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主动作为,选准方向,书写百年师范教育新篇章
2018-12-20王洪彬
王洪彬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学校出彩的举措,努力培育和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原更加出彩的洛师新篇章。
主动作为,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高质量
(一)在党的建设方面
一是创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制。坚持定学习专题、定学习时问、定学习方式、定考评机制等“四定”学习制度,坚持专题教育与办学理念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常规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四结合”,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以致用。2016年12月,学校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作为全省高校唯一代表做了典型发言。2018年学校已开展了9次集中学习,以提升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二是创新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机制。实行“对谁负责向谁述”和“服务谁,由谁评”,各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面向校党委考核组和本单位师生进行述职,并采取A票(中共党员使用)和B票(非中共党员使用)形式进行民主测评,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和制度建设年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调查,建立了常态化的作风督查机制;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引领,修订完善了200余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同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和作风保证。
(二)在事業发展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坚守百年师范,振兴教师教育,形成了基于协同育人联合培养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办的名师实验班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连续七年获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打造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洛阳模式”,被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连续13年开展“全科顶岗支教”教育援疆,受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充分肯定,并被《人民日报》《中国教师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豫西地区40%以上的基础教育师资、38%的中学校长、56%的中学教学名师都是学校毕业生,为豫西基础教育做出了贡献。二是学科建设成效明显。自2016年以来,学校连续入选ESI数据库排行榜,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是全国25所师范类高校化学学科入选ESI前1%的唯一一所师范学院。旅游管理学科进入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行列。三是文化育人特色彰显。坚持“三全育人”,构建了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打造了河洛文化主题校同,建有中国石画馆、中国三彩艺术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地契博物馆等特色馆藏,开设有河洛文化系列校本特色课程,开展系列研习和传播河洛文化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四是艺体教育亮点纷呈。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参选的3个节日全部获得一等奖,获一等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合唱作品《美丽中国》亮相2018中国艺术教育博览会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艺术成果展;在全国第十三届全运会中获得3金2铜,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中获得3金1银9铜,名列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第一;2018年7月,学校受教育部委托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取得团体第五名的突破性成绩;近日,学校体育学院2011级学生李玥瑶在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上,获得女子武术散打52kg级别金牌,为河南、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五是社会服务扎实有效。打造了洛阳论坛智库品牌;开展大运河文化研究,成果被《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等整版报道;教师志愿服务扶贫项目荣获2018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表彰;编纂发布了《河南自贸区蓝皮书(2016-2017)》《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蓝皮书(2016)》;积极开展“五位一体”精准扶贫,被《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等报道。
选准方向,书写教育出彩的洛师新篇章
(一)引领服务基础教育
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做精做特教师教育,发挥百年师范教育育人优势和特色,依托学校获批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实验区、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教师;打造好国家、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和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基础教育培训优秀师资;创新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洛阳模式”,培养“下得去”“教得好”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全面引领服务基础教育。
(二)完善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深入开展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好“河洛文化”主题校园,进一步丰富完善育人景观,提升育入水平;丰富学校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洛阳铲博物馆、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文物陈列馆等特色馆藏,建好8个省级河洛文化研究平台,增强育人功能;筹建河洛体育博物馆、河洛音乐博物馆、陶瓷博物馆,使之成为育入场馆和中小学游学基地;开设河洛文化特色课程,将河洛文化概论纳入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以新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培育一批卓越人才。出版大运河文化带洛阳部分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产出系列科研成果,纳入课程体系,转化为育人资源,提高科研育入水平。
(三)打造艺术体育教育新高地
实施“艺术学科繁荣计划”,进一步凸显艺术学科比较优势,使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数量和艺术研究成果继续走在河南高校前列,打造全省艺术研究的高地;建好中国石画艺术馆、三彩艺术馆等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特色馆藏;建好文化艺术创意众创中心,大力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美术,形成三彩艺、版画、剪纸等代表性艺术团队,打造文创高地;依托河洛文化,开展舞蹈、音乐、油画、版画、剪纸等艺术创作,在全国艺术展演等赛事中继续取得好的成绩;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体育育人理念,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在世界和全国重大赛事中更加出彩,打造艺术体育教育新高地。
(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大力实施学科引领战略,加大对ESI学科、省特色学科、省重点学科支持力度。化学学科继续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2~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河南省特色学科进入二期建设工程。
(五)打造援疆“硕果工程”
全面实施教育、科技、旅游、生态“四位一体”援疆“硕果工程”,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贡献。
(六)培育特色科技服务体系
坚持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融入行业进步,形成特色科技服务体系。在旅游方面,利用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旅游管理河南省特色学科及相关省部级科研平台,开展专项研究,承担地方政府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人才培训等,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在枣科学方面,发挥河南省枣科学研究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盟主单位作用,积极开展枣科学研究与应用,培育国审枣新品种,开展推广种植等;在公共文化方面,办好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定期编制、发布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报告及《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蓝皮书》,出版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相关刊物,打造高校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