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行于时代夹缝的精神嬗变

2018-12-20周其伦

神剑 2018年6期
关键词:底片张家爱情

周其伦

《爱情底片》是文清丽最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这部长达25万字的作品,以热闹纷繁的京都艺术学院为宏大背景,刻画出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20余年的时代沿革和精神嬗变,在非常宽阔的艺术场域内展现出以汪哲为代表的一代人曾经的风姿绰约和之后各奔东西,浑然一幅栩栩如生的校园生活世相画卷,鲜活自然亲切如初。

生活是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从这个理论生发开去,可以清晰地瞻望到文清丽在小说作品中的前行轨迹。由于她所具有的军旅生涯和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这就让她的小说创作多了一种不拘一格的艺术韵味。这些年里,我读过她的多篇小说,时常可以从她细腻的文字中去触摸到这位很有创作实力也很有艺术成就的作家那火热澎湃的内心。她的很多作品都给我感情细腻、文字真诚和表达柔美的印象,我从她的叙述中,一次次感受到她非常珍惜对人间真情实意淋漓尽致的描绘,比如家国情怀,比如相互爱恋,比如骤变的时代抑或复杂的社会。在这些个庞大的群体基准与渺小的个人诉求之间那种错落有致和无法兼容拉锯中,往往都有着她很独到的描摹。她特擅长在人性的把控和拿捏上,既有一个军人严肃的一面,同时更有她对某个个体张力的非常活泼大胆的思考,这些潜质就使得她的大部分作品,不再如我们过去比较常见的军旅题材那般色彩单调。

在《爱情底片》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处心积虑进行着大胆踅摸的文学企图。实事求是地说,我刚拿到《爱情底片》时,一度特别不看好这书名,感觉有点泛,按我的设想是不太容易出彩的。因为平时我们在阅读海量的文学作品时,每每一说到爱情,其艺术的关照和赤裸裸的生活之间彼此往往不搭界,个中的真实状态很难能够通畅地对通与对接,加之诸如此类的题材在前些年的甚嚣尘上,也多多少少地败坏了我们的阅读兴味,因此一看到这类题材的作品,在感官上第一个感觉就有些反胃,几乎很难相信现今的作品还可以写出那种我们所期许的返璞归真和两情相悦。可当我读完《爱情底片》后,我的这个观点多少有了一些改变,我对文清丽流淌在文本中的自信和她努力地在艺术创新上的恣意,不由得油然而生出一种特别敬意。《爱情底片》很真诚地呈现出时代流变中社会喧嚣的本真情态,并且锲而不舍地让这种触目惊心的本真,行云流水地宣泄着,这就打破了“爱情”题材惯常的无味,客观上给人一种新奇的愉悦。

《爱情底片》的主人公以汪哲为中心,把从工厂、军营、机关等社会各个层面,携带着各地世俗烟火,进入梦想中的大学校园中的一群青年男女描写得很充分。作品对他们在京都艺术学院求学中的渴望、激情、追名、逐利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演繹,这就有了艺术考量上的宽度。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的20余年,是我们所面临的时代进入飞速发展变革时期,人们穿行于这个风驰电掣的时代时,或多或少地受到的洗礼和磨砺,在作品中都有着景深宽广的全景式的展现。

故事以女军人汪哲为基点呈复合式线型铺展,主线是汪哲和张家伦的惊天动地的爱情。在这一元素的引领下,汪哲与几个同代青年男女的微妙关系则成为延伸情节的副线。作者很纵情地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替变幻的画布上任意涂抹,把这场大戏的舞台点缀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汪哲是一个因为家庭的重男轻女一出生就不遭人待见的女孩,高考落榜后只有“土地、种子、缝补、生儿育女、喂鸡养猪,做一个贤妻良母”这些农村女孩的日常词汇时时煎熬着她,幸好有欣赏她的语文老师的一封推荐信,她走进了军官编辑张家伦的家去当一个小保姆,城市这个喧腾而又古怪的精灵才一下子走进了她的内心。光怪陆离的都市、喧嚣浮躁的校园、欲望横流的男女,这些灯红酒绿的元素最终还是在汪哲的灵魂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作家以普通人的视角去平行叙述,很真诚地通过还原汪哲与张家伦来往的书信与日记去打量人物的内心。

圣女一般的汪哲也有凡人所不堪的一面,她爱张家伦胜过爱自己的生命,但她做梦也没想到张家伦竟然会背叛她,并与某军医院的女护士有了肌肤之亲;她忍受着他的情感背叛,还飞蛾扑火一般地在明知张家伦身患绝症,来日不多的情况下不管不顾地与他领取了结婚证;但她内心里也时常爱着江天,爱他的满腹才气,爱他办事的八面玲珑,甚至爱他情感火热的巧舌如簧,她在江天面前还一度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渴望。正是因为作者这样平行的温情叙述,才表现出作者艺术刻画上的真诚。同样,作者还多角度地刻画了纯真清白与放荡不羁的交织缠绵,活生生地展示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变革中,处于变革夹缝里的莘莘学子的精神嬗变:漂亮任性、敢爱敢恨的官二代千光;心胸狭隘、自我感觉良好的京都少妇张韵依;飞蛾扑火、为爱殉身的话剧准明星刘虹,成熟内敛、敢于拿婚姻当着人生跳板的刘娴淑,正所谓佳丽云集,环肥燕瘦,精彩纷呈。

她们与汪哲的关联,她们之间的趋之若鹜又各怀心事的表白和思忖,都被作者表现得意趣横生。作者尽可能地表现出人性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让涉世未深的学子们在人性挣扎中得到了最彻底的坦露和心灵曝光,作者在检视每个人物的内心幽微时,还最大限度地写出了他们对青春岁月的怀恋与反思。作者没有简单地从法规的角度去评判,也没有站在貌似道德的制高点去进行激烈的臧否,而是真诚地用动情的笔端,勾勒出人性深处的呐喊与挣扎,有情有义地表达出每一个弱小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历经的沧桑与无奈,让“爱情”这张颇为神圣的“底片”得到了最为真实可信的曝光,还原了它质朴的底色。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还生动地表现了这群来自各地的青年人初到皇城根时的惶恐,写出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爱恋中的躁动与不安,人物关联的线条舒展,艺术表达的维度多重,整部作品有了视野极度开阔的解读空间。主人公汪哲如同我们解读作品的抓手,她的言行颦笑和思绪连连承担起了引领我们对时代回眸穿行的重任,在她极富情感勾连的游走中,我们认识了和她爱之深恨之也切的男友张家伦,认识了对她念念不忘的学长江天,还间接地认识了那位自始至终从未睹其尊荣的李姓官员。同时,我们还认识了与汪哲接触多多,纠葛不断情感也从未断的千光、刘虹、张韵依、刘娴淑等大学姐、小学妹。都市生活的富丽堂皇和精神皈依中的浅薄浮躁一一罗列,同时也有对偏远乡村军营里热血男儿的忠诚卫国的悲壮速写。故事场面的切换便捷自如,人物心理的描写幽微毕现,在作者这样多叙述角度、多表现手法轮换使用的表达中,淋漓尽致地揭示出现实生活的多重色彩,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作为女性作者的文清丽对这一点一定是特别有心得。在她的巧妙运作下,她笔下的这群以“艺术”为名义巧笑盼兮各显身手的女人们,演绎出来的却是一场活色生香的人生大戏。而作者却非常注意把握住这场大戏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每一次转呈起合,她甚至于把活跃于这个舞台犄角旮旯里的那些细碎心思,都恰到好处地给予了鲜活的呈现。人们在《爱情底片》的文字盛宴里悄然审视灵魂,反思青春时期的放纵、焦虑、不羁、迷惘、彷徨,寻找已经别了多年的年轻岁月里的纯真质感,以体恤之心写出了生活的粗粝及心灵交错的波澜,不啻为新时代的文学长廊里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文清丽如此这般的精心揉捏下,我们能够感知到作者胸中那早就块垒成型的苦心孤诣,感受到一种发自她内心的情不自禁。作者几乎不太去追求故事的热闹,也没有在情节的好看上绞尽脑汁,更多地采用的是那种特别能够表达女性心思的点对点叙述,比如书信和日记。作者还用追问句式直击人物内心,用相互咬合、彼此拧结的人物关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爱情風景”,她甚至很直率地告诉我们,放置在你面前的仅仅只是一张色彩也许并不华丽的“爱情底片”,但它却独有韵味卓尔不群。

纵观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人们在渲染、烘托、描摹温暖的情愫时,都会有那种色彩缤纷抑或是姹紫嫣红的冲动。这样的文学佳构屡屡出现,才使得长存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亲情弥漫有了一个可以皈依的殿堂。人们对社会流变的态度是姿态各异的,欣赏一部作品对人文精神的聚合与发散,也会因为标地各异的追求不同,这些都不足为怪,但我始终非常坚定地认为,一部作品对亲情大义的沉稳描述,一定是我们这个民族情怀中最有张力的部分。因为我们对情感的眷恋,我们对良善的索求,始终应该是我们文艺创作的不二法则。

我注意到不少的女性作者,特别善于细心的观察和对人物缜密心思的清触浅摸,可能这更多地源自她们自身的生存体验,这方面是她们的强项,也是许多男性作者比拟不了的。所以相对来说,女性作者的文笔相对细腻一些,对人物的刻画也相对精巧一些,叙述的语言更是多几分婉约。但我也同时还注意到,很少有作者能够如文清丽那样对女性的心性刻画得如此细巧如此灵动,作者经常用现实主义情怀对世相进行极富艺术张力的梳理与打量,让人眼前一亮。

文清丽在《爱情底片》中,巧妙且恰如其分地把故事架构在时代转瞬即逝中,让众多各色人物辗转穿行于艺术场域的细微夹缝里,这一下就让小说里的人际况味多了不少鲜活而丰满、灵动且自然的元素,她在创作中的这一特点,我觉得是特别不容易的,也是我个人最为看重的地方。

猜你喜欢

底片张家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秀秀台
摄影家张家让眼中的锦屏
保护光明的“底片”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社会底片
“扫描”珍贵记忆
只对你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