSSCI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文数量也排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之后位居第4位,反接近总量的10%,而哲学论文占比近22%[12]。也就是说从总体数量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并不是很突出,这与其确立一级学科时间较晚有直接关系。在近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程中,对于马克思著作的引用也经历了极大的起伏,相关论文的年度数量差距较大,见图1。

图1 论文年度数量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2年度最低到2012和2016年最高,这两者的差距相当大。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以下分段进行探讨:第一阶段(1998—2003),这一时期的论文数量极低,仅占总论文量的3.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这段时期CSSCI初创,1998年是收录文献的起点,收录期刊数量相对较少,论文的收录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二,学术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术论文的引文标注方式不统一,造成了统计困难甚至无法统计的情况。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并未正式建立,相关研究大多从属于相关学科,如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随着2005年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的发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式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机构纷纷建制,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才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2004—2009)。具备了学科和研究机构的支撑,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质的突破,年度论文数量不仅超过百篇,而且总量还是第一阶段的5倍以上;不过2008年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又陷入低谷,很多学者认为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另一些研究中又显示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著作(尤其是《资本论》)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热议,在我国也迎来了研究热潮[13],吊诡的是2008到2009年我国均未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潮,说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在面临风云突变的世界局势之时,未能作出迅速而有效地反应,研究有所滞后。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及步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才真正进入繁荣发展的第三阶段(2010—2016),相关论文数量屡破200甚至300大关,这一时期论文数量远远超过前两阶段之和,占比达到76%。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及整个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而各类基金项目的设立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制度和经费保障。基金项目及其学术成果的相关研究显示,基金项目立项数量与成果论文数量基本成正比,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计结果为例,其与图1的情况极其类似,2004年也是主要分界线,此前由于项目数量较少,所以年度论文数量也较少,而随着2004年以后项目立项数量大幅度提升,自然迎来了论文数量的不断增长[14]。表2显示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至少有 43%的论文得到各类基金项目的资助,高于平均水平[12]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尤为突出,而且一些研究论文还获得不止一个项目的支持,所以标注项目的论文数量合计会略高于实际篇数。因而可以设想,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表2 论文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布

(二) 论文的作者与工作单位分布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既需要一定规模数量的科研人员,也需要具有综合实力的研究团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面研究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发展水平,本文以同姓名同单位的原则对发表相关论文较多的学者个人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 773篇论文共涉及2 971位学者,说明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群体比较分散。为了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以下选取发文量前30位的学者进行分析,见表3。

表3中30位学者的发文量占总发文数的近10%,由此也可以把他们看作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群体。在学科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一定的交叉,所以他们大多还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学者;从工作单位来看,中国人民大学人数最多,有 5人,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各4人,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各2人。对研究机构的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拥有学科领军人物的科研机构,也会有相当高的整体水平。统计结果显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的数量也在激增,共涉及单位多达700余家,但相关研究成果分布仍很分散,有377家的发文量仅为1篇。为了统计的显示度和典型性,以下选取发文20篇以上的38家单位进行分析,见表4。

表3 发文量前30位的作者分布

表4 发文20篇以上的单位分布

表4中的38所单位的发文量高达2 057篇,占总论文量的74%;表4中排序靠前的单位与表3中学者发文数量多少基本也成正比,所以中国人民大学排在首位,表明其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综合实力和集团优势。结合表3和4可以发现以下特点和问题:第一,高校仍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从表4可见,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外其他都是高校,并且综合性高校的数量最多达20所,师范类高校紧随其后有7所。正是鉴于高校兼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播和教育等多重职能,国家给予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仅建立健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而且实施推进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第二,尽管国家通过各项措施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学术研究水平,加大中西部地区学术人才培养力度,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但是通过表3和4可以看出,无论是科研机构的整体实力,还是科研人员的个体能力,都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距离。第三,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高产的论文作者较少来自直接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是来自哲学学院(系)这类并不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政教学的二级单位,即使一些学者目前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却不一定从事思政教学工作。而身处思政教学第一线,承担着大量重复劳动的广大思政教师,却由各种原因很难产出一定数量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国家日益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如何真正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显得尤为紧迫。

(三) 刊载论文较多的期刊分布

学术期刊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得以展现的重要载体,统计显示,2 773篇论文分布在近200个期刊,平均每个期刊载文约14篇,其中超过平均数的期刊有55个。为了使分析更具代表性,以下选取刊载论文20篇以上且占论文量88%的39个期刊进行分析,具体分布见表5。

通过表5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刊载相关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远远超过其他期刊,这与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权威期刊的定位相符。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期刊也都有不错的发文量,不过因为CSSCI收录的相关期刊总体数量较少,所以给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最多支持的反而是综合类期刊和各省市党校行政学院主办的期刊,表5中的期刊有 2/3属于此类型。相比之下,高校学报作为CSSCI收录数量最多的期刊类型,却很少刊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这与表4所显示的高校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主阵地的定位极不相符,一定程度上也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我国高校中处于非常弱势和边缘地位。

四、引用马克思著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在学术研究热点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方面,由美籍华裔学者陈超美[15]研究团队开发的 CiteSpace是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数据可视化应用程序。该程序可以进行论文作者合作关系、引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等方面的知识图谱绘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学者合作程度较低、引用文献多为合集等特殊性,本文仅选取相关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出论文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等,以考察相关研究热点和研究变化情况。首先对知识图谱的主要指标进行简单说明:第一,频次、中介中心度和时间片,频次即是关键词的出现次数,在图谱中用圆环表示,圆环越大说明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越高;第二,中介中心度主要体现关键词在相关研究网络中的连通作用,其数值越高表示与其他关键词的连通度越好;第三,时间片是为了分析研究热点的变化而对时间间隔长度的选择。通过调节聚类参数Modularity Q,来控制图谱上关键词的数量,一般区间值在 0.4-0.8之间即表示图谱效果良好,本文数值为0.63。由于20年周期较长,加上我国相关研究的热点变化在短时期内也不明显,考虑到图谱可视化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点及其时代变化,经过调试,我们发现以6年为一个时间片效果最佳,经过相关参数调整最终绘制出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

图2中的节点(关键词)圆环大小与其出现频次成正比,因此可以直观地看到,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出现频次较高。其中圆环深浅不同颜色代表关键词的年代信息,不同颜色的宽度与其对应年份的出现频次成正比。图2中的连接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连通关系,由某词(如马克思主义)发射的线越多就表示其连通性越高,连通性的强度就是中介中心度,这是衡量关键词重要性的核心指标,其数值越高说明关键词越可以连通更多的高频节点,表示它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连通作用就越明显,数值≧0.1即表明关键词的连通性非常强。在2 773篇论文所包含的5 250个关键词中,出现频次高且中介中心度也高的关键词并不多,这就表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题相当分散,且连通性很差,而这样的研究态势很难形成具有核心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近20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热点变化,以下选取出现频次20次以上的44个高频关键词,并给出其相应参数加以解析,见表6。

表5 刊载论文20篇以上的期刊分布

图2 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1998—2016)

从表6可以看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邓小平、《资本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等是近 2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频次较高且中介中心度也比较高的关键词,由此可见关键词出现频次与中介中心度不完全成正比。通过关键词的首次出现年份,可以细致地观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热点的时代变化,本文研究数据始于1998年,许多高频关键词(15个)即自该年开始出现,并一直是研究热点,这说明这些研究主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非常重要。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相关研究的年代变化情况,以下同样以 6年为一个时间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Time Zone视图,见图3。

图3被分为四块区域,也由深浅不同颜色所表示的时间区域组成,按照时间顺序从左往右排列,关键词所在时区位置就表示该词首次出现的年份。可见在不同时间段内,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点极不相同,但是也并不代表这些研究热点相互隔绝,因为视图中同样有表示关键词连通性的连接线,而且关键词连接线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表示它们受关注的程度就越高,也说明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来说越重要。综合图2、3和表6的内容,可以从整体上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虽然建立较晚,但是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近20年来的研究既有持续不断的高频研究重点和热点,同时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需要,产生新的研究热点。结合关键词聚类结果和专业知识分析,可以归纳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经典著作研究,前者主要包括的关键词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后者主要包括:《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其中对人物主题的研究会因为时代变化有所波动,而对经典著作的研究却经久不衰。其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主要涉及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实践、科学社会主义、辩证法、异化、异化劳动等。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化、理论创新等关键词,相对而言在“三化”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较弱,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应对时代化研究有所加强。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涉及关键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毛泽东思想等,因此可以预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概念,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必将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热点。

表6 论文高频热点关键词分布(1998—2016)

图3 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Time Zone视图(1998—2016)

五、结论与启示

文章以 CSSCI(1998—2016)收录的引用马克思著作的2 773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论文为中心,使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近20年来马克思著作引用影响下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研究结果显示,马克思著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马克思著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被引频次高于其他经典著作,而且年度被引频次最高,从文献被引的角度充分说明马克思著作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非常重要。第二,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和国家的重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逐渐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引用马克思著作的高质量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近年来一直保持在每年300篇左右;相关研究领军人物和重量级研究团队也逐渐形成,使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年龄层次较为合理的研究梯队。第三,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很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通过关键词知识图谱可见,近20年的相关研究既有一贯的研究热点,也能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新概念新主张做出很好地阐释。

不过相关研究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第一,通过对马克思著作引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至今我国学术期刊的引文标准仍不统一,20年的后半段相较于前半段已经有长足进步,但是仅就马克思著作的引用而言,大量引用马克思著作(尤其是合集类文献)的论文不仅注释五花八门,甚至引文信息存在大量错误。这也亟需学术界达成共识,自觉自愿地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的学术规范,既方便期刊编辑也方便论文作者。第二,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式建立较晚,但是作为以马克思命名的学科,相关研究论文却并非引用马克思著作最多的学科,即使2005年学科建立以来,相关论文的增幅仍然低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主要是因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群体属性所限,群体数量虽然多,但是绝大多数被困于课堂,有心于研究而力有不逮。因此在保证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前提下,让更适合的人从事适合的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从而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著作马克思论文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马克思像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