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2018-12-20倪凯军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牛奶习惯意义

倪凯军

交流讨论计算教学中的现象

国培组织了“计算教学”的专题培训,在同仁们的交流中,对计算教学有着相同的意见。课改前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全球最高,课改后我们的学生计算能力(口算和笔算能力)严重下降。综合起来,学生计算作业中易出错的几种情况如下:1、口算不强,基础较弱。如不会背乘法口诀等。2、习惯不好,粗心大意。抄错数字、算式、符号,书写不规范。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懒惰只管完成任务,不细心读题,从而造成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未找出隐含信息等导致;还有的为了完成任务,家庭作业直接用算器。5、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学生主要依赖感性经验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在计算方面则看到题目变化了,仍旧以旧经验解决问题;如:学生学习了500÷5= 480÷8=的口算除法后,练习中加入300-6,很多学生的结果是5。6、不良学习习惯(包括书写、审题、检查、检验)。

计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计算活动的参与,它影响其它内容的学习,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发展。如何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是我们教育人应思考的问题。本人根据理论学习结合实践谈点策略。

计算教学的策略

1、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模式

(1)课改前计算教学训练单调枯燥,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新课改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高度融合,去掉原来的应用题部分。所以创设情境,呈现生活化的情景,寻找身边的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比较重要。德外的副校长讲座《让计算课堂动起来》感受很深。教材是静态的,课堂是流动的,要作教材的开发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思维实际灵活、创造性处理教材。呈现教学信息也要灵活化,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如:学小数加、减法,让学生任意写小数,然后自己组成加、减算式,进行合作学习。(2)开放计算教学过程,注意算法的多样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算理。充分运用学具,加强直观积极参与,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眼看一看、动耳听一听调动各种感官活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巩固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分层练习。(4)让学生学会总结、优化算法。对算法只求多,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要给予指正。要让学生掌握思维层面即质上提升的算法。

2、教学中的几点具体的策略

(1)课堂每个环节设计,都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低段巩固练习时,设计改错题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富有生命的动物形象。班级中小组竞赛,评出“计算明星小组”;进行个人积分评选“小小计算能手”等活动。编“儿歌”、“顺口留”让学生熟记数学概念、规律、法则。

(2) 训练口算,提高基础能力。

训练密度加强,每天上课前用二、三分钟进行口算接力,持之以恒。我们中江县的学校用好《口算练习》.低年级熟记“10以内的加减法”、“进退位减法”、“九九乘法表”。中高年级熟记25×2=50、25×4=100、25×8=200、125×8=1000等特殊算式的结果;=0.5、=0.25、=0.75 … +=、—=…等式子。

(3)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融合“数的概念”、“运算意义”的意义的认识。比如“9加几”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20以内数后组织的学习活动,教材主题图呈现如下情境:盒子里放了9盒牛奶,盒外放了4盒牛奶。启发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盒牛奶?”学生通过主题图的认识,借助“加法的意义”理解,认识到“一共有多少盒牛奶?”就是将两部分牛奶合起来,用加法。9+4可以从加法的基数意义理解,從一个开始依次数完;也可以从加法的序数意义入手,即从9盒开始依次数完盒外的牛奶。数一数的方法与加法的意义相融合,同步揭示算理。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盒子共有十格,再放一盒就满了,正好十盒。加上盒外剩下的3盒,一共13盒。学生借助“合并”过程的理解“凑十法”的原理与意义。

完善直观操作-表象操作-抽象分析过程,让学生理解算理。比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教学,通过画图、折纸等方式,引导学生从“统一分数单位”角度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激活已有知识、经验横向意义联接,理解算理。比如“12×3”教学为例,借助主题图观察,引导主动探索多种方式中,学生形成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算理的逐层理解:一层是乘法意义,结合操作活动,激活学生原有认知12×3的实质:求3个12的积是多少?12+12+12=36;二层学生借助“位值概念”,进行数的有机“分拆”。使学生理解计算12×3时,可以先算3个10是30,3个2是6,再将30与6合起来就是36.通过上述两层次的原有知识、经验的激活与发展,学生对12×3的算理形成自我认识体验。

注重算理的迁移,类比与拓展来理解算理。比如小数乘法中,0.5(元/千克)×8千克就通过买卖问题中,货币单位转化获取最初直观的认识。进而结合“位值制”原则,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进行分析,并在多个例证中应用。使学生对整数乘小数“算理”与整数乘法“算理”相通。

(4) 日常入手,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校对习惯。一是题抄完后,与原题目中数字、符号核对,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数学与横式上数字核对,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数,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审题习惯。一看(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选择合理运算方法);四算(认真动笔计算)。

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习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养成自觉寻找验算方法的验算习惯。作为计算过程一个重要环节严格要求。

(5) 重视估算,培养能力。

估算促进学生对数感的形成,渗透估算意识和方法。采用“估算--计算--验算”模式。让估算最终指导后面的计算,学生认识到估算和精确得数相近,起到验算作用。

(6) 重视错题分析。

借鉴语文老师批改作业方法--写评语。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错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知识加深认识巩固。大部分都错的题集中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对少数学基础差的,教师多花时间在课后辅导,要学生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每天作业中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经常错的题目,类似题目作为学生课堂测试题,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猜你喜欢

牛奶习惯意义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上课好习惯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神奇的牛奶树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