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声乐
2018-12-20应琛
应琛
“你现在都听这么高雅的音乐了?”听到林红手机正播放的音乐,朋友不禁投来了诧异的目光。从过去清一色的流行歌曲,到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美声作品,白领林红手机里的歌单最近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林红坦言,这一变化全都是因为看了一档名为《声入人心》的节目,她开始关注美声,不仅会听节目中的曲目,也会去找原唱者的作品来欣赏。
这档湖南卫视于11月初推出的歌唱类节目无疑成为了近期电视圈、音乐圈以及普通观众都在讨论的热门节目。要知道在它出现之前,美声、歌剧、音乐剧这些词汇大多都没有迈出过一个叫“高雅音乐”的围城。而当这颗“声”弹出现在主流电视媒体后,似乎打破了这个现状,甚至连《人民日报》都点名表扬了它,说是“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推广了高大上”的节目。
《声入人心》之所以能从一众音乐类节目中打响开门红,除了以“唱美声的帅气小哥哥”为卖点之外,推广美声的出发点也功不可没。听惯了接地气的流行乐,偶尔来点高大上的“阳春白雪”不失为一种调剂。
但节目热度“噌噌噌”上涨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怎么好像离美声越来越远了?
打破“傲慢与偏见”
看过《声入人心》的观众喜欢用“神仙打架”来形容它的精彩。在这个节目里,虽然没有淘汰,但36名演唱成员为争夺仅有的六个“首席”座位同台比拼。唯有“首席”才能确保在节目中登上公演舞台,以及日后获得发片和全国巡演的机会。
“消除大众对美声的误解”,这是《声入人心》总导演任洋给节目定的调。这从节目伊始,两位出品人廖昌永与刘宪华的一段对话中也初露端倪——刘:“廖老师,你讲话的声音……?”廖:“跟唱歌不一样?”刘:“我以为你会这样讲话(作低八度说话状)。”廖:“所以啊,这就是大家对美声的误解。”一段半开玩笑般的开场白,却清晰温和地铺陈出大众对于高雅音乐的固有印象。
但初看《声入人心》,给观众带来最直观的颠覆其实并不是声音,而是外形。说标签也好,偏见也罢,毕竟千百年来这种思维定式从未改变——“唱美声的一定得是个‘大块头”“唱美声的都得像帕瓦罗蒂一样才行”,直到《声入人心》中,一张张俊俏如郎的面孔走进梅溪湖美声工厂,他们的平均身高达到1米82,几乎无一例外是瘦子。另一名出品人尚雯婕的一句“现在唱美声的都长这么帅了”相信说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
在流量当道的娱乐时代,“颜值即正义”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别是有才华长得又好看的男孩子总比别人多一些机会跟眼缘。但跟《偶像练习生》千篇一律的“花美男”不同的是,《声入人心》的成员不但外形出众而且个个来头不小,音乐背景强大。
比如,贾凡以全A成绩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目前博士在读;黄子弘凡就读于伯克利音乐学院,和王力宏、刘宪华是校友;蔡程昱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第一,同时也是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特招生;高天鹤获得过美国圣荷西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王晰是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得主,还上过《歌手》并踢馆成功……
在评审方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的加盟无疑进一步提升了节目的专业性。要知道这是廖昌永第一次担任综艺节目的评委。他在接受《新民周刊》的专访时坦言,愿意来上节目,就是和节目组达成了共识,“消除大众对美声、对学院派的误解”。
客观来说,《声入人心》一开始从各个方面都彰显了节目想要推广美声的决心与意图。当选手们站上舞台一亮嗓,精彩纷呈的声乐表演彻底打破了观众对于声乐的“傲慢与偏见”。
王晰和高杨版本的《她真漂亮》,在音乐播放软件已经有1.5万次播放量,而在朋友圈,近30天有3万人分享了单曲。
《她真漂亮》在音乐播放软件已经有1.5万次播放量,而在朋友圈,近30天有3万人分享了单曲。
有位观众分享说,因为听了郑云龙和廖佳琳唱的那首《诗人的旅途》,后来还特地去搜这部原创音乐剧作品《蝶》的歌单来听。
在网易云音乐,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那首《Melodramma》的页面下,记者看到,最新评论中涌入了一大波“声入人心观光团”。网友“飓风桑迪卡罗”留言说:“蔡蔡(蔡程昱)和方书剑确实还差一些,但是通过声入人心能被推(荐)到这么好听的歌真的是十分让人开心的事情。”
这才真的是“声入人心”了。这或许也是节目自开播一个多月以来,能在以严苛打分著称的豆瓣上得到了惊人的9.1分的原因。
“流行”与“高雅”如何平衡?
说起跟声乐有关的电视节目,在《声入人心》之前最有知名度的莫过于“青歌赛”。这档每两年才举办一次的电视大奖赛,在举办了十五届后最终逃不过寿终正寝的命运。究其原因,相对单一的节目模式,始終没有改变声乐在观众心目中“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难以提起观众的兴趣,在眼球经济的时代被淘汰出局自然也就毫不意外。
即便是在青歌赛停办后的很长时间里,即便是在音乐综艺如火如荼、模式与玩法不断翻新的那几年里,也始终未在其中见到声乐节目的身影。即便是再大胆激进的制作人,似乎也默认声乐节目是不可触碰的禁区——高雅艺术与大众娱乐需求之间的平衡掌控,宛如游走在喜马拉雅山巅间的钢索一样困难。所以当《声入人心》横空出世之时,恐怕就连制作人都是异常的忐忑。总导演任洋就曾坦言,在递交节目策划书时,湖南卫视其实也有“收视率”的顾虑。
于是在收视率的裹挟下,节目组屡出昏招。《声入人心》难逃高开低走的命运,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36 名演唱成员争夺“首席”之位。
林红也难掩失望之情。她说,撇开凌乱的后期剪辑不谈,节目组为了增加综艺效果,增加话题,先是强行让阿云嘎和郑云龙上演了兄弟PK择其一的戏码,又让石凯走了“男版杨超越”路线,还有炒作贾凡和陆云鹏CP,制造蔡程昱和张超不和等等,“有心思搞这些,不如在宝贵的节目时间内多剪一些演唱更好。”
不仅如此,节目组还对“歌剧”“音乐剧”进行等号定义。比如采访环节,成员阿云嘎提及的是“希望音乐剧能为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但后期字幕偏偏打上了“让歌剧的风采走进大众视野”。这容易让首次接触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观众误解。
廖昌永告诉记者,他是想来科普美声。从他前两期的点评中也可以看出,他会对美声演唱的作品、声音、表演、咬字等做简单讲解,这才是对观众好的普及。
“我后来自己去查了查,知道‘不用话筒是美声演唱与其他唱法最大的区别。但节目可能受限于演播场地和电视收音需要,选手必须使用话筒,节目中应作说明提示,不应该给不了解的观众造成‘美声也用话筒的错觉。”林红希望在科普方面,节目组能更用心一点。
不过,最让人诟病的是,《声入人心》在重唱歌曲的选择上,大量选用了流行歌曲。比如,按照惯例,替补组合在公演环节演唱的应该是考核通过的曲目《斗牛士之歌》和《饮酒歌》这两首,分别出自歌剧作品《卡门》和《茶花女》。但到了第五期节目上,这两首歌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被替换成《故乡的云》和《最终信仰》。
从唱法和选曲上都很难看到美声的内容。观众不禁发出疑惑的声音:“说好的美声类节目呢?”
廖昌永也表示,自己周边的朋友,以及微博评论私信里都是许多观众希望能够在选曲上“不要那么流行”的意见和建议。但他却认为,这也是很多人对美声有约定俗成的误解,“认为我们歌剧演员就只能唱歌剧,要是我们唱了流行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在廖昌永看来,“美声”其实并不是指“美好的声音”,而是指“美好的歌唱”,美声、通俗、民族都是演唱的技巧而已,所以不论是歌剧、音乐剧的歌曲,还是流行歌曲,“选手们通过各自的创作和改编,用美声的技巧,让和声更悦耳,为观众演绎出不同于原版的全新的版本,只要是美好的歌唱,观众一定会喜欢的。”
于是在节目中,贾凡在排练《生命的河》时,廖昌永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用美声”的要求,因为“不想听见一个山寨版的流行歌手歌唱”。
的确,如果节目组只是想“接地气”,但“接”的时候又没有考虑合作的演唱者之间的声线、能力是否匹配,演唱者与歌曲之间是否匹配,导致的结果就会是完全不好听。既然不好听,最后自然既吸引不了新的受众,又会赶走那些想听歌剧、音乐剧唱段的,一开始就对节目期待满满的老观众。
事实上,在网络平台上播放的第五期加长版中,所有成员自己选择最拿手的曲目,贾凡唱了德语的艺术歌曲,马佳唱了《今夜无人入睡》,蔡程昱唱了《冰凉的小手》。这些年轻的歌者回到他们自己熟悉的领域时,立马光芒万丈,即便没有正式公演时华丽的演出服、舞台灯光、伴奏,依然非常非常精彩。
如此看来,在《声入人心》刚刚打开普通观众通往认知声乐之美这扇大门的时候,如何更加智慧地平衡“流行”与“高雅”,对节目组来说将会是个不那么轻松的考验。
好在,刚刚播出的第六期有所回归。“又变得好看了。”林红说,她的歌单终于又能再添几首新歌了。
与孤独寂寞共处
“像阿云嘎这样成熟而且优秀的音乐剧演员,演出一场音乐剧的收入也就八百一千块!”这是日前廖昌永在《声入人心》媒体看片会上爆出的“猛料”。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站在一旁的阿云嘎神情凝重,而现场爆满的观众里爆发出的是一片惊讶之声。
这种惊讶来自于强烈的反差,作为“学霸级”的音乐高材生,一场演出只有千元酬劳的产出比,实在是低得不可思议。
“上音兄弟”蔡程昱、方书剑演唱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作品。
相较于年收入超6亿英镑的伦敦西区,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百老汇,国内音乐剧演员的生存现状远比想象的还要艰难。《声入人心》能够坐拥如此丰富的优质选手资源,既是件幸福的事,其實客观上也反映出音乐剧演员的出路狭窄。
如今,电视打开一扇门,希望有更多观众通过这个节目,可以走进剧场,去聆听自带共鸣、没有混响与调音的美好人声。
所幸到目前为止,观众对于《声入人心》的反馈还是积极偏多。在上海音乐学院里举办的这场媒体看片会现场,观众热烈的气氛堪比偶像养成节目的粉丝应援,甚至还有粉丝专程从北京追到上海,只为能够近距离接触自己喜爱的成员。如此“疯狂”的行为,也不由得让人感慨:一档声乐节目做出如此人气,也是值了!
声入人心,情来动人。美好的外形、天籁的声音,都只是美声演唱的“皮”,歌者通过音色的变化、技巧的掌控、情感的驾驭来表现歌剧人物的血肉丰满、情节的跌宕起伏,艺术歌曲的艺术性与诗意,才是美声让人念念不忘的“风骨”。因此,声乐学习实际上是一条颇为艰苦的道路,过程充满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寂寞。
这些成员中,一部分还不满20岁,学习声乐时间非常短,有人甚至是刚刚完成真正的变声,声音还非常稚嫩,无论是声线的发展类型、方法的科学性、技巧的熟练掌握度,还是音乐素养的积累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做艺术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静得下心坐冷板凳。包括在做节目中,我们也不断告诫年轻人,不是说来上节目的目的是快速成名,当你快速成名了以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美学经验、知识,势必会被快速覆盖。”比起“成员”“选手”,廖昌永在采访中始终是用“年轻的歌唱家”来称呼这批年轻人。他希望这个节目平台不要把这些未来有很多可能性的年轻人“带偏”到走捷径的方向。
如今,电视打开一扇门,让更多人了解音乐剧、歌剧,了解美声唱法,但这不是终点,就像《声入人心》里很多选手呼吁的那样,希望有更多观众通过这个节目,可以走进剧场,去聆听自带共鸣、没有混响与调音的美好人声。
就像《声入人心》第一期开头所说:“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们说不够流行就不够资格,可青春哪止一种声音?他们说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可热爱,足以融化一切。我按哪个键,为歌唱活着,还是为活着歌唱?只有我,能和我匹敌。只要我的歌唱心无旁骛,我的音乐必将独木成林。”
热爱,便是最好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