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词“又”和“再”

2018-12-20肖琳娟廖莉茹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义教学

肖琳娟?廖莉茹

摘要:副词“再”和“又”是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两个词,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之处,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举例,对副词“再”和“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对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又;再;语义;对外汉语;教学

1.前言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副词“又”和“再”在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很多词典和书籍都有全面而细致的描述。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出发点,对副词“又”和“再”做一些梳理和思考。

2.“又”和“再”语义比较

2.1相同点

各前贤对“又”和“再”的语义概括不尽相同,但差异不大,本文采用《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99)的解释,认为“又”作为副词时的主要义项有:①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②表示几个动作、状态、情况累加在一起。③表示语气。④整数+又+零数。⑤另外。

“再”作为副词时的主要语义有:①表示同一动作的重复或继续。②表示动作行为“后延”的意思,即表示某一动作现在还不想或不计划进行,往往是等到做完另一件事以后进行。③表示程度加深,范围扩大。

朱德熙(1982)认为“又”和“再”均为时间副词,且意义近似而有区别,均表示一件事(动作、行为、状态)重复发生。

2.2不同点

2.2.1内涵的差异

在表示动作重复发生或继续进行时,“又”表示客观性,表示说话人陈述自己或别人的动作、状态已经或将要继续、重复的情况或用于已完成或者新情況已出现,也可以用于新情况即将出现;“再”表示主观性,表示说话人自己重复或继续某动作的打算、愿望或者要求、命令听话人重复或继续某动作等,多用于未完成。“又”字句中的时间词大都是过去的,“再”字句中的时间词大都是将来的。

(1)前天我去了他家,昨天又去了。

(2)我明天再去买一本书。

例(1)“又”连接“昨天”,讲述过去的一件事。例(2)再连接“明天”,讲述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件事。

“又”和“再”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指已实现的动作,“再”指未实现的动作。(3)这个人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

(4)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再回答大家的问题吧。

但是,有时“再”表示行为动作完成的重复,“又”则表示行为动作将要发生的重复。

(5)三个月前我去看了他一次,过了一个月再去看他时,竟完全认不出他了。

(6)下礼拜又轮到咱们组值日了,大家别忘了。

例(5)“再”似乎是用于过去的动作,但那是把说话的时间放在更久远的过去了。说“再去看他时”,说话人没有把时间放在现在,而是放在“三个月”前,站在“三个月前”说话,“一个月后”的事自然是未然的。例(6)“又”用在“轮到”前,时间为下礼拜,“又”表示一种已经预知或预定了的、一定会发生的动作情况的重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客观性。

2.2.2语义指向不同

陆俭明(1999)指出: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对比副词“又”和“再”在行为动作是否实现问题上,语义指向的分析尤为重要。“又”和“再”在句子中的具体差别就是语义指向的不同。

(6)这支笔很好用,我又想买一支。

(7)这支笔很好用,我想再买一支。

“又”在语义指向上主要指向的是能愿动词和后面的一般动词,表示意愿可能性的重复,也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而“再”在语义指向上主要指向的是其后的一般动词,仅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例(7)语义指向能愿动词“想”,例(8)语义指向实义动词“买”。

3.“又”和“再”句法比较

3.1句法作用

3.1.1相同点

3.1.1.1都可以作状语

“又”和“再”是副词,都可以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

(3)这个人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

(4)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再回答大家的问题吧。

3.1.1.2都可以起关联作用

“又”和“再”都起关联作用,联结前后分句。

(5)那一天,又是中午,又没有风,不动也会出汗。

(6)我们村今年种了三百亩小麦,再还有四十亩大豆。

3.1.2不同点

3.1.2.1在祈使句中

“再”常用于祈使句,而“又”一般不用于祈使句。祈使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句尾常带表示语气词,如“吧、啊”,用“啊”(“呀”是“啊”的变体)略带有敦促、催促的意味,用“吧”带有商量、商请、劝阻的口气。其二,行为主体(这里指的是动作的施事主语)是人称代词时,只能是“你(您、你们、咱们、我们<包括式>)”,但不能是“我、他、他们”。“再”修饰动词重叠式也多见于祈使句。

(7)你(您、你们、咱们、我们)明天再去吧(啊)!

(8)来吧,咱们再商量商量!

3.1.2.2在假设句中

在假设句中,一般用“再”而不可以用“又”。

(9)你要是再这么不讲理,我就不客气了。

(10)要是你再来捣乱,我非让你好看不可。

3.1.2.3在反问句中

“又”和“再”在反问句中有差别。前者可以用于反问句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后者只可以用于反问句的否定形式。“又”用于反问句的否定形式,表达的是肯定意义,用于反问句的肯定形式,表达的是否定意义。而“再”只用于反问句的否定形式,表达的是肯定意义。

(11)你怎么又不遵守纪律了?/你怎么又遵守纪律了?

(12)你怎么不再睡一会了?

3.2在句中位置

3.2.1相同点

“又”和“再”都可放在主谓之间,“主语+又/再+谓语”是比较常见的句法结构。如:

(13)这份试卷张老师看了一遍,李老师又看了一遍。

(14)祝母校,在辉煌的过去上再创辉煌。

3.2.2不同点

3.2.2.1与句末“了”共现情况不同

“又”所在的句子或者小句的动词之后往往都带有表示动作完成或者实现的动态助词“了”,“又”不可以用“再”替换。而“再”所在句子中的“了”只能出現在祈使句或者反问句中,并且带有否定语气。

(1)前天我去了他家,昨天又去了。

*前天我去了他家,昨天再去。

(2)我明天再去买一本书。

*我明天又去买了一本书。

(15)你怎么不再睡一会了?

3.2.2.2与能愿动词共现情况不同

(6)这支笔很好用,我又想买一支。

(7)这支笔很好用,我想再买一支。

由上例可以看出,“又”与能愿动词搭配,“又”一般放在能愿动词前面,构成“又+能愿动词+一般动词”结构,而“再”与能愿动词搭配时,“再”一般放在能愿动词后面,构成“能愿动词+再+一般动词”结构。这两种结构都能表示将要发生的情况,但其语义指向有所不同。

3.2.2.3与否定副词共现情况不同

否定副词包括“不、没、没有、别、未、不必、不用、不曾等。当否定副词与“又”和“再”所处的位置不同时,其语义也有所差异。如:

(16)他又没(有)/不曾/未吃饭。

(17)他没(有)/不曾/再吃饭。

否定副词“不”可以出现在“再”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再”之后,但意思有所不同。“再不”结构上是“再+[不+(动词)]”,表示不重复动词做表示的动作行为,含有“永远不”的意思,强调的时间更久。如:

(18)我再也不吃西餐了。

(19)她哭了一会儿就不再哭了。

3.2.2.4与不同成分的搭配

“又”和“再”都可以和一些成分搭配,形成特殊格式。“又”可构成“一+(动量词)”、“一+年/月/天”以及“一+(名量词)”结构,表示如:

(20)导演不喊过,我们就得一遍又一遍地重来。

还可连用两个或三个“又”,构成“又A又B”或“又A又B又C”格式,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动作或性状同时存在或发生。A、B、C必须是经常一起发生的动词或者是相同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可以同时褒义的、正向的,也可以同时贬义的、负向的,如:

(21)随后,大家又唱又跳,歌颂他们美好的生活。

“再”可以构成“再……也没有/不过了”,表示“没有更好的了”,用来评价,如:

(22)如果你能亲自去一趟,那真是再好没有了。

4.“又”和“再”语用比较

“又”和“再”在口语中都能使用,两个词单独、孤立地使用也没有什么褒贬意义,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它们却会显示出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些特定的语境,包括语气、人称、说话人的主观意愿等。

(23)你再把这件事给大家讲讲!

(24)你又把这件事给大家讲了!

例(23)中,祈使句带有劝人做某事的语气,用“再”显示客气,有褒义,至少为中性,而例(24)中“又”的使用则隐含了讯问和追究之意,显示出埋怨、讨厌、斥责的感情,含贬义。如果把句子的主语都换成第一人称,使句子变成陈述句,褒贬意义则发生变化。例(23)中,“我再把这件事给大家讲讲。”这句话褒义色彩消失,完全成了中性的。而“我又把这件事给大家讲了。”这句话有可能带有自我夸赞之意,或者后悔之意。

“又”有时带有褒义色彩。

(25)后来,又经多方努力,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同时公布了停战命令。

“又”和“再”在这些句子中表达出来的褒贬意义都是语境意义,而不是它们的词汇意义。因此,我们不能以同义词来区别“又”和“再”,它们的褒贬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要根据它们的语用特点使用。

5.总结

《汉字水平等级大纲》中的“又”是甲级词,“再”也是甲级词。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这两个词语读音相近,用法相近,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这两个词的各个义项分析清楚,避免语义理解错误。

在句法讲解上,应该对“又”和“再”常用用法进行解释。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句总结出:“又”和“再”都可以放在主语后、谓语前,充当句子的状语。同时,二者在句中都能起联结作用。通过“又”和“再”的例句对比,总结出:“再”和“又”充当的成分,当两者都能用于特定句法中时,应注意与其进行搭配的词,并能了解其细微的语义差别。

副词“又”和“再”是易混用的两个词,很多初级阶段的教材都能展示其最基本的区别,这也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但是,对于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他们有必要、也有能力掌握其深层的语义、句法和语用差别。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降低留学生偏误,提高使用率和正确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5]史锡尧.“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J].汉语学习.1996 (2).

[6]蒲喜明.副词“再”、“又”的语用意义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1993 (3).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语义教学
语言与语义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