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瞪羚”应该怎么养?
——是从外面买,还是自己养

2018-12-21秦凯风

当代陕西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新区陕西人才

◎秦凯风(本刊记者)

养瞪羚,要从小开始,要有钱、有地、有生态

陕西为何要重视瞪羚?

经济、科技“两张皮”,科研成果“东南飞”。这种科教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的困惑,使代表新经济的瞪羚被寄予厚望。一批依托本地科教优势成长起来的瞪羚群,必将成为陕西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

去年,整个陕西一共66家瞪羚,虽然西高新的瞪羚数连续几年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位于前十,但相较于有650家瞪羚的北京中关村、名次不断跳跃攀升的武汉东湖,陕西瞪羚的优势实在不够明显。

瞪羚要成为陕西新经济的发展引擎,数量、质量都要提升。怎么养?答案是建立完善的制度、系统的生态。

是养羊,还是买羊?

如何提高一个地区的瞪羚数量?两条路——外引和内培。

自2016年以来,省上一再提出要“培育”瞪羚企业,各地市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认定措施,但部分地区却是任你千言万语,我自有应对:要备案?我选几个成长快的报上去,管他是不是科技企业!要加快步伐?我去招商过来几家,先凑凑数!

这种理念,对于瞪羚的成长很不利。

《当代陕西》调查发现,高新区是瞪羚培育最重要的平台,但陕西部分区域主要依靠外引来弥补瞪羚的数量。

外引本身并无好坏之别。相对于陕西的外引,北上杭深大量瞪羚、独角兽企业主要是内生,这源于他们创新创业生态的优化。

长城战略咨询西安公司副总监、西安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欢认为,这和一个区域创新创业基础环境所处的阶段有关。陕西相对来说,创新创业生态还不成熟,需要外引壮大力量,但同时不应忽视内培。

为何要重视内培?从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在外布局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很注重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有部分企业为了上市的通道、或者更加容易获得的应用场景,去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完成目标之后就又搬走了,对于当地产业的提升并没什么大作用。”张欢说。

养羊,要有钱、有地、有人,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瞪羚大多是刚跨越过“死亡谷”。创业企业多了,瞪羚就有成群的潜力;企业成长的路上,如若有外力帮助,也能让瞪羚更多。这个帮助,除了钱、地、人,还需要机制和生态。

一个良好的生态,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创业者也会倾心。“早些年,我真是觉得创业园太好了!啥都给企业做,还有各种类型的培训咨询。”奇维科技副总经理周丽娟说。而如今,一些企业却反映,创业园对创业企业的辅导有些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不仅如此,本地的很多企业获得感不足,对本土自生的创业企业的关心比不上招商来的大企业。”西安一家独角兽培育企业负责人认为,为什么创新创业氛围不够?企业成长初创期普遍靠自己熬过来,之后才有政府和资金的青睐。

如何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周丽娟举了深圳的一个例子。“我们在深圳也有业务,当时赶到税务局已经12点多了,需要办的东西也很麻烦,就让财务去楼上看看情况,没几分钟就回来说办好了,中午有人值班。”她说,当时很感慨,进门就是免费的打印复印,流程指示一目了然。怪不得都说深圳的环境好,在小事和细节上和我们立分上下。

可见,为瞪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不仅只是给企业提供一处办公场所,不仅只是企业成长后再去重视。需要的是,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使整个地区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起来。

因为不管是买羊还是养羊,一个吸引企业、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都很重要。买羊的同时,对自己已有的羊不放弃,内外一起发力,瞪羚才能有集中爆发的希望。

毫无疑问,对于科教资源丰富的陕西,自培瞪羚的基础已具备,自培出来的瞪羚与当地的黏合度更高,一旦相应的培育机制建立,成群的瞪羚会成为带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是独行,还是一起跑?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的认知里,人才都是瞪羚企业最不能缺少的。

“一家成功的瞪羚企业必须具备两种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省科技厅副厅长史高领说,技术型人才决定企业的高度,管理型人才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对于瞪羚企业来说,管理层的理念、眼光和方向至关重要。

陕西的创业者,大部分是做技术的,这是优势。“但同时做技术的人,并不一定适合做企业。”时任西安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吴峰说,陕西企业家和沿海的企业家相比,商业眼光和理念还有欠缺。

那就合伙。“我们推荐合伙制,在公司的管理层有做技术的,有做市场开发的,有做商业运营的。各司其职,发挥优势。”张欢说,做好企业需要一个配合完美的管理团队。

西安图迹科技就是合伙创业成功的瞪羚之一。“另外两个创始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很厉害,但他们是科研人才,对市场并不了解,所以需要一个既了解电力又懂销售的合伙人,而我对电力行业十分熟悉又干过销售。”创始人之一王喆认为,企业的管理层要有共同的目标,也要有所分工。

培育瞪羚企业,除了关键的管理层次,还需要源源不断地供应科研人才。但是,除了西安,陕西的其他地市最苦恼的还是人怎么引进来,引进来后怎么留得下。

宝鸡烽火诺信科技有限公司是宝鸡的一家瞪羚企业,主要做军用和民用天线,去年曾经招聘了几个研究生,但这些研究生上手之后,又都相继辞职离开了。

总经理程智辉说:“不全是钱的问题。我考察了一下西安的一些和我们从事同样产业的公司工资情况,我们很有竞争力,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愿意到人流信息流集中的地方。”

怎么破解高端人才缺、来了却留不住的问题,除了地理位置的客观条件,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努力。

“留住人,就要营造让他们想留的环境。”安康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谭祥美认为,安康地理位置不佳、科教资源不够丰富,但在引才留人时,打出来的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招牌。

对所招商的企业进行分类聚集安置,在引进人才方面也舍得下本,对于带着项目来可以转化的,给了“三个一百”政策:一百平方米的公寓,一百万元的启动资金,一百平方米的中式厂房,去年落地的陕西安康三航纳米科技王志平,陕西东方瑞邦科技刘泰远都是此项政策的受益者。他们带来的项目也被寄予希望成为瞪羚。

周丽娟说,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老板有多能,最重要的是老板能不能带领企业核心团队向前走。奇维科技现在130人的员工队伍中,10年以上的员工有四五十人。这也是奇维科技能够不断向前奔跑的保证。

是给钱,还是给环境?

对于一个有技术、有人、亟待开发新产品、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还缺什么?钱。

要想成为瞪羚企业,跑起来,资本的助力不可少。但陕西瞪羚企业培育中最大的短板却是资本。

和东部地区相比,陕西的资本市场不够活跃。陕西企业家的理念比较封闭,资本进入企业会降低他们自己的话语权,有些并不愿意接受外来的资本。

“但只有实业+资本,企业才能越来越强。”

但现实是,资金短缺、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障碍。“很多初创企业不好筹钱、筹不到钱”“没有资本市场”。

中小型科技企业在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等方面都具有高风险,而且大多规模小又缺乏抵押担保。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特点,决定了信贷资金青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有的银行给企业贷款,考虑的是企业的身份而非发展潜力,比如只考虑大的国有企业,尽管这个企业有可能在赔钱了,而初创企业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某高新区科技局局长认为,这种思想根深蒂固。

2018年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显示,瞪羚企业逐步向轻质化发展。固定资产在瞪羚企业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14年的11.4%,下降到2017年的6.3%。

固定资产下降,对于传统的抵押贷款融资来说,瞪羚企业所能抵押的东西越来越少。

“我们有专利、有知识产权,但这又很难抵押,银行说不好估值,也就不做质押了。”杨凌翔林科技总经理徐文泉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省开始推动发展专业科技银行。2012年西北首家科技支行——长安银行西安高新科技支行挂牌运行。迄今,已有近20家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活跃在各地高新区,为科技资源、产业需求和金融资源专业化对接提供资金助力。

据了解,2010年陕西就出台了《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今年1至10月,陕西省专利权质押贷款总金额23.54亿元。

不少地区已经打开视野,对本地的资本市场进行改善、扩容。西安今年9月发布的“创投十条”,提出到2020年,新增创投机构1000家以上,吸引国际、国内高层次创投人才2000人以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安康高新区设置了1个亿的天使基金,专门服务中小创新型创业企业。

钱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单是锦上添花,政策也是如此。打造一个培育瞪羚企业的陕西生态,武汉东湖的模式可以借鉴,比如建立一个瞪羚开放共享的平台,这个区域的瞪羚企业中的人、技术以及外来资本可以借助平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高新区陕西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