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抢抓历史机遇,做强城建特色
2018-12-20王召东
王召东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調研指导工作时明确要求河南要努力打好四张牌,即: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中,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蕴含着巨大潜力,截至2017年年末,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50.16%,正式进入城市时代(虽然这一跨越比全国进程迟到了6年,还落后全国平均水平8.36%。)。
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上,要求全省上下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基于河南省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发展不充分。
王国生书记强调,想要推动河南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是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落实国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一副、四轴四区”的发展格局。郑州要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个高标杆,全面展开覆盖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地的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同时提升洛阳的副中心城市功能。培育壮大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发展一批县城增长节点。
二是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强城市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必须坚定扛起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破解“三农”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还是河南省为全国做贡献、让中原更出彩的重要体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国民教育体系看,高等教育位于顶端、出口位置,整个教育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必然要抓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城建”命名的高校,我们深感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责任重大。近年,我们找准学校的自身定位,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城建大学。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遵循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面向土木工程领域和住房城建行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融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主动参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等重大建设举措。
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推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应用技术型和职业化、个性化、多样化、国际化、卓越化的育人思路,推进实施“校企行政四方联动,学产研用立体推进”的“4+4”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主动适应建设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综合素质优秀、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的专业技术人才。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新工科实践。一是打造城建特色专业集群。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形成了建筑规划类、土木交通类、环境生态类、信息与数据科学类专业群,覆盖土木建筑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城建特色专业集群。二是深化专业改造提升。围绕产业发展,建立专业建设与动态调整机制,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我们与中科曙光科技公司共同开发了数据可视化课程等10门核心理论课程以及准职业人导向训练程课等6门实践课程;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上申报遥感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城市管理专业。目的是使学校的城市管理专业能够建立在城乡建设全产业链基础之上,并整合大数据、遥感科学,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专业的改造提升顺利和满足了传统专业转型、改造和升级对相应工程人才的需要。三是抓好专业评估认证。在住建部开展的土建类6个专业评估中,学校4个专业顺利通过评估。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全省第1个通过评估,其他3个都是全省第2个通过评估,拳头专业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在科技创新引领和社会服务支撑方面,建立健全了管理规章制度,搭建了校级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支撑平台,形成了一批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
成立河南省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水体污染防治、污染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安全研究。在平顶山市湛河治理工程中,实验室成员针对湛河水质情况,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湿地方案,已经落地实施,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成立河南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中心,重点围绕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建筑垃圾、矿山尾矿等同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等研究,在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建“百城建设技术研究院”,主动融入和服务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同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县市中的舞钢市、汝州市等市县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开展项目评审,立项资助调研课题。由上百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博士教授服务团”,以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对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各县市的工程实际需求,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工程难题。
依托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平顶山分中心和城市生态研究所,开展生态湿地科学监测、精准扶贫、文化遥感等实验性监测,对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监管进行了研究。
与省住建厅合作成立河南省城乡规划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对城乡规划、房地产等大数据进行研究开发,尝试建构全省城乡规划大数据体系,初步取得了进展。
BIM技术中心在抓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创新和服务。BIM是装配式建筑的支撑,也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BIM应用到高速公路、大型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学校BIM中心培养的学生,在国字号企业人才招聘中供不应求。学校城镇综合设计院和市政学院共同参与的兰州市新水厂项日,一次性建成可供水100万吨,规模居全国第一,其在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运维过程中均引入BIM技术,有效提高了各环节的质量保证。
另外,我们组建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工程实验室,工业同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中心、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学院、坝道工程医院河南城建学院分院等顺利起步运行。我们相信,通过“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一定可以营造出一套以高质量的创新服务、培育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那么我国的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已经走到了舞台中央,有些领域已经走进无人区,正在开拓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我们学校的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处于起步期,成果还不够丰富,质量有待提高。我们坚决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发扬焦裕禄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事业发展高质量,埋头苦干,不断前行。我们有信心在加快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中出现更多河南城建学院的身影,奉献更多成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