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微阅读”现状的分析研究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
2018-12-21朱晓莲张韶磊宁波大红鹰学院
朱晓莲 张韶磊 宁波大红鹰学院
新媒体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发展而诞生的新的传播媒介,它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传播方式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其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从传统的纸媒到 “微”(电子)阅读。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而大学生作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已成为新媒体主要受众者。
1. 什么是“微阅读”
“微阅读”是通过移动终端或者电子平台获取内容信息的过程。目前学术界通过归纳三个基本特征:
1.1 内容短小精炼
文本短小精炼、图文并茂、零散呈现等特点,在“微阅读”时代,海量信息以碎片化的爆炸形式出现,相应地这也使得人们习惯于快速阅读字句、零散接收信息、便捷获取资讯。
1.2 阅读节奏迅速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手机媒体出现后,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获取信息,进行“微阅读”,阅读方式开始革新,向“更快速、更凝练、更便捷、更丰富”方向转变。
1.3 阅读时间零散化
“微阅读”促使人们把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得到新的充实。正是这种弹性的阅读时间带给人们较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效率。
2.大学生“微阅读”的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其中发放问卷共计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09份,问题设置从微阅读的投入时间、内容到大学生自身对微阅读体悟等十五个指标评价。
2.1 阅读途径的集中与时间段的随意性
调查显示,89.43%的同学使用手机进行“微阅读”,利用手机上的一些APP,如微博、社交网站、微信等,其中微博占42.68%,微信25.61%,透漏出学生阅读途径的集中性。在“你一般在哪些时间微阅读?”问题设置上,有54.07%同学选择“下课、排队等短暂闲暇时间”,52.03%选择“不确定,想看就看”;甚至12.6%“上课偷偷看”,可见大学生微阅读很大程度存在随意性。
2.2 阅读内容的广泛而繁杂
从“你欣赏微阅读的那些优点”来看,“资源丰富,获取便捷”占63.11%;“资源更新及时,更快捷地了解最新的信息”60.84%;“能及时与人分享”42.74%。从阅读的内容归类来看,新闻资讯、文学作品、科普知识、漫画、娱乐消遣所占比重达40%以上,一方面反映当代大学生知识涉猎的广泛。然而,在“本专业知识”比重却仅有17.48%,也从悬殊的比对中看到微阅读在专业知识啊方面的不足。
2.3 阅读投入的短暂而思考的浅度化
在“平均读完一篇微阅读读物的时间”上,“3~4分钟以内”达58.53%,比例远远超“5分钟以上”,可见读者对阅读投入的短暂性。在阅读效果的设置上,“仅是浏览”角色扮演达73.79%,而积极参与者和发布者分别是23.3%、2.91%;在对微阅读限制调查中,其中“很难精读,缺乏思考”“ 不易做笔记” “内容稂莠不齐”分别为34.3%、34.3%、39.16%;“短平快”成为当代大学生更倾向的类型,对长篇累牍的传统文学作品逐渐失去兴趣,阅读习惯的耐性和思考批判性逐渐出现退化。
3.当代大学生“微阅读”对策分析
大学生综合素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大学生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期,他们有想法、敢创新、自我实现意识强,但有时又缺乏判断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整合资源加大对学生阅读内容与阅读行为的引导教育,从而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而事半功倍。
3.1 转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固有方式,放大新媒体的优势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与大学生高度关注的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最大优势,找寻大学生最关注的新闻点,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
3.2 关注大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媒介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成爆炸式发展,快餐式的阅读逐渐使大学生产生碎片化浅层次的阅读习惯。引导大学生提升辨识能力与自我约束力,提升媒介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3 挖掘文学的素养与形式的新颖,将经典魅力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加强对中国博大精深传统的“文化自信”。在中国传统经典名著中蕴藏着极深的修身文化,如何将历史精髓的沉淀根植大学生内心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近期的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中,会发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以及“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就是将经典文化与当下传播形式完美结合。
[1]李丰,周维彬.解读、建构与异化:新媒体时代下微阅读受众分析[J].台州学院图书馆.2017(10);
[2]张立频.微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共存与互补[J].出版发行研究.2014(6);
[3]叶升蔚.大学生“微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2016(8);
[4]张颖,徐杨丽.“微阅读”时代高校大学生阅读行为方式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