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北方机绣谱价值分析

2018-12-20袁军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独特性影响力价值

袁军

摘要: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中国刺绣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它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进程,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至今,刺绣已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然而,机绣就是活跃在刺绣花篮中的一种,它用它仅有的顽强生命力向世人展现了它自身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中国北方机绣;价值;独特性;影响力

最近我有幸认真拜读了,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董树新的《中国机绣谱》专著,令我感动的是菲页一段话:“他是平淡的极其平淡,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耕耘着收获。”他是寂寞的,的确寂寞,但却活出来了自我,拥有着极富感染力的绣品世界。这是他对机绣的理解,也是他通过艰难探索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慨,看完使人特别想进入此书,走进他的工艺世界去了解其中的内涵。

就在上个月,鞍山市博物馆,专程展出董树新现代机绣作品五十余幅,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周围城市观众通过辽宁卫视专程前来现场观看。有位当地老者观后说,“这不仅是大国工匠,更是真正的大师”。新华社亲自前来报道,并发了日文版。反响不同以往,其实不通过这次个展,能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看到北方机绣的全貌是相当不容易的。但能与其实际作品等值甚至有所超值的,不只是作品实物,其中还包含了2017年正式出版的专著《中国北方机绣谱》,这本专著经过四个月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出版发行了。该专著有独立书号为正式出版物,对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国内知名学者,收藏家等普遍反映,它是近代观赏类刺绣专项著作发展的一个高峰,说明我国观赏类刺绣艺术品,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一、从刺绣观赏品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北方机绣谱》的历史地位

绣谱是刺绣艺术品技术标准类图书。它与普通的观赏类图书不同,观赏类图书是从刺绣品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泛泛的归纳总结的图书。而做为绣谱则是涉及专项刺绣艺术品技术标准范筹,两种图书性质完全不同。书写绣谱首先是从业者有没有能力写的问题,绝大多数从业者,没有能力总结,归纳刺绣制作的过程等技术要素,需要从业者有很强的艺术制作的观察力制作要点的洞察力,并把这些经验和技术加以归纳。其次,从刺绣发展的历史角度看,在二千年左右的发展进程中,从商品绣过渡到观赏绣时间是滞后一些,历史上针对观赏绣制作的几部绣谱,有记录可查的只有三种,它们分别是:1821年丁佩所著的《绣谱》;1919年由沈寿口述,张謇记录整理的《雪宦绣谱图说》;1938年张华璂和李许频韵合著的《刺绣术》。北方机绣,虽然小众,但它是刺绣历史上做为绣谱第四本这方面的专著,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也是近八十年来刺绣领域最新的一本绣谱,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二、《中国北方机绣谱》与历史上其它几种绣谱的社会反响

这本绣谱近五万字,编写了七章十九节,七十多幅机绣创作的作品图片。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对全国新华书店和部分大专院校公开发行。这本专著的出版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他分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其他几本绣谱的资料,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中,进行了谨慎的布局和客观的判断。制定出理论上要有新高度,布局上要有特点的原则。在操作上,力求浅显易懂、仔细周到、朴实无华、也就是读者常说的:由浅入深、入脑入心、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观点鲜明、抓住人心,给人启迪的方针。充分做到理论有高度、技术新颖。要求懂的人如饥似渴,更要求已懂的人引起思索。在第五章中指出了北方机绣在表现对象中,运用中国书法,中国绘画,西方绘画在操作应用中的艺术间结合与分析,在第六章中提出,密针机绣(北方机绣)的工拙标准,虚、透、密、薄、堆、丰、畅等概念,这些都是前人绣谱中尚未涉列的内容。总之,理论知识较强,操作稍差。1919年由沈寿口述,张骞记录整理的《雪宦绣谱图说》,除心法之外,还附蒂招式有十八种针法的介绍,也可以说是中国工美史上第一部刺绣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专门著作。这本绣谱偏重实践性理论高度稍嫌不足,这本书文字部分过于典籍,对苏绣等工艺没有发挥决定性作用。总之,偏重实践操作,理论高度稍差。1938年由张华璂、李许频韵合著的《刺绣术》是一部专供刺绣教学所用,是一本教科书性质的专著,各章各节,直接点题为杨守玉的创新、变革拉开帷幕。此书业内评价很高。总之,操作实践直接,理论操作较平衡。

三、《中国北方机绣谱》对绣品发展的启发意义

中国的刺绣历史,从“女红”的装饰绣,人们喜爱纹饰开始,也就是刺绣品从纹饰商品绣开始,直到至今百年以来,新理念,新方法的介入,如:“仿真绣”和西画理念充赢,到背景全辅的乱针绣,中国的刺绣品迎来了无比辉煌的时代。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影响,传统刺绣业的前进步伐,近些年却略显沉重,从业者找不着自己前进的方向,观赏者不知道绣品优劣标准,这是对刺绣艺术发展上最致命的弱点。社会急功近利,对手工传统性刺绣品看不到它真正的价值内涵。《中国北方机绣谱》的出现告诉我们:传统的手工的刺绣艺术品在当今社区中仍然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近期的个展和专著的发行效果,清楚地看到这点,社会的发展要想厚重、多彩、有内涵和受人尊重,就必须要有一些人做出付出和牺牲。他们的劳动,对社会是一种警醒,一种启发。全书结尾像散文诗一样的那些文字,是撰写者心灵的读白,是期盼,是梦想,更是一种呐喊!

他告诉人们:

——他来自长白山麓,千山脚下,带来了白山黑水间泥土自有的芳香。

——他没有奢求改变民族刺绣工艺的历史,也不敢坦言续写手工刺绣的现在。

——他只想走自己的路,用一生苦难的经历告诉人们只有谦卑的敬意、内涵与创造,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只有进入这个理性世界的人们,才能体会到历史长河的涌动与起伏,才能看到浩瀚宇宙中的自我。

——他崇尚人们心底里的真、善、美、虔诚祝愿与能读懂他价值含义的人分享对话,在这条曲折奋斗的路上与其同行。

——他将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探索,智慧与汗水将是一束完整唯美的有着北方泥土味道的机绣之花,奉献给广大同道及社會同仁。慰以我自心,无愧于前辈。

这就是《中国北方机绣谱》通过这本书,向人们慢慢讲述它在中国刺绣历史中的价值。给人们以振奋,给人以启迪!

参考文献:

[1]孙甜甜,吴冬雪,富裕.机绣工艺与技术[J].辽宁丝绸,2017 (03):25+24.

[2]刘书华.机绣业的出路在于创新[J].浙江工艺美术,1995 (01):47-48.

猜你喜欢

独特性影响力价值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一粒米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给”的价值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