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
2018-12-20伍刚
伍刚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多媒体设备在各个教育阶段得到了有效应用,网络环境下我国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网络渠道不断拓宽的同时,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学是当前比较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育机构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點和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开展有意义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
引言:
德育始终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途径,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过程中,利用网络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在网络教学趋势下,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业,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案,注重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效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才能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
一、健全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平台
注重德育教学,要从细节问题抓起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职能,定期优化网络管理系统从小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创设良好的德育平台,能够帮助小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我国网路管理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政府必须完善教育信息化道德法规,尽快出台网络文明条约。当前某些地区还存在“黑网吧”的问题,严重危害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大网络监管力度,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防止未成年人受到害。政府应加强公共财政投诉力度,拓展网络活动范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社区内也应部署未成年人网络活动中心,当地政府应鼓励小学生多阅读一些具有道德意义的电子书籍。
二、整合优化校园网资源,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校园官网作为学校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校园网络具有开放性特点,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增进师生交流,创设有效的教育平台,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每个小学应增设教育工作专栏网页,加强德育知识宣传,小学德育开设了专业的网络教育阵地,在确保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引起多人关注校园网络。能否建设成功的德育专业网站不仅关系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纵观当前小学网页建设质量可以发现,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而开设网页,使网页缺乏有深层次的信息,很难发挥网络渠道的根本优势。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核心阶段,学校应该加大德育教育力度,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学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班会、品德课的构建来引导小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而非单纯的游戏工具,使小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养成自主管理的意识。为了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在网站设计上还需要关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亲切感与人文关怀,能为小学生做出实际服务。将文明道德现象上传至网站页面;为了将枯燥的故事转化为具象生动的画面,教师可以在网站上创设单独的留言页面,使小学生能主动留言心里的想法或者疑惑,有助于小学生群体与教育工作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优势,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家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教育力度,或者定期开展家长会,使家庭树立先进的道德理念,掌握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通过提升家长的思想素质来确保子女具备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道德示范作用,为孩子树立道德榜样。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模式,延伸了家庭的教育空间。家长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借鉴先进家庭德育的成功经验,开拓视野。小学生天生热爱游戏活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生通过网络媒介能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减少学习压力,得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某些家长对游戏功能存在一定的偏见,未用正确的观点看待游戏活动。家长应正确看待网络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提升自身修养,而不是简单的训斥,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游戏生产商应严格掌控游戏规则、内容及运营方式,社会也应发现游戏的价值,而不能以商业利益为目的,一味地强调游戏市场占有率,而缺乏人文关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数小学生对说教式的德育模式存在抵抗情绪。传统德育模式存在单一化、死板、单向性特征,降低了德育效果。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传播方式上存在亲和化、娱乐化等特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能为小学生提供休闲娱乐的平台,解决了传统德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家长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开展亲子互动的游戏活动,在增进子女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德育目标。
四、开展网络心理辅导
互联网的优势为心理辅导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辅导环境,并可避免羞怯心理。在网络环境下的对话交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向老师倾诉自己真实的想法,可以坦率地对老师的教学提建议;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网络,指出他的缺点,对其提出希望和要求。在节假日,师生之间可以群发邮件、电子贺卡,互送祝福,同学们会感到班主任、班集体是情感的避风港和加油站,另外可以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变化。
五、结束语
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以上点滴只是我的初步探索,还需在实践中反复检验不断完善。只有永保创新的思维,才能切实地利用好每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使班级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婷,权玲玲.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4):263.
[2]李梅.浅谈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16(12):71.
[3]王洁琼.信息时代下小学生德育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9):90.
[4]何柚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生德育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