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变革承载的文化记忆

2018-12-20郑紫煜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汉语言文学变革

郑紫煜

摘要:文学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是相脉相承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空间,虽然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不同,但都承担了记录历史的作用。对于汉语言文学来说,经过长久的发展历史,其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各式各样,让我们后来者可以通过对它的研究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人情。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同样的,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每一次变革,我们都能从中窥见当时的社会文化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对当时的国家与百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变革;文化记忆

引言:

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呈现明显不同的语言特征。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汉语言文学的题材与体裁也经历过很多次重大的变革,每一次的变革与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都密不可分,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经济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思想上产生的转变。每一次文学变革都承载了许多的时代记忆,这些记忆正是国家进步的象征。

一.汉语言文学的特征

1.时代性

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汉语言文学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文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了唐代,古诗的发展迎来了巅峰,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无论是豪放飘逸还是忧国忧民,诗歌风格都各有千秋,是诗歌创作的盛世。紧随其后的宋朝,词的发展愈加繁盛,由最开始柳永的浓情婉约到后来辛弃疾的豪放激昂,无不显示了汉语言文学的时代性。不同的文学体裁,代表了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与文明的发展程度。

2.语言性

汉语言文学首先是一门语言,这就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语言性。汉语与其他语言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绝过的古代文明语言,这就体现出汉语的可持续性与其强大的适应发展能力,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汉语总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改正自身的不足,最终作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语言传承下来。

3.文学性

汉语言文学最重要的还是其文学性。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学性,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少不了文学作品的体现,而作为其中一支的汉语言文学更是拥有灿烂浩瀚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严谨记录历史的《史记》,还是深富批判与嘲讽的《儒林外史》,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汉语言文学的兼容多样。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文学性更是让我们直观地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广博。

二.汉语言文学经历的重要变革

汉语言文学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其中对我们现代人影响较深的有以下两种:

1.白话文的出现

从封建王朝的覆灭开始,中国人的思想开始了自由自主的觉醒,以胡适为首的倡导者们为了改变当时普通大众不识文字,不懂道理的现状,提出将繁荣苛杂的古文言文进行改良,逐步变成老百姓也能看懂的白话文。这次改革经历了“新文体”—“白话文”—“大众语”三个阶段,在当时的文学界和教育界掀起了极大的波澜,接受过新式西方教育的年轻学者们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更有许多老派的教育学家认为这是断绝中华文化传承的大逆不道之举。但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由于白话文的方便与实用,最终取代了文言文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学统治地位,一举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主要文体。

2.网络文学的出现

网络文学的出现是汉语言文学的又一次重要变革,它借助于方便快捷的网络途径,迅速打破了纸质媒体的垄断局面,使传播速度大大提升,许多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也能通过方便的网络接触到很多好的作品,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在网络文学发展之初,许多文学家对之不屑一顾,认为网络文学是不上台面的三流文学,但随着时代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网络途径为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优秀作者通过网络平台得以被发掘,及至今天,网络文学已经成文当今汉语言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汉语言文学的每一次改革都经历了许多磨难,但这些变革最终又都为汉语文化注入了新鲜力量。

三.汉语言文学变革承载的文化记忆

1.见证了社会的进步

每一部文学作品体现的风土人情都是对社会发展最好的记录。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红高粱家族》为例,虽然书中的故事情节是作者虚构的,但其所描述的风俗人情,社会习惯却是以当时的社会实际为基础,书中所展示的山东高密大地上发生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在那个艰难时期普通老百姓的爱恨纠缠与家国情怀。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文学作品与其又有了很大的区别,再以获得雨果奖的《三体》为例,这部作品以当代物理学为基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未知的宇宙文明展开了想像。

从这些文学题材的变化中我们能明确地感受到社会的进步。

2.见证了思想的改变

每部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人文思想都不同,在封建社会时期,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国家的看法时大多非常隐晦,而当代社会的文学作品,依托于自由开放的社会气氛,能够准确而直白的表达所感所想,这是古代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许多封建残余思想在现代的作品中都是被抨击的对象。可以说汉语言文学见证了中华民族人文思想上的转变。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一大重要分支,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当代文学,我们都能从中找到数不清的优秀作品。不管是作为欣赏者还是创作者,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乐趣。汉语言文学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变革,每一次变革都见证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转折,这些记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彩英.关注学生情感断层 以积极情感为抓手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 (06):127-128.

[2].]霍莉娜.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12):169-170.

[3].刘焕芳.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 (20):111-112.

[4].徐景宏.論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8).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汉语言文学变革
变革开始了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