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漏洞及隐私保护

2018-12-21肖贵灯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安全漏洞计算机系统漏洞

肖贵灯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漏洞分析

1.1 账号安全漏洞

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畅通无阻,网银账户、游戏账户、信用卡账户、邮箱账户等的利用使人们能够在网络中玩游戏、购物、收发邮件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众多网络运营商在网络上的服务也变得更加丰富。与此同时,这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趁之机,众所周知,在进行账户注册时,用户需要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对商家还是对不法分子,都具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而这就使某些不法分子能够通过安全漏洞来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这便会给用户的账户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进而造成用户的账户被盗、信用卡被盗刷等损失。

1.2 系统安全漏洞

计算机是人类不断发展而形成的结晶,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体验,但正是由于计算机是人类发明的,这也使计算机系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安全漏洞,而这便会给不法分子带来方便,许多不法分子都会利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来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攻击,进而在用户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获取到用户在计算机中存取的个人信息、账户等,这无疑会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同时,有些不法分子并不是为了获取不法利益,甚至还会怀着报复的心理去攻击用户计算机,这甚至还会在用户的计算机中植入病毒,这些病毒不仅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甚至还会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硬件烧毁等严重后果。

1.3 网络安全漏洞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互联网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互联网能够使用户够加方便的对大数据工具进行使用,从而使用户能够借助于互联网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帮助用户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用户还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游戏、娱乐等,但正是由于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特点,也为不法分子与黑客大开方便之门,他们不仅能够对互联网进行直接攻击,还可以在网页中植入木马病毒,当用户对这些网页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时,便会受到木马病毒的攻击,进而窃取到用户的个人信息。

1.4 智能终端漏洞

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使人们不再仅仅依赖于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获取,智能手机、IPAD等新型智能终端工具的使用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为个人信息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不法分子或黑客往往会通过智能终端中的安全漏洞来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窃取,例如,某些不明来源的软件安装包中就可能含有各种病毒,一旦用户进行安装,这些病毒便会对智能终端进行攻击,进而窃取到个人存储到智能终端中的个人隐私。

2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措施

2.1 加强账户安全防范

从上述安全隐患可知,目前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局面,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而加强个人账户的安全防范无疑是重中之重。现如今,许多用户在进行账户注册时普遍采用同一个手机号或账户,并且在密码设置方面也较为简单,这无疑会使这些账户的窃取难度大幅降低,进而给个人账户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因此,用户在注册账户与使用账户时,应采用不同的账户进行注册,并加大账户密码的难度,同时增设二级密码、刷脸认证、动态密码等防护措施。

2.2 加强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的应用

针对计算机系统漏洞与网络漏洞,要想提高个人隐私防护力度,就必须加强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的应用,一方面,防火墙能够防范绝大部分的外部攻击,从而极大降低了计算机被不法分子的攻击频率。另一方面,通过杀毒软件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查杀,以此防止潜在计算机病毒给个人隐私信息带来的威胁。

2.3 增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意识

面对当前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增强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意识是重中之重,正是由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意识的淡薄,才给不法分子与黑客带来可趁之机,因此,个人在对网络进行访问时,应定期清理网络痕迹,不上一些不合法的网站,定期利用补丁来弥补系统与网络漏洞,不给不法分子带来可趁之机。

[1]刘雅辉,张铁赢,靳小龙,程学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01):229-247.

[2]孟晓明,贺敏伟. 社交网络大数据商业化开发利用中的个人隐私保护[J]. 图书馆论坛,2015,35(06):67-75.

猜你喜欢

安全漏洞计算机系统漏洞
漏洞
刍议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控制
基于selenium的SQL注入漏洞检测方法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智能设备安全漏洞知多少
侦探推理游戏(二)
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计算机系统变革性研究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