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明朝对外关系一课浅谈历史课堂导入

2018-12-20李秀清王洪涛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郑和西洋学情

李秀清,王洪涛

(1.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吉林 长春;2.长春市解放大路学校,吉林 长春)

课堂导入无论对哪个学科,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重要的环节。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诚然,课堂的导入,因为课程内容不同,学情各异,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导课的方法千差万别。这也就是所说的“教无定法”。不同的导入,精彩纷呈,各领风骚。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关系》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一谈历史课堂的导入。

在讲《明朝对外关系》一课时,我任教六个班的历史课,因为每个班的学情不同,不可能用同一种方式导入新课,我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采用不同的导课方式,这就是“因材施教”。我经常采用的第一种导课方式是复习提问的方法。当然复习提问法很广泛,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与本课相关的任何内容,比如,基础知识学得稍好的班级,我觉得应该构建历史体系,我会引领学生一起复习明朝的政治、经济情况,这样做要达到的目的是突出明朝对外关系中郑和之所以能够七次下西洋,是以中央集权的支持和强盛的国力为后盾的。帮助学生构建明代历史的内在联系,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理解明朝历史。基础知识较好的班级,复习的内容也可以是隋唐、宋元的对外关系。繁荣开放的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国力强盛,再加上政府鼓励,与很多国家友好往来,主要是日本、天竺、新罗。宋元时期中外交通便利,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有市舶司这样专门的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对外贸易频繁。明朝的对外关系在前期主要是和平友好往来,主要表现是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随着国力衰落,也有战争冲突发生,主要的表现是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这样把对外关系作为一个小专题进行梳理,主要培养学生学会纵向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很好的班级,复习内容可以是古代中日关系,回忆隋唐以来中日友好往来,尤其是唐朝时期,中日友好往来频繁,日本全方位学习我国。但到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弱,东南沿海倭患严重,出现了以戚继光抗倭为例的反侵略战争。让学生明白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为敌为友,后盾是国力和国家利益。当然,这样深层次的剖析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淀。复习提问还可以有很多角度,只要我们能够依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平时多思考、多尝试、多探索,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

我在讲《明朝对外关系》一课时,经常采用的课堂导入的第二种方法是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的手段很多,必须依据学情采用,可以在现实中找切入点,拉进历史时空距离。讲这一课时,对于喜欢关注热点的班级,我选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视频,通过视觉冲击,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喜欢关注热点的学生的共鸣。现实的切入点很多,如伟大节日的设立。2005年4月,经过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为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了达到历史和地理的融合,我还采用动态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地图来创设情境,因为初一的学生对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了解有限,用这样的地图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可以结合地图,能够做到“左图右史”,整合知识。我有时还用表格创设情境对比郑和下西洋和西方航海家的航海,通过对比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比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早半个世纪,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世界历史新航路的开辟的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本课我也采用动画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相关片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我有时也采用教材的两幅图片来创设情境,郑和和戚继光,一个是伟大的航海家,一个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他们在历史上究竟有怎样的事迹,才有如此的美誉,抛出问题,激发思维,引起思索。创设情境我也采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如下图:

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本课的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把繁杂的历史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贯穿成历史线索,通过历史线索,编织成历史网络,化繁为简,让学生对本课的框架了然于心。创设情境,我还采用历史文献资料,例如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二:官夫海,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郑和《天妃之神灵应记》

引领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找到关键的词和句子,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剖析史料,透过历史现象,揭露历史本质。

我在讲《明朝对外关系》一课时,采用的课堂导入的第三种方法是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例如利用课本剧《郑和下西洋招聘会》来导入。

总之,历史课堂的导入是一门学问。我只是结合自己不成熟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说了一下自己在多年从事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的做法和想法,并不一定适合他人。因为每位教师都会根据校情、学情、师情形成自己经典的导入方法。

猜你喜欢

郑和西洋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