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势牦牛和公牦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2018-12-20丁考仁青赵元芳执笔李鹏霞石红梅余群力朱丹丹文志平
丁考仁青,赵元芳,*(执笔),李鹏霞,石红梅,杨 勤,余群力,朱丹丹,文志平
(1.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 甘肃 合作 747000; 2.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风味是衡量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影响人们对畜禽选择的一个决定因素,其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现在人们意味到肉的风味物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其种类繁多,各种风味物质之间相互影响;含量极微而效果显著,稳定性差,只有在烹调受热过程中产生;风味物质多为非营养性物质,不能参与体内代谢,但能促进食欲等;风味是味觉、嗅觉和三叉神经等对事物刺激产生的感觉,包括香味和滋味两个方面:香味是肉类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热诱导反应,产生大量的挥发性化合物即嗅感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末梢产生的香味感觉,该嗅觉物质决定了肉类的特征香味;滋味是肉类呈味物质如:无机盐、游离氨基酸、小肽和核酸代谢产物(肌甘酸,核糖)等刺激舌面味觉神经末梢产生的滋味或异味感觉。肉中香味前体物质发生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挥发性香味物质剂形成了肉的特殊香味和风味。至今己有许多探求化学成分与肉风味的相关性研究,为肉制品的风味改进提供一些指导。
本研究测定了去势牦牛在不同年龄的挥发性物质,并与公牦牛进行对比分析,全面系统的评价了牦牛肉的风味物质,为加快牦牛肉品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数据。
1 试验材料
1.1 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随机选择3头健康无病害育肥的去势牦牛(含4岁1头,5岁2头)和3头健康无病害育肥的正常公牦牛(含4岁2头,5岁1头)宰前禁食24 h,停水2 h,宰后取背最长肌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
1.2 仪器与设备
AL104型电子天平;TGL-16M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消化炉;AUTOSYSTEMXL-TURBOMAS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
2 试验方法
2.1 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采用GC-MS法进行分析。将肉样装入小瓶中,密封,置于-18℃的环境中冻藏,测定前将其解冻40 min,加入20%的NaCl颗粒,摇匀后封口,置于90℃水浴锅,水浴加热60 min,然后冷却至60℃,在60℃恒温条件下,用手动SPME进样器吸附30 min,随后进行气相色-质谱(GC-MS)检测。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ThermoTG-WAX(60 m×0.25 mm,0.5 μm);载气He,流速0.8 mL/min,不分流;进样口温度240℃;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起始柱温45℃,保持1 min,以3 ℃/min升至180℃,保留5 min。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70 eV),离子源温度230℃,灯丝电流200 μA,接口温度180℃,检测电压350 V,扫描质量范围为35~350 aum。
2.2 数据分析
应用Excel 2007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挥发性物质分析
本研究对甘南牦牛肉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及评价,结果如图1、表1所示。
3.1.1 牦牛肉风味化合物总离子流图 牦牛肉总离子流图:牦牛肉的挥发性化合物如图1所示,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6min到35min。
图1 牦牛肉总离子流图
表1 牦牛肉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
注:— 表示未检测到。
3.1.2 牦牛肉挥发性化合物对比分析 由图1,表1可看出,去势牦牛肉中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2种及杂环类1种。在去势牦牛肉中检出的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约为38.02%,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七聚乙二醇相对含量为18.85%。1-戊醇的相对含量仅次于七聚乙二醇,为4.75%。烃类物质是牦牛肉中检测到的相对含量第二高的一类物质,为16.58%,其中2,2,4,6,6-五甲基庚烷高达8.64%,七甲基壬烷也仅次于2,2,4,6,6-五甲基庚烷,为2.86%。醛类物质相对含量约为14.80%,是第三高的一类物质,其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壬醛8.35%。酮类、酯类及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68%、6.72%和3.92%,各物质相对含量基本相差不大。而芳香族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达9.82%。其他挥发性物质包括其他类、杂环类相对含量均较低,仅为0.34%。
公牦牛肉中共检测到5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3种及杂环类2种。在公牦牛肉中检出的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约为37.78%,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七聚乙二醇相对含量为18.75%。1-戊醇的相对含量仅次于七聚乙二醇,为4.77%。烃类物质是牦牛肉中检测到的相对含量第二高的一类物质,为16.99%,其中2,2,4,6,6-五甲基庚烷高达8.99%,七甲基壬烷也仅次于2,2,4,6,6-五甲基庚烷,为2.99%。醛类物质相对含量约为14.63%,是第三高的一类物质,其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壬醛8.02%。酮类、酯类及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81%、5.85%和3.95%,各物质相对含量基本相差不大。而芳香族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达10.51%。其他挥发性物质包括其他类、杂环类相对含量均较低,仅为0.48%。
由此看出,去势牦牛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比公牦牛少两种,但总体上并无明显差异。牦牛肉中主要的呈味物质是鲜香味的醛类物质,代表呈清香味的醇类及油香的酮类物质。其中醛类中3个碳原子和4个碳原子的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风味,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醛(5~9个碳原子)具有清香、油香、酯香和牛酯香风味,而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醛则具有柑橘或橘子皮的风味。
3.2 结论
去势牦牛肉中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2种及杂环类1种。公牦牦牛肉中共检测到5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3种及杂环类2种。去势牦牛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比公牦牛少两种,但总体上并无明显差异。影响牦牛肉风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庚醛(清香、脂香、油香)、1-辛烯-3-醇(肉香、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