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2018-12-20刘梦可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白鹿原形象女性

摘要:《白鹿原》以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恩怨纠葛为主线,描述了他们曲折的人生轨迹,展现了清末到解放初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陕西关北平原上的乡土社会生活画卷,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同时,也塑造了白鹿村许多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著作中的女性主要分为传统守旧者和冲破传统束缚的叛逆者两类,分别以朱白氏、吴仙草和白灵、田小娥为代表。其中,白灵、田小娥的形象,又以其不同的成长环境、对传统礼教不同方式的抗争深入人心。本文以这两位女性角色为例,分析书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白鹿原;女性;形象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男權统治的封建制度,男权思想早已固化,在以往的数千年中,女性大多以男权附属者的形象而存在。《白鹿原》中有太多对男权绝对服从或始终维护男权的守旧女性,如秋月、仙草,如朱白氏等,还有许多并没有名氏的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慢慢的被磨灭自己的生存价值。而田小娥、白灵等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叛逆反抗、勇于冲破礼法牢笼的形象,却给读者们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

1田小娥的扭曲和叛逆

田小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便被诗书礼经熏陶,再加上模样姣好,本性的朴实、善良,原本应该拥有美好的人生。而这一切却被爱财的父亲破坏了,便成了田小娥一生悲剧的开始。父母为了钱财而将她作为一件“物品”卖给足以当她爷爷的郭举人做小妾,虽然表面上似乎风光无限,而实质上,却是对自己身体没有任何主导权的“性奴”一般的存在。从中国传统观念来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作为田小娥,内心又对这样的生存方式极为不甘,所以,才会做出用尿液泡郭举人的“枣子”的行为。当黑娃出现时,又燃起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却也开始了真正的灾难。她勇于反抗,但局限于所处的男权社会的环境,这种反抗又是不彻底的,甚至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与黑娃的私情败露后,田小娥被休,被人们唾骂伤风败俗,声名狼藉。父母因此脸上无光,在黑娃上门求亲时,甚至倒贴银子,只要求女儿再也不回家。田小娥和黑娃无处可去,只能在破窑洞中容身,而且,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无法得到传统世俗的认同,也无法进入祠堂。但为了理想中的爱情,田小娥并不惧怕,甚至“吃糠咽菜”都愿意和黑娃在一起,可见田小娥纯真、并没有被世俗污染的本质。

农协运动失败后,为了给黑娃求情,田小娥不得不委身于鹿子霖,继续沦为男权的玩物,后来又被指使勾引白孝文,让其身败名裂。在这样的命运中,田小娥一点点堕落,最终被鹿三刺死,尸身被塔封住。全文中,我们能看到的是田小娥一步步从反叛到堕落,最后死亡的过程,让人心酸。

田小娥的一生是不幸的,她始终想反抗自己的命运,却又不得不对男权、对命运低头。《第二性》中曾对许多传统女性不幸的根源作出描述,即在于不能彻底从家庭逃脱。田小娥也是如此,在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的乡村,在她的思想里仍过于依附男权,做不到离开白鹿原的自立,即不能经济独立及认可自我。在她的身上始终套着一副思想的枷锁,最终导致她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者。

2白灵的独立和不屈

与田小娥的生长环境不同,白灵是族长的女儿,有着可以“胆大妄为”的本钱,再加上家人的宠爱和自身追求自由的本性,让她可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大胆对抗封建礼教、封建习俗,不愿意屈服男权的统治。因此,她对封建礼教、男权主义的反叛比田小娥更彻底,也是贯穿整本书的“白鹿精神”的代表。在她的身上有太多美德,不管是追求真理和正义,还是她的善良又勇于反叛,并最终形成与男权平等对话的关系,都构成了她健康向上的完美形象。但由于当时的封建专制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勇敢、独立的白灵最终仍将踏上悲剧的命运。

白灵在孩童时期即拒绝裹脚,后又剪短头发,要求进城读书接受新思想,反对包办婚姻,甚至不惜与家庭决裂也不屈服。在爱情上,白灵崇尚平等和自由,但更愿意追随自己的信仰和心灵层面上的默契,当发现鹿兆海与自己观点不同、信仰相左时,即使之前已与其私定终身,仍毅然分手。在敌伪区潜伏时,又因与鹿兆鹏在一同经历革命的磨练和生死考验而产生了炽热的爱情,虽然如烟火般短暂,却无比绚烂。在理想信念上,白灵接受新思潮,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先进性后,即与封建旧制决裂,投身于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斗争中。无论哪一方面,白灵都被塑造成了勇于挑战世俗旧制的新时代女性的典范。

但就是这样一位独立而美好的新时代女性,最终却被毕政委以“清除叛徒”的名义活埋,成为错误路线的牺牲品,给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白灵的冤屈而亡,体现了在男权社会中,对男权不可撼动地位的维护,需要审时度势及服从权势,当男性文化被严重挑战时即会对其作出严酷的打击,使其落入悲惨境地。

《白鹿原》中刻画的或传统或反叛的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村妇女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展现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并由此体现了作者对男权主义的批判思想,鼓励女性勇于改变自我命运,寻求自由和平等。

参考文献:

[1]赵宏亮.命运的归宿于探求—浅议陈忠实《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 (30):121-122,127.

[2]赵丽.难以磨灭的白鹿精灵--《白鹿原》中白灵形象分析[J].考试周刊,2008 (43):212-213.

[3]牛莉莉.在性别困境中挣扎——电视剧《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卷宗,2017 (25):252.

[4]陈婧靓.黄土地溢出的悲歌——《白鹿原》的女性悲剧探源[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 (2):123-125.

[5]尚季芳,成娟娟.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转型时期的《白鹿原》乡土社会[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 (12).

作者简介:刘梦可(2001.01.15)女,籍贯:成都市锦江区,学校: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校。

猜你喜欢

白鹿原形象女性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