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土钉墙在深基坑中的安全应用研究
2018-12-20于刚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 于刚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扩大,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通常深基坑工程采用如地连墙+支撑、排桩+支撑(锚杆)等。但采用上述支护方案往往造价高昂。本文通过介绍复合土钉墙在深基坑中的应用,探讨设计和施工的实践思路,为本地区或其他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一、工程概述
工程概况:场地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北临聚湖路,南临东方路,西临花东路,东临常武路,与大型在建商业综合体武进万达广场隔花东路相望。基坑形状较规则,周长约450 m,开挖面积约14000 m²。基坑大范围开挖深度9.90 m~10.20 m。
基坑北侧:地下室外墙距离道路围挡(广告牌)最近约15.0 m,西北侧距离雨水管涵最近约7.9 m。
基坑西侧:地下室外墙距离雨水管涵最近约9.1 m。
基坑南侧:西南侧地下室外墙距离雨水管涵最近约4.0 m;东南侧距离民宅最近约7.8 m,民宅为天然地基,基础埋深约为1.0 m。社区道路中分布有雨水管、电力管、给水管,埋深依次为2.0 m、0.5 m、0.6 m。
基坑东侧:地下室外墙距离道路围挡(广告牌)最近约15.0 m;基坑外侧依次分布有电力管、污水管、给水管、通信管、燃气管,埋深约为0.6 m、2.8 m、1.0 m、2.0 m和0.6 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报告,自上而下的土层如下:
(二)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的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埋藏于填土中。I a层承压水主要埋藏于④、⑤层饱和粉土或粉砂中,主要补给源为临近的大河,勘察期间测得水位为地面下2.0~3.0 m。
对本工程的基坑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上层滞水和I a层承压水。
三、设计方案
(一)工程特点
本工程主要特点如下:
(1)周边环境较复杂。基坑北侧和东侧虽然距离市政道路较远,但上面要作为施工场地和道路,需要行走重车;基坑埋深10 m左右,属于深基坑。
(2)基坑的坑底位于第一层承压含水层中,需采取降水或止水措施;
(3)④2粉土夹粉质粘土临近坡脚土层较软,渗透性较弱。
对于基坑东侧和北侧须进行基坑支护,通常采用的支护方式有内支撑或桩锚支护。经反复对比研究,本工程采用复合土钉墙+敞开式降水的支护方式,相比较排桩+锚杆可以降低造价约50%,施工工期完全可以满足甲方要求。
(二)设计方案
以基坑东侧和北侧作为典型剖面,本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与微型钢管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复合式土钉墙,基坑深10.2 m,坡率为1:0.3。基坑从上至下共设置六排土钉,土钉长度为9.0 m~12.0 m,水平间距为1.5 m,施工角度为15°。在第四道土钉位置设置一道微型钢管桩,桩顶与土钉通过冠梁连接,微型钢管桩成孔直径为200 mm,长度为6.0 m,设置改道微型桩的主要目的是加固坡脚,增强坡脚的抗剪强度。
本工程的降水采用管井降水。
施工流程为:
①施工管井并进行抽水。
②分层分段施工第一至第四道土钉。
③施工微型桩和桩顶冠梁。
④分层分段开挖基坑,施工第五、六道土钉。
四、施工结果
本基坑支护工程于2013年12月1号份动工,至次年4月13号工程结束。
另外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分析,基坑土体和管线的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从而验证了本工程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五、结语
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复合土钉墙在复杂的深基坑支护中是完全可行的,该方案施工灵活且造价低廉,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经验和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