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及对血清CTX-I、IGF和T水平的影响
2018-12-20李应斌
李应斌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各个器官功能下降,钙流失较为严重,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疼痛、不敢活动[1]。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半数以上患者伴随脊髓受损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2]。以往临床以传统固定、制动等保守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主要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不易耐受开放性手术治疗;而保守治疗稳定性相对较差,不能够较好的维持损伤椎体高度[3]。近年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等经皮手术方案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本文探讨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血清Ⅰ型胶原 C端异物肽(CTX-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睾酮(T)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4例。纳入标准:(1)经过血常规、CT、MRI以及X线等检查,并结合剧烈疼痛、传导叩击痛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诊断标准[4];(2)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线及其移位情况;(3)年龄>60岁,具备完善的临床资料,思维感受方面正常;(4)新发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符合手术适应证;(5)能够较好地配合完成研究、相关检查以及随访等,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坠落、跌倒以及车祸等外力冲击爆裂性骨折;(2)内分泌功能严重紊乱,目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者;(3)各种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者或伴有严重贫血者;(4)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及依存性差无法完成本研究者;(5)合并败血症、心梗、休克等其他急性并发疾病;(6)不能完成治疗疗程或不愿参加本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1~79岁,平均(67.28±2.44)岁;病程 1 ~ 15 d,平均(7.15±2.07)d;体质量指数(BM I)(23.27±1.42)kg/m2;骨折损伤类型:胸椎骨折19例,腰椎骨折2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62~78岁,平均(67.31±2.48)岁;病程2~14 d,平 均(7.11±2.05)d;BM I(23.29±1.51)kg/m2;骨折损伤类型:胸椎骨折18例,腰椎骨折2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2 方法 观察组予PKP进行治疗。采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取俯卧位,采用X线确定伤椎部位,完成后在C臂机透视下,于伤椎的一侧椎弓根影外上缘处使用胸腰椎穿刺针进行穿刺,达到骨皮质后;将X线调整值侧位透视,改变穿刺针头方向,继续向前穿刺,行正侧位透视,正位至椎弓根,侧位至椎体后缘1/3处时,固定并向导管置入扩张球囊,将5m l对比剂推入后再扩展球囊,使其能够撑开压缩骨,恢复椎体高度。另一侧操作如前述,调制骨水泥,将其缓慢沿椎管推入至椎体,注入量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对照组给予PVP方式治疗,除了球囊支撑不适用外,麻醉方式、患者体位与前述一致,医务人员行单侧穿刺,正位至椎体中线,侧位至椎体前缘1/3,将骨水泥缓慢沿椎管推入至椎体,注入量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两组患者术后制动,根据情况给予止痛治疗,同时调整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抗骨质疏松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周时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个月时血清CTX-I、IGF和T水平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ODI评价标准[5]:共10个项目,采用6级评分制,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ODI比较 两组术后1周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 OD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CTX-I、IGF和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术后12个月血清CTX-Ⅰ、IGF及T水平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常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严重疼痛等急性表现,常伴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6]。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此类患者尤为重要。以往临床采用保守方案进行治疗,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该种治疗方案常易导致感染、废用性肌萎缩以及畸形愈合等情况,不利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预后。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外科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取得一定进展,主要包括PKP及PVP等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等特点[8-9]。
本研究结果说明,与PVP相比,采用 PKP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恢复伤椎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主要原因在于 PKP使用的扩张球囊能够有效撑起塌陷的伤椎,使骨水泥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填充,有助于恢复解剖结构,同时减轻对神经的压迫,改善伤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10-12]。血清CTX-Ⅰ是Ⅰ型胶原分解代谢的产物,骨转换加快时其含量明显增加[13]。血清IGF参与骨细胞生长、增殖以及代谢等过程。血清T具有刺激破骨细胞的作用,其含量增加能够导致骨质疏松[14]。采用PKP方案治疗后,患者血清CTX-Ⅰ、IGF和T水平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说明PKP方案在控制及改善骨质疏松病情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表1 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ODI指数比较
表2 两组血清CTX-Ⅰ、IGF和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显著促进伤椎及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地改善骨质疏松效果,满足患者期望值。