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育改革背景下高水平运动队“省队校办”模式运行特征及优化路径
——基于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的实证研究

2018-12-21马玉芳杨国庆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垒球运动队竞技

马玉芳,杨国庆

(1.南京工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211800;2.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14)

近些年,竞技体育的改革问题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焦点。2017年两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强调“改革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1]。在体育改革发展中,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一个重点而又存在极强路径依赖的领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为了解决运动员发展中的学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模式,目前“体教结合”的模式主要表现在四种样态:“南体模式”“省队校办模式”“清华模式”以及“混合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深入,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赛事成为重要趋势,体育行政系统的职能更多地由“办”竞技体育向监管和体育公共服务转变,因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多种模式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诸多模式中,“省队校办”是一种较好的改革过渡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调动高等院校与政府的积极性,有效整合体育与教育系统的资源优势,同时引入社会和市场力量,激发竞技体育项目有序、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为例,作为典型的“省队校办”模式,该运动队两次获得全运会冠军,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形成了完善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提升了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同时为学校赢得了声誉,营造了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从结果来看达到了一种超越各系统单独作用的协同效应。基于此,以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为研究对象,对“省队校办”模式的运行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路径,旨在为促进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1 “省队校办”模式的内涵解读、理论依据与个案选择

1.1 “体教结合”与“省队校办”内涵比较

“省队校办”模式是“体教结合”的一种类型。“体教结合”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的一种模式探索,是我国针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职业转型“难题”所进行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尝试和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体教结合”较为典型的模式有多种,如“混合模式”,以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为代表。“混合型”模式是一种高校自主办队和与体育部门合作办队相结合的模式,这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南体模式”,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代表,充分运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建立了“训练、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南京体育学院汇聚了江苏省11支优秀运动队伍,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累计培养了15位奥运冠军,98位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100多位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练员[2];“清华模式”,该模式充分借助清华的品牌效应,以大学为腹地,横向与体育系统合作,纵向与清华附中和清华附小衔接“纵横相融”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曾经一度拥有26个体育项目的36支代表队,并培养了“眼镜飞人”胡凯、篮球选手曾令旭等体育明星人物[3]。以上这些不同的体教结合模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省队校办”模式是指把省优秀运动队放在高校中训练与学习,由高校提供训练场地设施、空间,运动队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有利于促进运动员文化水平的提高。“省队校办”模式“改变了以往‘体教结合’模式中高校和体育系统单兵作战状况,省队校办模式很好地把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共同投资,承担共同责任。”[4]因而,“省队校办”模式是一种更能激发体育与教育合作方动力的模式,是值得推广的体教结合新模式。

1.2 “省队校办”模式的理论依据

1.2.1 协同治理理论 协同治理源于系统科学中的协同论和社会科学中的治理理论,是新兴的交叉理论,更是对治理理论的重新检视。协同治理的本质是通过在共同处理复杂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协调,实现共同行动、耦合结构和资源共享,从根本上弥补政府、市场和社会单一主体治理的局限性[5]。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深化,多元协同治理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实现政府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善治”[6]。协同治理理论对运动队“省队校办”模式的形成有着重要启发:其一,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协同治理理论强调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动态性,运动队的省队校办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省体育局、学校、运动员、教练员等多个子系统,应对各子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动态性有清晰的认识。其二,从协同治理的实质内容来看,就是要各系统实现协同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省队校办”模式的核心也在于如何有效整合省体育局与高校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密切协作,从而达到一种超越各系统单独作用的整体效果,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其三,协同治理重视序参量对系统有序运动的影响,序参量在系统发生相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寻找并强化促使省体育局、高校等子系统采取目标统一的集体行动的序参量,对“省队校办”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基于协商一致的协议、合同等规范性制度文件正是促使“省队校办”模式形成并持续的序参量,影响着各子系统行为取向的一致性。

1.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马克思称之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7]。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追求,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在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8]。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忽视了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与体育训练和竞赛相比,文化知识的学习成为显而易见的“鸡肋”,导致大部分退役运动员由于缺少最起码的文化知识和必要的生存技能,在社会中很难谋得一个较好的职位,甚至有些全国冠军退役后也只有以看守单位大门或替人搓澡来赚取微薄的收入。作为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美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带有浓重的“体教结合”意味,美国运动员大都来自于各高等院校,他们在学校里不仅能够进行体育训练与比赛,还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习更多的文化专业知识,因而美国运动员退役后凭借文化专业知识在社会中立足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国运动员的“训学”矛盾是当前运动员培养的棘手问题,成为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羁绊。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而让运动员更好地接受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因素。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启发我们,寻求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才是解决运动员“训学”矛盾的关键,需要摆脱以往运动员培养的路径依赖,单纯地依靠少体校等以竞技为主的学校培养,由于受师资、环境的影响,很难给予运动员以文化知识的滋养。为了使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寻求高等院校加入培养体系中成为值得尝试的新途径。

1.3 “省队校办”模式的个案选择

南京工业大学“省队校办”模式源起于2002年,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省体育局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成立了南工大江苏女子垒球队,并一直持续至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在队伍建设方面由最初仅有1名教练和2名队员,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线队伍、二线队伍、业余队伍梯队完善的人才体系,培养了张丽霞、王兰等世界级垒球名将,健将级运动员20余名,一级运动员50余名,拥有多名奥运选手,国家队、国青队队员,实现了从“缺兵少将”到“兵强马壮”的发展蜕变。在各类国家级比赛中,垒球队获冠军9项、亚军6项、季军3项;在第十、十一届全运会上江苏垒球队取得了第六名、第三名的好成绩,特别是蝉联了第十二届、十三届全运会女子垒球队冠军,为江苏省、为南工大赢得了荣誉。依托女子垒球队,南工大成立了大学生垒球协会,先后成为“中国大学生垒球训练基地”“中国垒球教学培训基地”,被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别贡献奖”“中国垒球‘体教结合’示范高校”“十运会优秀赛区”等荣誉称号。2010年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女子垒球队引入常州市,进行“省、校、市”三方共建江苏女子垒球队,而“省、校、市”三方共建江苏省优秀运动队的这一模式尚属首例,为竞技体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基于南工大女子垒球队“省队校办”模式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有必要对其运行模式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为“省队校办”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2 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省队校办”模式的运行特征

2.1 建立协同共治的组织结构,形成多级管理体系

早在2002年,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省体育局就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在女子垒球队建设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协议明确规定由省体育局承担运动员教练员薪金、伙食费、参赛以及器材等费用,南京工业大学则主要负责提供训练场地、学生住宿、学习与日常管理,该规定能够有效整合双方的资源优势,充分激发体育局在训练竞赛方面的优势以及南工大在运动员教育方面的特长。由此形成了江苏省体育局和南工大共同管理女子垒球队的上位管理层,在双方共管的基础上又构建了对内领队与主教练双层负责的制度设计(图1)。

图1 女子垒球队运行组织结构

在运行过程中江苏女子垒球队不仅接受省体育局的业务指导,还得到了省教育厅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真正贯通了“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学校平台”的三方力量,打破了系统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了教育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在具体运行中,南工大垒球队建立了三级管理体系:第一级是成立了由分管校长为主任,体育部、教务处等主要职能部门一把手为副主任的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第二级是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由学校主管领导与体育部、教务处、学工部、招办、团委、纪委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学校体育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领导、组织、招生、管理、训练等工作;第三级是体育部及其下设的运动队管理办公室,主要是具体实施运动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9]。

2.2 有效整合资金、教练资源,以制度保证垒球队的训练与竞赛

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10]。虽然南京工业大学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大部分运动员都有一级、二级运动员证书,但如果要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训练与竞赛,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训练与比赛资金方面,南工大女子垒球队整合了江苏省体育局与南工大两方的资源,因垒球队仍属于省队,由省体育局提供教练员、运动员的薪金以及伙食费、参赛及器材等费用。在此基础上,南工大主要通过奖励方式对垒球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在教练员方面,主要由江苏省体育局负责教练员的选聘,下达年度竞技指标,并定期考核,遴选优秀的专业教练员提高垒球队的训练水平。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体教结合”模式由体育教师担任教练的窘境,大学体育教师担任教练有一定优势,但存在着专业化水平不高、所承担教学任务分散训练精力等方面的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制约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成绩的提升。由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必须要重视制度建设,这是系统走向有序的关键要素。南工大女子垒球队早在建设起步阶段,就先后制定了《高水平运动员管理规定》《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管理规定》《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场馆管理规定》《经费来源及管理办法》《高水平运动员竞赛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依据这些规章制定了严格的训练与竞赛计划,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女子垒球队的训练与竞赛的有序进行。由于制度完善、经费充足、训练有保障,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从2003年开始,到目前为止仅国家级层面以上的比赛就已经参加了几十余次,并多次获全运会、青运会、城运会冠军(表1),成为我国竞技体育改革转型的一种新模式。

表1 南工大女子垒球2003年以来重大赛事成绩

2.3 准确定位运动员角色,多种途径提升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在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建设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学生运动员”的角色定位。学校通过多方调研,由体育部会同教务处、学工处、经济管理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将运动员定位在工商管理专业,并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设计(表2)。课程设计依据普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课程围绕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课程性质包含必修、限选及任选,学分要求上通识教育课占据较大比重,并没有因为运动员的原因而过度降低培养标准。具体课程包括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等工商管理必修课程以及具有运动训练特色有关的课程,如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等。结合运动员的特点以及备战各项比赛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将垒球运动员单独编班,运用上午上课、下午训练,外出比赛训练后再集中补课的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制定了通过延长学习年限,采取完全学分制的学籍管理模式进行,并制定出一些奖励政策,对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减免一部分非主干课程的学分,以充分调动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和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强化专业课程教育外还重视垒球运动员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学校校园文化氛围等各种隐性力量提升运动员学习的积极性。

表2 运动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2.4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了贯通“大中小学”的阶梯层级人才体系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体育项目发展的根基,离开了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项目的发展就非常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乃至会威胁到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非常重视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建立了贯通“大中小学”的阶梯层级人才体系(图2)。值得强调的是南京工业大学的人才梯队主要立足于教育系统来建设与培养。首先从江苏省普通中小学体系中建立后备人才基地,打通晋升通道,这有别于以往的“业余体校—省队—国家队”的人才选拔方式,充分尊重教育和运动发展规律,保障学生运动员接受系统教育的权利。其次,通过南京工业大学的升学吸引力,为拥有较好文化水平和较高运动技能的运动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通道,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参与垒球运动的升学顾忌,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又确保了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为高校输送身心健全、素质全面的学生运动员后备人才。这种后备体育人才梯队建设的模式与美国非常类似,能够有效克服传统体校培养模式所具有的教育不足问题,更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图2 南工大江苏女垒后备人才梯队

2.5 以垒球为抓手,内外互动,建设运动友好校园

体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实力,更是一种精神。“女垒只给学校带来了金牌吗?不是!一所高校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她们刻苦训练、奋勇拼搏、团队协作的精神已经感染了学校每一个师生。”[11]南工大党委书记芮鸿岩如是说。事实上,女子垒球队的建设为南工大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高水平运动队,女子垒球队的入驻以及通过参与各类国内外赛事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围绕垒球项目,建设了符合国际比赛标准、堪称世界一流的垒球场馆,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学校的宝贵财富和硬件文化象征;同时学校依托高规格比赛场馆承办了诸多国内外的重大比赛,吸引了大量的运动员来到南京工业大学参赛,感受南工大的文化氛围。学校还积极围绕垒球项目资源创办了垒球文化节,为明星运动员提供展示的空间,运动员向业余垒球爱好者提供教学训练服务,吸引了大量普通学生参与,到目前已累计举办了12届。在垒球项目的推广和名人效应的带动下,南工大的体育文化不断丰富,各类体育活动不断涌现并成为常态,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文化氛围。学校还借助垒球队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垒球文化交流活动,与美国、韩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表3),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表3 南工大女垒国际交流活动

3 新时期高水平运动队“省队校办”模式的优化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有史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体育强国”,要求“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有效变革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步骤。从前面的阐释可以看出,南工大女垒为代表的“省队校办”模式有其诸多优势,促进了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是新时代竞技体育改革可资借鉴的体教结合新模式。但同时该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制度层面还不够完善与细化,运动员的角色认同度还不够充分,社会资本参与运动队建设的力度不强等等,因而省队校办模式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完善与优化,从而更好地形成不同系统整体的协同效应,推动竞技体育的长足有效发展。

3.1 完善“省队校办”模式的顶层设计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将省队、市队等优秀运动队伍交由高校来办能够较好地减轻政府行政部门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财政的压力,同时该模式也是强化社会力量办体育的重要实践。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制度方面的路径依赖与创新突破的障碍,很多优秀运动队特别是奥运项目运动队还主要集中在各级训练基地进行集中训练,而这些部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改革阻滞问题,因此,要从顶层设计上对“省队校办”模式进行整体规划,将合作方的权利与义务、运动队的激励与约束等进行基本的规定,坚定统一的“省队校办”模式目标,明确“省队校办”的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与转变,规定资金来源、场地设施等办队资源的供应方,有效保障与促进“省队校办”模式的顺利过渡,这既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实现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3.2 强化“学生运动员”角色的认知与行动

需要进一步完善“运动队”进校或组建队伍后的学生运动员的身份建设。1)要加强学生运动员自身意识的教育,要让其明确认识到自己的学生身份,要从专业的角度考虑自己的终身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2)学校方面要建立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制度设计,因为学生运动员毕竟需要进行大量的专业训练,同时还要经常参加一些临时性的比赛,势必会与普通学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考虑设立“弹性学制”,延长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而有效的学习机会。3)严把入口关,在运动员入校选拔中要建立严格的文化成绩标准。在美国,《业余体育法》成为美国高校发展竞技体育的指导和支持,在这部法律的基本指导下,美国高校体育管理机构对学生运动员的入学制度(招生制度)、学生运动员的学训矛盾解决、参赛制度、学业制度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约束和规定;NCAA在招生环节设立联合会全国招生办公室、招生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院校招生服务中心等招生管理机构负责各项招生工作[12]。美国的先进经验省队校办模式有着重要的启示,这就是严格把关运动员进入高校的质量,改变“重体轻文”的传统入校状态,这对于有效提升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角色认同、实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3.3 运动队定位多元化,促进多元效益的达成

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绝不是单一的培养高水平后备体育人才,高校往往看中的是高水平运动队的影响力、获得好的运动成绩以及明星运动员为学校所能带来的营销价值。因此要对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进行明确定位,并围绕定位进行有针对性地工作设计和任务执行。同时,学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必然需要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包括训练、参赛以及其他日常的经费保障等,然而仅仅依靠政府的补贴和学校的补贴,要么是难以维持运动队的正常运行,要么是给学校和财政支持主体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负担,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省队校办”模式需要将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实现既定竞赛目标的同时,能够促进其他多元效益的达成。如可以依托优秀运动队寻求社会的赞助,毕竟省队里有些运动员已经具有了较好的明星价值,运动队有着一定的市场价值,因而可以根据已有资源进行商业开发;还可以对学校举办或承办的体育赛事以及体育馆进行冠名等,从而在有效提升省队校办模式的资金来源之外,还可以达成其他社会效益。

3.4 建立学生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

“省队校办”模式强调运动员在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化解“学训”矛盾,最终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然而也恰恰是由于学生运动员的身份特殊,既要面对大量的专业学习,也要进行必要的、大量的专业训练,还需要时常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这势必给学生运动员带来了较大的负担,面对这些境况,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抵制情绪或厌学、厌训情绪。基于此,要建立较为可行且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在学校设立体育奖学金制度,根据运动成绩和文化成绩的综合考评设立减免学费制度等,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调动学生运动员克服双重压力的动力。不仅如此,还需要建立惩戒制度,对学生运动员的日常行为规范、文化学习等进行严格把关,达不到相应标准的应该给予禁赛、禁训、减免奖学金等基本的制度内容,促进省队校办模式的制度化发展。

4 结束语

在当前大力推进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省队校办”(包括市队校办)是一种较好的改革过渡发展模式,既是社会办体育的重要实践,也能很好地解决运动员文化不足的问题。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在“省队校办”模式中建立了协同共治的组织结构,形成了多级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了资金、教练资源,以制度保证垒球队的训练与竞赛;准确定位运动员角色,多种途径提升运动员的文化素养;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了贯通“大中小学”的阶梯层级人才体系;以垒球为抓手,内外互动,建设运动友好校园。虽然“省队校办”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此提出了新时期完善“省队校办”的顶层设计,强化学生运动员角色的认知与行动,运动队办队定位多元化,促进多元效益达成以及建立学生运动员及关联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等优化路径。

猜你喜欢

垒球运动队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棒垒球不满回归之后又要被踢
高职院校运动队建设问题与对策探究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花与竞技少女
扔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